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论文写作的应然追求
——“教海探航”中“连云港现象”再解读
2017-03-24孙朝仁
孙朝仁
教科研论文写作的应然追求
——“教海探航”中“连云港现象”再解读
孙朝仁
教师专业成长不仅需要外部的正向刺激,更需要内部动力。近些年,连云港市在“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中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全省领先水平,这样的成绩源自于“教海探航”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需,促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活力,从而促进了教师的内涵发展。写作是教师提升专业技能、丰富专业知识的一种生命生长方式,“教海探航”中的连云港教师正以蓬勃的姿态高挂悬帆,向着梦想的彼岸破浪前行。
教海探航;教师成长;连云港现象
“教海探航”征文活动至今已举办28届。特别是一年一度的颁奖活动已成为全省教师的精神盛宴和极具内涵的教科研品牌。
连云港市有组织地参加“教海探航”征文活动始于 2002年,至2011年(笔者调入教科所之年)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出现了“教海探航”中的“连云港现象”,为此,应《江苏教育》张俊平主编之约,笔者与陈建先老师撰写了《“教海探航”中“连云港现象”解读》一文 (载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2年第 2期)。文中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认为之所以出现“连云港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唤醒了一线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了一线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打造了一支名特优教师队伍,催生了一大批青年教科研新人,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吹响了号角、打牢了基础、提供了引擎、增添了力量。
现在想来,无论是“唤醒”“提高”,还是“打造”“提升”都是从“外部”来说的,不足以从根本上解读“现象”的原因。另外,仅有“外部的刺激”或者“外部的力量助推”也难以使得 “连云港现象”持续发生。事实上,2012年至今,连云港市“教海探航”征文比赛的成绩依然保持全省领先水平,一等奖的获奖数每年基本占全省的 25%~30%,说明“教海探航”中的“连云港现象”依然存在。因此,需要“由外而内”的思考并再度解读“教海探航”中的“连云港现象”。
这样的思考并不是刻意吹捧,也不是有意炫耀,而是源于笔者在第28届“教海探航”征文比赛颁奖典礼中的即兴发言,意在探讨其产生的本质。笔者略加思索讲了三句话:激发内需、促发内生、引发内涵。我想,也许这才是“连云港现象”得以持续的真正原因。
一、激发内需,教师专业成长的立足点
内需,原为经济学名词,即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借用到教师专业成长领域,则指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换言之,内需是指教师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马斯洛需求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努力释放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
俗话说,“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是的,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现在的平台搭建或者培训机会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但如果教师自身没有需求,无论施加多大外力、搭建多少平台、给予多少机会,都将是无济于事的。因此,作为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应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需上下功夫,应在激发上做足功课,内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立足点。
“教海探航”征文活动正是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内需、满足教师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良好载体。这里的激发表现在论文确定选题的热情感染上、表现在论文初稿形成的打磨研讨上、表现在文稿撰写完成的专家点拨上、表现在等待获奖通知的热切期盼上、表现在水手墙前签名的洋溢笑脸上、表现在步入领奖红地毯的轻快脚步上、表现在走上领奖台的激动心情上……因此,我们把组织教师参加论文竞赛当作一个过程,当作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把组织教师参加征文颁奖活动当作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一个个 “关键事件”,激发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内在需求的一条必经路径。正如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第一批培养对象陈红所说,“教海探航是一个寻梦、追梦、圆梦的过程,教海探航让教师不惑、不忧、不惧,教海探航是教师教育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经历与事件。”
二、促发内生,教师专业成长的生长点
“内生”一词也多用于经济领域,它包括内需,但不仅仅是内需消费,也可能是内需投资等等自身因素而导致的促进经济的内在自然生长。多与“发展”相连,即“内生式发展”,是指以区域内的资源、技术、产业和文化为基础,以区域内企业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本地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借用到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领域,应该是在激发专业成长内需的基础上,辅之以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系列良性运行机制,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活力不断被促发,使得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自然生长。
