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轮五环”主题式教研活动初探

2017-07-05瞿庆亚赵贵龙

江苏教育 2017年46期
关键词:研训五环抱团

瞿庆亚 赵贵龙

“二轮五环”主题式教研活动初探

瞿庆亚1赵贵龙2

学校发展取决于教师的发展,在一所有着众多青年教师的学校里,更需要教师抱团发展。原先的校本研究已经不能满足教师成长的需求,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在对校本研训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后,形成了适合教师发展的“二轮五环”研训模式的主题式教研活动。它能发展学生学习力,彰显教师新魅力,构建教研生命力,让教师的“抱团发展”成为可能。该校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开展主题式教研,构建学习型组织,培养科研型的教师。

二轮五环;主题式教研;抱团发展

一所学校的发展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成长的核心因素。激发教师教育理想、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都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内涵。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在“二轮五环”研训模式下开展“主题式教研”,有利于教师的“抱团发展”,打造“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的良好研究氛围。

一、“二轮五环”研训模式为“主题式教研”助力

“二轮五环”研训模式由“两轮观课”“五个基本环节”组成。(如图1)

图1

第一轮观课,着重将教研主题和课堂实践相结合,观察课堂教学环节有没有围绕研究主题进行设计;观察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观察教师的行为有没有真正贴近学生学习并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第一轮观课后,组内教师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为下一轮上课提出修改意见。

第二轮观课,重点是观察课堂中教师是否将第一轮观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是否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有没有对研究的主题在课堂中做出进一步的探索和落实。组内教师通过两次课例的剖析和对比,可以更清晰、准确地找到使课堂贴近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研究教学的主题,使主题教研具有发展性,并且更有深度。

“五个基本环节”是指合作设计、同伴观课、反思修订、二轮观课、反思分享。我校以学科组为单位,以课堂观察为抓手,采用“实践+反思”的研修方式,通过专家引领,构建由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进而实现“抱团”发展。“二轮五环”研训模式下“主题式教研”的探索与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

1.发展学生“学习力”。

学生学习力是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等诸多能力的有机结合。学习力生长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努力和教师的支持,提升学生学习力应“以学生为中心”。“主题式教研”聚焦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力求找准发展学生学习力的关键点。首先,通过教研引领,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其次,通过教师引导,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帮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2.彰显教师“新魅力”。

我校的“主题式教研”让教师用研究的视角梳理课堂,从“教师主体”的神坛上走下来,还“学生主体”一个可能。课前多问,课中多探,课后多思,教师从课堂的外显行为中探究到内隐的教学思想,并不断把课堂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让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力持续生长,彰显教师的课堂教学魅力。

3.构建教研“生命力”。

充满生命力的教研活动一定是精彩的,在教研活动中应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激发教师的研讨兴趣。具有生命力的校本教研是务实的,必定也是饱含情感的,并以和谐的交流互动为支撑点。“二轮五环”研训模式下的“主题式教研”,能让每位教师有话可谈,有话想谈。

二、“主题式教研”让“抱团”成为现实

既然要“抱团”,就必须考虑“抱团”应从哪里开始?以什么方式进行?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场所,“抱团”应从课堂入手。学科教研组作为学校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单位,“抱团”应以学科主题教研活动的方式进行。

大部分学校的学科教研组活动只是停留在“热热闹闹开课,平平淡淡议课,客客气气评课”上,根本没有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过著名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称为“短板效应”,教育亦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审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提炼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以主题引领校本教研的方向,确定校本教研的切入点,提升校本教研的时效性,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之目的。

我们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主线进行主题筛选。一是源于课堂诊断,自上而下地确定方向。学科教研组教师和专家教师就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确立研究的方向和研究主题。二是源于教学实践,自下而上地确定主题。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其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真实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以我校数学教研组为例,先由骨干教师对组内教师课堂进行诊断,再对教师自身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数学组本学期的教研主题为“加强有效活动,提高数学素养”。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低、中、高3个年级组在大主题下再分别确立小主题并开展相应的研究。如低年级组的研究主题为 “提高学生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加强学生运算能力”,中年级组的研究主题为“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高年级组的研究主题为“加强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主题式”教研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根据研究主题进行思考、实践以外,还应适时生成新的研究主题。当研究主题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适合教学实践时,也可以进行调整。确定主题后,通过有效实施,多方途径合力打造教师队伍。一是组织教师学习,不仅从书本上学习,还从网络上学;二是组织教师活动,围绕主题,认真研究学生、教材;三是立足课堂,扎实备课、上课;四是评课结合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了研究的实效性。

“主题式”教研活动将着眼点放在课堂教学中最突出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并将其作为教研活动的研究主题,同时使其“系列化”。让教师带着“问题”研课,带着“问题”上课,带着“问题”观课,带着“问题”评课。通过“主题式”教研活动,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以教师听、记为主的教研模式向教师主动参与的互动式教研模式转变;二是教研内容由单一化、随机化向多元化、专题化转变。

三、主题式教研需要深入、细化和精炼

我校“主题式”教研形成了一些优秀课例,成就了一批有追求的教师,实现了“抱团发展”。但是,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反思和改进。

1.内容应深入。

学校各学科备课组研究的主题虽然来自于“课堂诊断”和“教育实践”,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主题研究表面化,研究缺乏深度。如“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一主题,教师还停留在某些环节的设计层面上,对于如何紧扣研究主题、优化教学过程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教师往往先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比较完整之后,才开始着手思考自己的主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这不是真研究,真的研究应当让教师有“研究真的问题,真的去研究”的意识,在设计、观课、评课、再观课、反思的每个环节中,应让教师去体会主题的价值和所起到的作用。

2.环节要细化。

如何让教师带着研究主题上课和观课?除了教师的研究意识需要强化外,通过外部形式使五环过程细化,也是促使教师“真研究”的方法。因此,要做到细化集体备课要求:主备者将某节课结合主题的思考在集体备课时提出,在学科组内进行讨论,并集合组内教师的意见,紧扣主题再次对该课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好的内容上传到平台。在改善观课、评价、再观课环节中,认真研制相应的观察量表,让教师在观课时有主题、有内容,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针对主题落实情况进行修整。

3.反思宜精炼。

经过反复研究和思维碰撞,要求教师在反思阶段不准泛泛而谈。教师应就主题结合课例进行案例式的反思,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的反思使教师有话可说,也可以使研究的课例更丰盈。上课教师和观课教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围绕主题发表见解,在“二轮”的思维碰撞中形成新的灵感与思考。

实践证明,“二轮五环”研训模式下的“主题式教研”能促使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我们相信,在“主题式教研”不断实践和反思中,定会涌现一批科研型的教师个体和学习型的教师群体,最终为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助力。

G451.2

B

1005-6009(2017)46-0053-03

1.瞿庆亚,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南京,210012)教师发展部主任,一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2.赵贵龙,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12)小学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研员。

猜你喜欢

研训五环抱团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合作社“抱团”种出“火辣辣”的好日子
“天冷了,抱团取暖吧”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美团、大众点评抱团御寒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中小企业如何抱团取暖
五环数阵
五环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