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需型课程:普通初中特色发展新思路

2017-03-24杭佳楣

江苏教育 2017年44期
关键词:特需职校职业

杭佳楣

特需型课程:普通初中特色发展新思路

杭佳楣

特需型课程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引导其进行适当的职业生涯规划,符合校情与学情。特需型课程要从获取知识、生成能力、养成品格、学会方法四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从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活动设计与学习评价生成四方面开展课程实施。

特需型课程;普通初中;特色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工作方针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在义务教育部分则提出“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这就要求推进普通初中的特色发展与内涵建设,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给予学生接受教育的选择权,帮助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这不仅需要行政层面出台相应的政策,更需要普通初中立足校情,以学生个人发展为本位,另辟蹊径,开设适用于大部分将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中生的特需型课程。

何为初中特需型课程?笔者认为可如此定义:普通初级中学结合地域特色,与区域内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共同开发多种适合初中生个性化发展、有益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引导有意愿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初中毕业生正确选择专业领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实现由传统知识学习向职业技术学习的完美过渡。下面结合我校的具体实践来谈一谈。

一、特需型课程的开设背景

(一)夹缝中求生存,竞争中显特色

我校地处常州市老城区西北,是一所为周边社区配套建设的新村中学,生源大约60%来自外来工或新市民家庭。尽管学校采取了多种举措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但由于生源和家庭教育(我校学生家长普遍学历层次较低,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家长占比不到10%)等原因,中考后能升入四星级高中的学生比例只有1/3左右,2/3的学生都进入高职校或普通技校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而据了解,超过半数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对专业缺乏了解和体验,导致选择专业时的随意和盲目。基于此,学校大胆探索,与周边高职校合作,从学生兴趣出发,提前让学生体验和感受职校课程。此类特需课程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助于学校“尊重”理念的进一步深化。而学校近期也将培养一支视野开阔、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作为教师发展的总体目标。开发特需课程,就是想借助高职校优质师资,带动学校一批有兴趣有特长的教师学习并熟悉一些职校课程,同时参与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丰富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并逐渐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目前参与学校特需课程研究的有信息技术、劳技、生物、地理、化学、物理6门学科的教师。

(二)构建特色课程,突出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素养往往与实践紧密相关。作为一所基础教育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既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方向,也是教育的现实需求。虽然我校已经开发了一批比较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但总体来说,课程设置与学生实际需求还有一定距离,知识类课程远多于实践体验类课程。所以,学校在第三方评估机构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学校的课程体系,将其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特需型三大类。常州市教育局丁伟明局长认为:“培养一个孩子最最基本的职业意识,使他能够有一定的职业自我规划的能力,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个板块从全国层面来看是缺失的,‘特需型课程’的探索实施就是对补充这一板块进行思考,难能可贵。”

(三)促进个性发展,实现普职融通

在初中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与职业学校共同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特需型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引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感受职业学校氛围,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理性选择初中后的教育类型,避免在进入职业学校后对专业产生不满与厌倦。初中课程与中职课程的有机融合,是实现普职融通的重要路径,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把接受职业教育的选择权真正赋予学生,由盲从被动、目标单一向积极主动、个性多样转变。

二、特需型课程的实施目标

特需型课程以满足初中生个体差异发展为主要目标,突出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促进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其积极开展职业选择与规划、正确认识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在学习特需型课程的过程中形成知识获取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积极探索与勇于创新的能力。

(一)获取知识

通过实施特需型课程,普通初中学生对职业学校的特色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对职业教育的专业做出理性分析与判断。

(二)生成能力

特需型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的一般能力(如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培育其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所需要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绘画等特殊能力。特需型课程不再拘泥于以知识为本位的识记,而定位于知识的实践应用;学习目的超越“升学考试”的功利性,而是融合了个人兴趣与职业能力。

(三)养成品格

在特需型课程学习中,学生首先形成了对职业学校客观、正确的认识,了解接受职业教育后的发展方向及专业领域的就业前景,形成勇于探索、事必躬亲的实践与求是精神,尊重他人的职业生涯选择,培养“工匠精神”。

(四)学会方法

通过学习特需型课程,初中生结合自身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对自己是否适合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进行全方位评估,从而实现自主获取知识、生成能力、养成品格的良性循环。

三、特需型课程的内容

我校目前开设的第一期特需型课程与江苏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开发,教学时间为一学年,内容取材于两所职业学校的优质与特色课程,分别为“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环境与食品检测”“影视剪辑”“中西面点制作”。在前期广泛调研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我校与职校教师认真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比如“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课程开发,就按照宽基础、重实用及个性化培养的原则,既注重为高职校阶段学习提供实践性知识和技能基础,又兼顾初中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与学习差异,共包括8个方面:1.基本焊接技术(一);2.电路板焊接;3.电阻与电容的识别;4.电阻与电容的检测;5.LED灯的工作原理;6.基本焊接技术(二);7.二极管与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8.多谐振荡器的安装。并设计了四个项目活动:1.电子门铃的制作;2.LED灯的安装;3.小功放音箱制作;4.多谐振荡器的制作。四个项目活动包括了8个方面的所有知识点,并通过作品的形式展示。

四、特需型课程的实施

(一)共同开发教学资源

特需型课程教学资源由初中与中职教师协作开发。初中教师相对更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需求,而中职教师则能立足于职业教育理念吃透课程本身。课程资源一是校本教材。学校开发特需型课程教材,以供选择该课程的学生使用。二是数字资源。教师录制课堂难点知识讲解、课后练习讲解、课外知识延伸等微课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三是环境资源。中职教师会带领初中生观摩职校实训场地,组织职业学校的学生分享学习经验与心得等。

(二)协作创新教学模式

特需型课程以项目任务为驱动,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互助中完成项目活动。学校每周安排1~2课时的学习活动,根据课程内容选择特定的教学场所(比如“环境与食品检测”在学校化学实验室开设,“影视剪辑”在学校机房开设),并保证学生每学期至少有2次机会去职业学校开展实践活动,以便学生增加更感性的职业认知。

(三)设计特色学习活动

特需型课程重在关切实际生活问题,如“中西面点制作”课程计划开辟“生产+营销”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将所制作的面点在校内销售,既冲抵了实训成本,又满足了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如“影视剪辑”课程计划让学生拍摄学校宣传片,评选出优秀作品在学校电子墙上展播,等等,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五、特需型课程的多元评价

特需型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项目活动评价与加分型评价三个方面。过程性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得出,主要看上课出勤、课堂纪律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项目活动评价按学生在每个项目中知识点的完成度给予评分;加分型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特色学习活动中的突出表现给予评价。特需型课程多元评价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量。

六、特需型课程的运行成效与反响

从2017年新学期开始,学校特需型课程全面实施,采用走班分类形式,每周一节课(根据课程内容和授课地点需要,有时两课时连排),学生的反应非常积极,报名踊跃,在试点阶段我们每种课程先挑选了20名学生参加。学生感觉特需课程“既动手又动脑”,“令人耳目一新”,“锻炼了我的能力”,“发展了我的特长”。

G717

A

1005-6009(2017)44-0009-03

杭佳楣,江苏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江苏常州,213002)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特需职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我爱的职业
北京:特需医疗服务等价格放开 不影响百姓医保报销
特殊需要儿童融入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创设策略探讨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