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教育管窥
——赴美培训侧记

2017-03-24张忠艳

江苏教育 2017年34期
关键词:学校课程课堂

张忠艳

美国教育管窥
——赴美培训侧记

张忠艳

让自由之风吹拂,是美国教育坚守的理念与原则。其自由体现在哪里?一是可自由选择、形式多样的办学形式;二是适切合理的、内容丰富的课程设置;三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需求。而“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的教育法案、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存在感的教育思想、推动创新的STEAM教育行动及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教学改革,这些才是其深度自由的密码。

办学形式;课程设置;深度自由

当下,跨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了解彼此间的差异性,有助于我们提升面对不同文化时的处理能力,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拥有国际视野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各地的教育走势,掌握全球教育发展的“地图”,更加明确自己的位置和在未来发展中的定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如何然,会让我们从思想到行为有一个质的飞跃。自由之风永远吹拂,是美国教育坚守的理念。那么,美国教育的自由体现在哪里?

一、办学形式:多元并行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也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不同种族杂居的现状及各州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美国公民对教育的认识有巨大差异,为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从K到12年级(美国实行的是包括幼儿园在内的十二年义务教育,K为幼儿园,小学 1~5年级,中学 6~8年级,高中9~12年级),办学形式是多元并行的。

具体来说有:磁力学校,系以其办学特色吸引学生就读,磁力学校提供学生选择学习其所感兴趣之特殊专长学科的机会。特许学校,现已成为美国新世纪学校的典范。它一方面具备公立学校公平、公正、低学费的优点,另一方面又有私立学校重视经营绩效的优点,同时也可以激发各种创新的教育实验。第三类是私立学校。第四类是公立学校,分为全年学校和八个月学校。最后一类是家庭学校。

形式多样的办学形式让美国公民有了选择的自由,也保障了每一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美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一种分权制的教育管理。教育行政权主要在各州,各州主要通过学区教育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学区的教育事务,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不受统一的模式束缚,这让教育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了释放。

二、课程设置:适切合理

美国推崇个性化教学,其教育法规定每个孩子都享有接受免费且基本满足其个体需求的教育权利。为此,美国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也是下足了功夫。美国的中小学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全国性的统编教材,这就为各州的教育留出了空间。美国的每个州都定有每个年级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每个学区乃至每所学校有权选择不同的教材,学校可自主决定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方式,任课教师可拥有选择教材和教学组织方式的权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和课程。不同地区开设的主要课程大同小异,且会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逐渐有所加深和拓宽。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中小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尤其是教学体制与其高等院校的衔接是一脉相承的。美国的小学教育基本做到了寓教于乐,孩子们以玩为主,在游戏中学习。学习内容以英语、体育、小制作为主,数学非常简单,曾看到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为一道两位数的加减法题花费了好长时间,随机翻阅的几份数学作业上几乎一半都是错题,而这,似乎不足为奇。

美国教育秉承课程为生活(生存、发展)服务的核心理念,在课程设置上做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各州中小学的课程主要设有语文、数学、科学、社会学、外语、体育、艺术七门功课,同时,还开有其他辅助课程,如电脑、驾驭、机器操作、绘画、乐器、摄影等课程。高中的课程设置则更加充分地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的特点,所有学校均采取学分制,学校按照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兴趣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学区每年修订的高中课程目录有将近两百页纸,可供选择的课程有两百多门,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程度来选择课程,且课程的难度可进行调整。

美国的中小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计划来满足并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的个性特长,这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引导作用密切相关。美国的高校招生不仅看学业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学生的学业平均成绩、SAT或ACT考试成绩、个人才艺、领导才能、社区服务表现等等都是大学录取时考虑的因素。

三、终极目标:人的发展

“教育应该帮助你了解你真正爱做的事是什么,然后在你的一生中,你会努力去做你认为值得又富有意义的事。否则你的人生可能会过得很悲惨!”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一文中这样告诫。真正的教育应是充满人性化的、有灵魂的教育,是深谙教育规律、遵循教育规律、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教育,是为国家、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

回想小时候,家长和教师常问:“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细细思量,问与干什么的结果之间却缺少了一种让梦想照进现实的桥梁,缺少了一种渐次生成的人生规划,缺少了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认识自己,明确自己人生未来的导引。更重要的是,缺少了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要给孩子们成熟的时间,让他们慢慢承担责任,以形成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并重是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主旨所在:全面发展表现为健全人格的教育,个性发展则让学生拥有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美国的中小学并不要求每个学生达到某一共同规定的优秀标准,而是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各种人生体验,寻找自己喜欢的职业方向,学生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既是自己喜欢的课程,也是在为自己的职业做准备。

美国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与社会同频共振的。美国大学的招生比较看重考生是否有为他人提供无偿服务贡献的经历,校方认为他们录取的是将要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这种价值取向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美国人,现在,义工精神已成为美国社会一种特有的文化内容。从中学起,美国学校就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从事各种各样的义工活动,并计算学分,做义工是美国学生的必修课。在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存在感、责任感、意义感、价值感一点点地建立并得以强化。

四、找寻教育深度自由的密码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言外之意就是,工业产品是没有生命的,而农作物有。其实人的成长就像植物的生长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面对活生生的个体,教育应该给予学生一方自由生长的天地,静待花开。对比中美教育的差异,我们努力找寻教育深度自由的密码。

