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触发书法教学的“美第奇效应”
2017-03-24林虹
林 虹
专家点评
融合,触发书法教学的“美第奇效应”
林 虹
“美第奇效应”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美第奇家族”鼎力资助雕塑家、科学家、诗人、哲学家、画家、金融家、建筑家齐聚佛罗伦萨,使得这些不同领域的人得以互相了解并相互学习,从而打破不同学科以及不同文化间的壁垒,融合、触发智慧,由此,才出现了“文艺复兴”的繁荣局面……
书法核心素养也是一种跨学科素养,书法素养的习得与养成必须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因此,倘若书法教学能融合立体多维的目标,跨越审美实用的界线,打破学习方式的壁垒,拓展临习运用的空间,也能触发书法课堂教学的“美第奇效应”。在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韩珏老师《集字》一课的教学中,我们看到了由此焕发的“美第奇效应”。
一、融合:立体多维的目标
从学习目标的拟定看,韩珏老师特别注意“立体、多维”:1.了解集字的含义,集字作品的形式,初步掌握简单的集字方法;2.感受欧体的笔意,在临摹中体味其法度森严,结体端庄;3.运用集字的方法,尝试进行集字作品的团扇创作《高山流水》。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书法教育的总体目标是让儿童“形成技法能力、良好习惯、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而韩老师对《集字》一课的学习目标制定,从集字的“意 义 ”“ 形式”“方 法 ”“ 品鉴”“创 作 ”多 个 维度着眼,处处指向儿童技法能力、良好习惯、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培育,这样基于融合理念设计的目标,才能有效关照儿童书法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突破:学习方式的壁垒
书法学习是需要调动多感官协同参与的活动。在书法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学生把鉴赏所得运用于自己书写实践的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这样观察感知所激活的生理、心理机制,对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智力都大有益处。西方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曾根据实验材料,求证得到写字品质与其他学科成绩有密切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80。韩珏老师在《集字》一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就恰到好处地体现了突破学习方式壁垒,调动多感官学习方式的“融合”:
游戏起课,请学生观察,迅速将打乱的文字组合为一个成语。由此体会集字的一种方法“搜集—整合”。
其后通过四个步骤的学习实践:(1)搜集,从原帖中搜集“高山流水”。(2)整合,感受集字的各种形式(横幅、扇面、条幅)。(3)临摹,研究欧阳询“高山流水”的写法。(4)品鉴,学生移动“高山流水”四个字,拼图感受章法布局,体验依形变化。
最后,带领学生创作“高山流水”团扇作品,继而再探集字方法“组部件”“查阅书法大字典”……
整节课的书法学习活动,教师充分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领学生通过视觉来观察集字的形式特点,通过听觉来感受书法学习的意蕴,通过动觉来体验章法布局的变换,通过触觉来觉察毛笔书写提按疾徐的不同……如此,通过视觉、听觉、动觉及触觉获得讯息,在累积集字知识的过程中,经由不同的经验内化学习,透过多种感官去认识集字学习的特点、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感知,才能促使儿童学习的动力增强,理解加深。
三、跨越:审美实用的界线
书法是审美的。书法之美,有点画的线条美,结构的造型美,章法的整体美,形式的多样美,神采的逸韵美。书法教学中对书法作品美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认知美、发现美、发展美的能力,知晓什么样的线条、空间是美的,美在何处,如何创造美的意境;书法教学中对不同书家不同的艺术风格的认知,可以教会学生分辨何为雄浑美,何为秀逸美,何为刚健之美。韩珏老师的这节课,就努力让学生“用书法的方式学书法”,不仅例字美、音乐美、语言美,还有教师带领下的由学生发现的欧阳询书体之美,团扇镜片清雅之美,集字成词章法之美。
然而,书法教学又不仅仅是审美的,还是有“法”依循的,应注重与“实用”的统一,例如集字方法的教学,在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团扇或镜片集字作品创作后,韩老师这样问:
“老师有个问题,我想写‘清’,可是原帖中只有‘精’,怎么办?”
生:替换。
教师尝试:这样行吗?(三点水较远)对,要注意在不改变原帖风格的基础上,微调,这就是第二种方法“组部件”。
不只是欣赏“书法之美”,在欣赏美、创作美的过程中,儿童还掌握了集字的方法。
四、合奏:儿童与书法的欢歌
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精神。我们早已深知书法教育的意义,不仅能提升儿童的书写水平,还能开启智慧、发展思维、修炼品性。然而我们又该奏一曲怎样的歌,才能真正拨动儿童心弦,让他们喜爱书法学习呢?“儿童视角”“体贴儿童”——韩老师正是这样破解这个难题的。
师:孩子们,咱们来玩个游戏:请将打乱的文字,迅速组成一个成语——
生:(积极参与)栩栩如生、笔下生花、力透纸背……
生:你是怎么做到的?(快速搜集迅速整合)
师:集字,就是将原帖中的字挑选后,整合为成语或诗句,以便用来临摹……
儿童起初学习书法时,易被外显的学习内容吸引,而忽视对内隐的学习内容的探究,韩珏老师突出“童味”,遵循规律,通过画面、游戏等“外显的学习内容”,引发儿童对集字类型的观察与品鉴;通过对比、思考、归纳等“内隐的学习任务”启发儿童发现集字规律、触类旁通,从而在大脑中自主建构“集字”的通路。
融合,触发学生书法学习的“美第奇效应”。在韩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在苏醒,方法在建构,智慧在萌生。我们期待,更多关于书法课堂教学的深耕研究,期待一场书法课堂教学的“文艺复兴”真正来临!
(作者系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校长,苏少版书法教材分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