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识形态的能动性
2017-03-24张建云
摘 要: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且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因此,意识形态的能动性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论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若是能够正确的发挥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就能够更好的把握住问题的形势,更好的处理问题,解决困难。因此,对于意识形态能动性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发挥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意识形态;能动性;改造世界
意识形态在实践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意识形态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具体怎样去做。意识形态的能动性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传统思想中的“人定胜天”,古希腊哲学中的“人是理性动物”,都在某些程度上包含着意识能动的观念。
1 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一般来说,精神需求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多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透过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据此追溯过去,预测未来,表现出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其二,意识能动性表现在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活动中,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与动物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根本不同,它是在认识基础上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动。其三,意识能动性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表现,其实能动性表现在行为主体对自身主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中,它是行为主体认识和改造自身的高级精神需求和积极成果的自我意识,以行为动力的形态存在,为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提供强大的内在精神力量。意识能动性的行为动力包括:坚定的信念,明确的人生目的和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理想、事业理想)等等。
2 意识能动性的作用
从意识的动机来看,人们在实践前,总要有实践的动机。为实现动机,都要有一套计划、都要有动机意识。动机意识是怎么产生的,这个原因只能在客观实践中去寻找。我们说,动机意识来源于客观实践。从意识的效果来看,为什么有的动机能实现、有的则失败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动机失败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结果。
应该注意是,作为第二性的意识对于第一性的物质来说,都不能起决定作用,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否定意识对物质的作用。意识对于物质的作用不是决定作用,而是能动性的反作用。这种能动性的反作用归根结底要被物质所决定,要以第一性的物质为基础。认识意识能动性和第二性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意识能动性,对于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加速四化建设,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 意识能动性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我们说,精神文明是意识能动性的结果。通过意识能动性,人类创造了宗教、艺术、哲学、政治、法律、道德等精神文化成果,這些成果构成复杂的意识体系。意识文化噢成果构成的浮躁意识体系就是精神文明。既然精神文明是意识能动性的结果,那也就是说,没有意识能动性就没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和意识能动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意识能动性越大,精神文明程度越高;精神文明越发达,意识能动性越强[1]。
按照“唯意志论”的观点去做,就是不从实际出发,而去搞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极左的东西,就会犯急躁冒进的错误,同样是无法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意识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性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坚持辩证法,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巨大的能动作用。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他们在创立自己的哲学时,从来没有否定意识的能动性,他们所反对的,只是对意识这个“能动的方面”的抽象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对于意识能动性,既要克服形而上学局限性而承认它,更要批判唯心主义的过分夸张而恰当地估计它[2]。
4 如何发挥意识能动性,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如前文所述,精神文明是靠正确、科学地发挥意识能动性来获得的,因此,发挥意识能动性,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必须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的发挥意识能动性的作用,对于我们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从客观实际出发
我们发挥意识能动性要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之上,要肯定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和中心,必须认识和遵从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重视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出发点。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思想或意识,才是正确的思想,才能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性,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否则,片面地夸大一是能动性的作用,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人的意识、思想所决定的,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2、重视实践的重要性
发挥意识能动性,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离开实践,纯粹精神力量是任何东西也实现不了的。离开实践,发挥意识能动性,创建精神文明就是一句空话[4]。我们要坚持“实践论”,反对“自发论”。将实践践行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之中,不能空谈理论,而是要行动起来,将意识能动性落实到实处,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3、物质基础条件的支撑
发挥意识能动性,创建精神文明,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物质文明发达,精神文明也较发达;精神文明脱离物质文明就不能长久,精神文明是不能离开物质文明而游离存在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必须考虑客观实际和可能,坚持“唯物论”,反对“唯意志论”,充分而又科学地发挥意识能动性,创建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
5 结语
意识形态的能动性在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充分的认识其重要性,理清意识形态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才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之中,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实践之上,以物质基础条件为支撑,更好的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因此,对于此课题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兰芝. 我们应当在什么意义上认识意识的能动性——对传统唯物主义认识论证明的质疑[J]. 文史哲. 2005(06)
[2] 赵月莲. 意识的能动性与国民素质[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2)
[3] 周崇信,王省惠. 再谈意识的能动性[J]. 理论探索. 2001(05)
[4] 孙利天. 实践理性的自然基础——中国哲学对意识能动性的理解[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05)
[5] 王仲才. 再谈意识能动性的表现[J]. 实事求是. 1998(03)
作者简介
张建云(1982-),女,江苏南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政工师,南京扬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