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减灾救灾建设
2017-03-24左飞舟
左飞舟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减灾救灾建设
左飞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时代回答。减灾救灾事业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坚持创新理念激发减灾救灾发展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减灾救灾面临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的重大转型,但就全国减灾救灾工作而言,一些地方和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方法不对路、能力不适应等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因循守旧、囿于现状、缺乏创新理念。
减灾救灾必须来一次思想大解放,实现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方法的与时俱进。一要破除思想桎梏。以政治眼光和战略思维,将减灾救灾各项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彻底摆脱减灾救灾就是民政工作、就是减少灾害损失等片面认识,坚决破除减灾救灾工作政府包打天下的传统思维,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治理格局。二要深入推进改革。主动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深入推进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切实落实“三个转变”,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点上突破与全面推进的关系,大力营造改革创新氛围。三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统筹国土、水利、气象等涉灾部门数据信息,建成数字减灾救灾系统,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减灾救灾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坚持协调理念推动减灾救灾整体发展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减灾救灾工作中重救灾、轻减灾,重物质、轻精神等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影响和制约了减灾救灾的发展。
减灾救灾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环节中实现整体发展。一要注重减灾救灾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审视和提升减灾救灾工作,使减灾救灾各项工作标准,体现党的政策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顺应人民群众期待。二要注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既抓减灾救灾物质建设,也抓减灾救灾文化建设,营造全民参与减灾救灾的氛围;既重灾害救助标准的提高,也重灾害救助层次的提升,推动灾害救助从简单给钱给物到及时进行精神和心理抚慰。三要注重救灾、备灾、减灾等各项业务的协调。从经费投入、力量配备、精力分配等方面入手,补齐短板,优化结构,推动形成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的工作格局。
坚持绿色理念进一步提升减灾救灾工作效益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减灾救灾是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内容。当前减灾救灾中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抓得不够紧、工作相对粗放、管理不够精细等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益。
减灾救灾必须坚持绿色理念,把促进生态文明、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益作为重要任务。一要着眼促进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把促进生态文明作为减灾救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加强规划统筹,推动减灾救灾重大工程、能力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把生态损失纳入灾害损失评估范围的机制方法。二要系统性整体性谋划推进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统筹救灾物资储备库、救灾物资储备、救灾力量、应急避难场所、宣教场馆等方面的建设,注重整合中央、地方、学校、企业、社会、军队等各方资源,优化布局,建立共建共用共享机制,避免重复建设。三要切实组织好恢复重建。按照一次投入长效百年的现代社会重建要求,扎实做好重建规划编制、重建选址、建筑设防、生计恢复等相关工作,确保实现重建比过去更加美好、承灾能力显著提升的目标,切实提升工作效益。
坚持开放理念推动形成多方参与减灾救灾的合力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蠃。当前政府涉灾部门之间力量整合不足,信息互通不够;与社会力量合作互动不够,民众参与不够活跃,不利于减灾救灾事业发展。
减灾救灾必须树立开放搞建设的理念,推动形成多方参与的合力和工作局面。一要强化涉灾部门力量整合、信息互通。充分发挥减灾委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职能,推进形成多灾种统一的灾害管理机制;抓紧实施金民工程,实现涉灾部门相关数据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二要强化政社合作互动。建立健全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协调服务平台,加强日常联络沟通,形成平时互动、灾时联动、参与有序的政社合作互动格局。三要积极营造民众参与减灾救灾的氛围。加强涉及减灾救灾舆情监测,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加强减灾救灾政策、项目、活动的宣传,及时解答公众疑惑;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新技术新媒体,拓展公众参与减灾救灾的渠道。
坚持共享理念推动减灾救灾建设成果惠及全社会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减灾救灾必须坚持共享理念,注重完善制度,保障基本民生,强化公共服务供给,让全社会都能看得到、享受到减灾救灾建设成果。一要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确保应救必救,不漏一户,不掉一人;进一步完善救助标准,推动建立灾害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二要围绕扶贫攻坚战,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继续在救灾装备、启动响应、款物分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突出人才扶持和智力支持,增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三要增加减灾救灾服务供给的力度。积极推进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基地、应急避难场所、减灾救灾知识教材等建设,广泛开展减灾救灾知识技能宣传培训,让民众切身感受到减灾救灾的巨大价值和作用。
民政部救灾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