APP下载

教师素质“八个一”提升路径探究

2017-03-24罗先德

江苏教育 2017年46期
关键词:每学期读书笔记公开课

罗先德

教师素质“八个一”提升路径探究

罗先德

湖北省房县在县域内开展“教师素质‘八个一’提升行动”的实践,即教师每学年或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研读一种专业期刊、写一本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带着一个科研课题施教、上一节公开课、撰写一份教学反思报告、发表一篇教学论文、制作一个优质教学课件,并以《教师专业发展报告册》为载体,有效推进了区域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八个一”;教育科研

近年来,湖北省房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县域内开展了“教师素质‘八个一’提升行动”,让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年研读一种专业期刊,每学期写一本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每学年带着一个科研课题施教,每学期主讲一节公开课,每学期撰写一份教学反思报告,每学年至少发表一篇教学论文,每学期制作一个优质教学课件,试图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走得更好、更远。

一、每学年读一本教育专著

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曾说:“在学校里,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缺乏智慧的教师在辛勤地工作。因为这样的教师会辛辛苦苦地把本来聪明的孩子教得不会学习。”现在许多教师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仅读消遣类和教参类的书。这样的教师,要达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把教师读书作为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通过读书,尤其是阅读教育名著,促进教师学习力和求知力的提升,在书中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和他人经验。

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和教育管理者,需要有思想的成千上万的一线教师。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教师的思想从哪里来?认真研读教育理论著作是形成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从书中汲取宝贵的营养,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用思想拓宽我们生命的纬度。

二、每学年研读一种专业期刊

教育刊物的文章多是来自一线教师之手,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教师教学联系更紧密。当下期刊种类繁多,需要教师选择优秀的期刊研读,如《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适合小学语文教师选读;《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适合中学语文教师选读;《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教师博览》等适合所有学科教师阅读。

打开一本专业期刊,我们一方面领略专家、同行在本领域内的新观点、新发现、新技术,阅读优秀文章的同时往往会触发我们的写作灵感,文章的思路、轮廓会不断浮现于脑海,驱使自己要把所感、所思诉诸笔端。

三、每学期写一本5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为什么要写读书笔记呢?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加强记忆,有助于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有助于阅读注意力的集中,有助于激发创造性阅读,有助于积累资料,有助于扩大知识面,还能够陶冶情操,砥砺品行,激励自己提高写作能力,但现实中许多教师却不习惯写阅读笔记。为此,我们特别对教师提出写读书笔记的要求,在阅读教育专著和期刊等优秀作品时,教师应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是哲理性的文字,或是精彩的案例,或是疑惑与质疑……养成习惯,集腋成裘,定有长进。从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中我们看到,写读书笔记无不是他们的制胜法宝之一。

四、每学年带着一个科研课题施教

实践证明,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优秀教师的成长与教育科研息息相关。科研可以兴校,科研兴校需要教师全体参与,没有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科研成果。如此一来,“每学年带着一个科研课题施教”成为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共有之义。

我们要求的科研课题不全是真正意义的课题研究,而是问题即课题,教师将自己面临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提炼为研究课题;变话题为课题,教师将当前的热点、重点、难点话题转化为研究课题,通过论坛、沙龙、微博、网上班级等形式开展研究和对话;抓主题为课题,教师将大局的中心工作与本校的实际升华为研究课题。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带着研究的理念,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课题与课堂共进,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不仅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业水平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五、每学期主讲一节公开课

公开课是目前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是一项最常见、最基本、最典型的教研活动,具有教学和教研两大功能。它的教学功能表现为在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执教教师必须完成设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公开课的教研功能,体现在它作为案例供参与者进行观察、研究,其他教师在听课、评课活动中碰撞智慧,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教学和研究水平,具有展示教科研成果、探究教学规律的作用。

公开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一次公开课能使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法的使用、课堂的掌控等得到改进。农村学校许多教师长久不上公开课,是致使他们专业发展停滞不前的因素之一。人人上一节公开课,并不是同一模式,而是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出不同目标:普通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研究课,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展示课,学科带头人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听 (看)二十节课,在讲、听(看)、说、评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六、每学期撰写一份教学反思报告

陶行知先生 “每日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鞭策我们关注身体健康、学问增长、工作进步、道德完善。我们教师也应当“每日四问”:我真正理解教材了吗?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了吗?我关注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吗?我关注了学习困难生吗?勤于思考、善于反思,教师应有敢于质疑教学,并努力改进教学的负责任的态度,更应形成一种反求诸己、追求完美的习惯。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引导教师开展“四反思”活动,即:在成败中反思(写教后记、反思日记等);在对比中反思(通过听课、评课对照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训练中提高教学监控能力);在学习中反思(与专家、同行、学生及家长的交流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最后,教师总结自己在哪些方面有进步,还存在哪些不足,下一学期的努力方向是什么,通过一份教学反思报告呈现出来,形成一学期的工作总结。

七、每学年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教师只有让读书、反思、研究与写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积累—探究—反思—总结”环节,把自己的实践与思考用准确、富有情感的文字表述出来就是教育教学论文。一学年完成一篇论文的写作,对提升自身的素养,形成教学风格,促成教育智慧的沉淀,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教师的教学论文不只限于狭义的论文,还包括随笔、案例、教育叙事、课题研究报告等。有调查表明,一个能写的教师,他的教学水平一般不会低下。如肖川教授所说:“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

八、每学期制作一个优质教学课件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多媒体课件以其直观性、趣味性、实时性、立体化的特点,发挥了其他媒体无法代替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发挥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优势,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发展,另一方面促使教师要始终保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教师素质‘八个一’提升行动”的落实必须依托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报告册》(以下简称《报告册》),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人手一册,一学年使用一册。《报告册》是根据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把学校校本研修与教师教学生涯、专业成长真实过程记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和有形抓手。“八个一”提升行动被科学地细化于《报告册》中,它成为我们有效指导各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引领广大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成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

教师工作的现场是校本研修的 “阵地”,“‘八个一’提升行动”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给教师购买教育专著,统一组织教师订阅专业期刊,统一安排教师上公开课、听(看)、评课活动,负责指导教师规范使用《报告册》,一学期不少于两次对《报告册》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我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统一印发《报告册》,统一制定评价标准,在学年中抽检一次使用情况,学年末进行总检并进行继续教育校本研修学分登记。主导、主体合力推进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提速发展。

G451.2

B

1005-6009(2017)46-0058-03

罗先德,湖北省房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湖北十堰,442100)高级讲师,湖北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每学期读书笔记公开课
高中语文阅读之“读书笔记”应用探究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宁夏超七成检察院领导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让人忍俊不禁的课堂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