1.择高处立——“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的教育法案。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重申了美国公立学校应不分地区,不论家庭背景,没有肤色之别地发展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品格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以此对美国基础教育进行改革。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思想和举措在美国的贯彻实施可以说是畅通无阻的。仅以解决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为例,美国政府就做出了很大努力。对教育经费不足的地区、家庭经济处境不利的儿童、残障儿童、无人照管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与扶持。我们参观的塞维斯学校是一所弱势群体学校,学校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吃免费午餐,而社会上的一些成功人士、知名企业经常会给这些特殊学生以特别的帮助。考察中,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在享受一对一甚至三对一的教育服务,对于这些因心理或者生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参加正常学习的学生,学校会指派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和辅导员进行针对性地辅导。

2.寻平处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我的存在感。

在Kristine Quinn女士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了如何管理自己课堂的策略和艺术,并在一个个充满趣味和未知的游戏中体会到了美国课堂的自然温润和广接地气,“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我的存在感”或许是美国课堂最接近教育本原的价值回归。

Kristine Quinn女士认为教师应把学生放在教室的中心,根据内容来变换形式,尽最大能力迎合学生的需求。为了让我们感受美国的课堂文化,教师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建立让人向往和憧憬的教室?然后将我们随机分成两队面对面站立,两两一组,进行交流。接着变换队形,站成里外两圈,继续在新的小组交流,随后她用肢体语言暗示我们站成一队,引导我们回到教室。有学员颇有感触地说,这种形式能让大家浸润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其中且对未知的学习环节充满期待,课堂是动态生成的。

现在想来,不仅仅如此。想想我们的课堂,想想我们自己参加的学习培训,是不是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学生被遗忘在角落里。而我们刚刚经历的课堂,会让你身不由己地卷入到这场体验之中,会让你不得不调动全身的感官参与其中,或许你开始对问题没有思考,没有答案,但随着交流的充分展开,你会在信息的传递中脑洞大开,经历一个真正学习的过程:由不会说到重复说,甚至会创造性地说和批判性地说,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你丝毫不用担心说错或者说不好,一遍又一遍地错位交流,会让你一点点获得勇气和信心,一点点增长知识和能力,一点点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看法。由此,我们也渐渐领悟到了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互相讨论进行自主学习,不断地强化自我成长的存在感。

3.向宽处行——推动创新的利器:STEAM教育。

STEAM教学理念是由美国政府近几年提出的教育倡议,其星火燎原之势不亚于国内的素质教育。STEAM不仅带动了美国的课程建设与评价、教师教育、职业教育等一系列变革,也对我国的教育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STEAM是五个单词的缩写: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Maths(数学)。但绝非只是强化这五个学科知识,而是倡导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同时它代表着一种注重实践与过程的现代教育。STEAM教育主张以基础学习点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这就打破了常规的学科界限。

让我们来看一个基于项目的跨学科教学案例。内容选自《洛杉矶时报》,一篇关于人行道损坏的新闻报道。

项目任务一:数字计算

洛杉矶人行道总长度为10750英里,修整比例为42%,8500万美元储备用于另两个项目:修建人行道和入口坡道。亏空7200万美元(市里拿不出这笔钱),每英里修整费用为25万至30万美元,那么需要被修整的总长度是多少?42%需被修整的人行道总花费为多少?洛杉矶用于修整人行道的费用足够吗?对于修整洛杉矶人行道费用方面,你们还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吗?

项目任务二:文章理解

理解:根据文章解释为什么法律诉讼公司可以迫使洛杉矶的社区将钱投入到人行道的建设中?

应用:这篇文章中的信息是如何改变你关于 “残疾人社会人行道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公平性”方面的观点的?

综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要倡导致力于改善每个人(包括残疾人)的社区?

项目任务三:天气对人行道的影响

你现在是一个土木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请提供一个解释,为什么人行道会发生损坏,请你描述风化和侵蚀的过程以及这些相关的损坏是怎样的。

上述案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真实学习情境的营造。案例内容是报纸上的新闻,即从现实世界中寻找题材,学习项目也就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把知识的学习嵌入到具体的问题和情境之中,设计更富趣味性和现实性,学生是在与真实世界交互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是跨学科思维的训练。案例的项目任务设计是由一个主题衍生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一个或多个学科,无形之中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超越学科界限理解和识别问题的本质,以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是个人与团队的评价。项目的学习需要学生打破闭门造车的状态,特别是综合性的任务,唯有借助群体的协作才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完成学习。当然,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也要基于个人的探究与团队的合作。

4.就难处破——改革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蝶变。

在美国的中小学,我们所看到的美国的教学改革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由于没有应试教育的压力,所以学生的学习是非常自由和宽松的。学校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都是小组式的,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移动自己的凳子,可以随意自由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奇思异想,教师总是会尽最大能力去鼓励和引导。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无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基本上都是开放性的问题居多,一般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它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和独立思考来完成,这样就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体验机会。许多美国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学生在学习中有两点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住的多得多的知识;另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

在美国的课堂,我们全体学员所经历的一堂设计课,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深度学习的概念、内涵及在教学环节当中体现出来的思维策略,以及如何做才能实现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华丽转身。课堂设计要求我们要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分类,所提问题要遵循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原则。转变课堂的关键就是如何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以问题开路,学习知识不是为了考试,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理科逻辑性思维和浪漫的文科素养。我们的课堂理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进而是思维的训练与提升。

美国之行,让我们对中美各自的国情、历史文化、教育体制有了或多或少的感知和思考,它们各有其存在的原因和合理性,很难说谁的更好。但什么是适合的教育?我想,它应该是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的教育,应当是使师生感受到幸福和快乐的教育,是自由呼吸的教育。

G511

B

1005-6009(2017)34-0073-04

张忠艳,江苏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江苏徐州,221003)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学校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