成语故事“揠苗助长”说明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教师的发展亦如此,需要尊重其发展规律,让教师个体自然而然发展。教海探航杰出水手华应龙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教海探航’于我就是人生的一片篮球场,让我见识高手,见贤思齐;让我苦练内功,超越自我。”作为教育科研管理部门,需要给予的是与教师发展相适宜的“土壤”“水分”等就可以了,而是否发展或者发展的程度如何,只能靠教师自身。无论是我们教育科研 “四个平台”(基础型教师科研普及平台、全能型教师科研发展平台、学术型教师科研引领平台、研究型教师科研成长平台)的搭建,还是涉及教育科研“三大工程”(连云港市 “333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连云港市学术领军人才培育工程、连云港市教育领军人才培育工程)的实施,都只不过是给不同层次的教师发展拓展了一些空间,营造了适宜的环境,是促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的一些良性运行机制罢了,让教师自然生长。
从“教海探航”征文比赛来看,我市东海县应该算得上是“内生促发”效果显著的典型代表。“十二五”前三年,东海县在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中,每年获奖总数只有个位数。近年来,东海县从教师读书抓起,推荐教师阅读书目、每月编印一期教师《读书通讯》、开展中小学教师“读书节”活动、举办“读书伴我成长”演讲比赛、进行读书笔记展评等“练内功”活动,辅之以“晶都名师”写作培训班、教育教学论文选题与写作方法高级研修班、中小学教师专业研究能力提升训练营等“外显”科研路径,以此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智慧 “内生”,取得了显著成绩。自 2014年以来,“教海探航”获奖比例逐年攀升,2014年全县获奖数占我市获奖总数约15%、2015年20%、2016年30%。其中,2016年该县获特等奖 1篇、一等奖10篇、二等奖22篇、三等奖51篇。“人还是那些人”,这样显著变化产生的“东海现象”绝非外力的 “强拉硬扯”,而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内生结果。
三、引发内涵,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点
“内涵”属中性词汇,意义比较宽泛,一般指主体里的灵魂、气质、个性、精神等被我们用情感的概念,创作出来的一切属性之和。内涵可指人的内在涵养或素质,也可指隐藏在事物深处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的东西。从褒义视角来看,何为有内涵的教师,恐怕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因为内涵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有人说,有“德”(道德、品德、美德等)的教师是有内涵的教师,也有人说,有“识”(知识、学识、见识等)的教师是有内涵的教师,还有人说,有“心”(爱心、恒心、责任心等)的教师是有内涵的教师,更有人说,有“智慧”(道德智慧、专业智慧、实践智慧)的教师是有内涵的教师……但不管怎么说,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指内涵发展。
从行政思维来看,论文写作何以能促进教师专业的内涵发展?更有甚者,从心底发出“中小学教师写论文何用之有”,以至于在职称评定方面降低论文要求的政策一出台,引来一片“拍手称快”之声。笔者绝对拥护这一政策,认为非常正确。但笔者也常常在想,不写论文就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吗?论文写作与质量提升是“二元相悖”的吗?它们之间有何因果关系吗?教育写作不仅影响教师的知识总量,而且影响其知识的结构形态,还能丰富教师的专业智慧,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影响教师的专业习性,提升教师的思维品质,巩固教师的专业态度,培养教师的专业情感……”换言之,论文写作的过程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而这些专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引发内涵发展的过程。我市著名教授、特级教师李震先生以其自身的从教、从管、从研的经历告诉我们“写作,是教师一种生命成长的方式。”作为行政管理部门,我们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写作技艺,但不能代替也无法代替教师写出论文,因为,我们坚信论文是“做”出来的而非写出来的,只是在“做”的过程中引发教师的内涵发展,这才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价值追求。
已走过28年的“教海探航”征文比赛,可以说积淀了浓厚的“探航文化”,这“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草根教师,也引发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内涵发展。虽然说“内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仍然可以从外显的视角进行描述。从全省来看,“教海探航”让许多教师有了成长,其中一些现在已经成长为教育名家、教育名师。穆传慧老师曾以“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以及地市级 “名教师”作为苏派名师的 “样本”,通过短信的方式对其中92位进行访谈,收到88位名师的回复,所有的回复者都认为“教海探航”给予自己正面、有益的影响。可以这么说,“教海探航”已经成为“苏派教育”名师成长的摇篮。在近五批省特级教师评审中,本市小学共有42位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其中有25位在“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中获奖;在近两批正高级教师评审中,小学共有5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其中有3人在“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中获奖,占比均达60%。连云区墟沟小学作为市教师自主发展示范校,一直注重引发教师的内涵发展,效果十分显著。在近三批省特级教师评审中,连续有3位教师被评为省数学特级教师,并且这3人均获得过“教海探航”征文比赛的特等奖或一等奖,这在全省也不多见。当然,特级教师与有内涵的教师之间不能完全画等号,这些只是从一个侧面说明“特级教师”与“教海探航”征文获得者之间的一种关系现象,但这些现象的产生也绝不是偶然的,虽然不能说明特级教师的产生是探航活动的结果,但“教海探航”这种文化引发教师的内涵发展却是毋庸置疑的。
G451
B
1005-6009(2017)34-0055-03
孙朝仁,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苏连云港,222000)所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