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能·危机·象征
2017-03-24林子敏
摘 要:本文主要论说了“原子能和平使用”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逻辑作为“原子能和平利用”意识形态话语的永恒内核,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核能和平利用发展脉络与日本军国主义传统及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内在性逻辑的高度性契合,于世界历史的书写中完美地演绎了失败者跃升为胜利者之途径与心态。在冷战意识形态之中,原子能“军事利用”与“和平使用”两者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
关键词:日本福岛核泄露;原子能和平利用;阿童木
0 引言
在从战后至今日本核电产业大举发展的道路上,以及核电占其全国总发电量的比例持续大幅度增加的历程中,一直以来,始终伴随着“原子能和平使用”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过程。并不偶然的是,全球卡通片中第一个以原子能为动力源的正面机器人形象,就正好出现与坐落在迄今世界上唯一一个遭受原子弹爆炸与核打击并造成极大伤害的国家。为了抚慰与治愈日本人民对原子弹袭击的创伤性记忆、扭转与消除世人对核能巨大杀伤力与破坏力的恐惧,以及有效地支撑与维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逻辑的运行,集迷人、可爱、善良、正直、坚强与勇敢等优秀特质及神奇超能力于一身的“阿童木”因此而诞生,瞬间赢得了全世界大小朋友的喜爱并取得了史无前例与空前绝后的成功。在战后日本反思科技主义与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象征着“原子能和平使用”的阿童木每一次均利用其自身的核动力创造奇蹟以完成任务,成为拯救人类生命安全及帮助人类对抗邪恶机器人的大英雄。“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国家,对于原子能都有着严重的记忆性创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对于原子能的运用持怀疑态度。手冢治虫先生虽然不是一个技术至上主义者,作为一名艺术家,他通过“阿童木”这个可爱的具有超能力的小男孩,表达了其对于技术的希望。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但是在人性的制约下,技术是能够造福人类的,这是手冢先生,通过阿童木这个形象所要表达的一种理念。” 《铁臂阿童木》(日文原名为《鉄腕アトム》;中文译名为《原子小金钢》;英文译名为“Astroboy” 或“Tetsuwan Atom”),又名《铁腕Atom》、《小飞侠阿童木》或《原子超人》,是日本殿堂级漫画家手冢治蟲于1952年至1968年期间刊登在光文社漫画杂志《少年》上的首部长篇连载作品。其后,在1963年至1966年期间,作为日本第一部以黑白动画形式呈现的电视动画在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全长共193集,取得了全日本平均30% 收视率的骄人佳绩并成为战后以来最受欢迎的卡通片。
1 “原子能和平使用”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
在战后日本高度产业化经济相互同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稳步迈进的核能发展历史之中,“铁臂阿童木”系列动漫(Animation & Comic)、电影及周边大量的衍生品均受到了日本乃至全世界影迷们的喜爱与欢迎。风靡全球、深入人心及广受爱戴的“阿童木”作为非常典型的服务于日本战后修复及核能发展的意识形态宣传工具,为“原子能和平使用”准备与营造了一个极为良好的感情环境及充分的舆论环境,情感的铺垫与文化的准备无疑地有助于日本战后景气循环与经济的复苏、促使核电发展顺利地踏上商业化的道路,以及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文化的合法性。于2011年7月出版的《放送报告》中指出,专门替核能宣传「安全安心」的日本原子力文化振兴财团(JAERO),其每年的宣传预算费用为十亿日元(约0.65亿元人民币),而其中的三亿日元则来自于政府从国税中所提供的补助。根据日本产业经济研究学者的分析与评论而言,利用著名文化人、学者和形象正面的艺人明星宣传核电,以及使用漫画、动画和卡通人物让公众对核电产生亲切又安心的感觉为「洗脑指南」中最为常见与奏效的方法。 “日本漫画的萌芽时期是1917年至1945年,这一阶段的前期日本漫画主要以世界名著为题材来创作动画,这一阶段的后期日本漫画受到军国主义控制,成为军国主义宣传的工具。” 阿童木于1952年首次以“和平使用原子能大使”的形象出现在公众的面前,1960年阿童木的妹妹铀(Uran/Uranium)粉墨登场,1963年首部《阿童木》动画在免费电视台上热播,1966年日本第一个商用核电站告捷建成,阿童木的诞生及周边衍生品的发行与日本核能商业化及产业化的发展实为天衣无缝的配合并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被盛誉为日本神坛级文化之父的手冢治虫曾在1966年5月的《话之特集》随笔专栏中非常感性与无奈地写道,《铁臂阿童木》是为了金钱与声誉所绘的作品并为其一生中最失败的作品之一。而在《小学馆全集》的后记中亦写道,在绘画阿童木的3年之后,其已完全地失去了当初创作时所感到的快乐并使之成为了惰性的产物。纵然手冢治虫在心里上特别地抵触及百般不情愿,但却无法阻挡阿童木已成为了在政经与文化诉求中及意义层面上意识形态宣传工具与作为具有商业消费价值符号的现实。
2 《阿童木》神话的传递
在文化产业发展蓬勃、大众文化消费炽热及合拍电影风气流行的语境里,于2009年10月中旬在中美同步上映的电影《阿童木》其全球票房却惨遭滑铁炉。《阿童木》(剧情版)由取代了科林·莱迪的导演大卫·鲍沃斯负责执导,是一部中美日三国联合投资制作的科幻动画电影。在日本《铁臂阿童木》漫画版权方的授权之下,由中国香港意马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于2006年购得制作权及作为投资方出资并由美国制作团队提供创意共同合作完成,仅投资制作费就近人民币4.4亿元而全球总开支则高达人民币8.2亿元。“从票房数据来看,《阿童木》进入北美3014家影院,首周的票房却只有670万美元,而在日本则更为惨不忍睹,首周末票房排在了第10位。” 纵使《阿童木》在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上的表现差强人意及惨不忍睹,以及2009年剧场版的核心命题及重点论述被置于贫富分化的议题与被转化为认可阶级命运的讨论之上,但却丝毫不影响阿童木及其形象在电影的潜在对话关系中作为原子能“和平使用”、“安全安心”和 “正面能量”能指及抚慰创伤性记忆的功能。当今社会现实中最有感召性及动员力的现代化神话,其乌托邦的话语被牢牢地套用在电影《阿童木》的整体叙事结构里,以使善良勇敢、追求进步和充满正能量的阿童木形象及美丽动人的神话式感情、友谊和爱的传递得以被合法化,并能够充分地呈现与更好地再现“原子能和平使用”意识形态话语及战后美国占领与主导之下的日本发展战略。虽然,电影《阿童木》2009年剧场版的核心命题及重点论述被置于贫富分化的议题与被转化为认可阶级命运的讨论之上,但其更为进步及超越的是,“原子能和平使用”的命题在有关于战争威胁的叙述之中反而得到了更有生命力的延续及更进一步的突显。在面对战争威胁而拼命地争夺关键性制胜能源时,以及于保卫空中大都会以防其坠落的激战之中,核能源被明确地与清晰地分为了代表安全、安心和正义力量的蓝核能源,以及代表危险、破坏和邪恶力量的红核能源。透过以蓝核作为动力源的阿童木战胜大都会军队总司令史东总督的红核机器人的情节,核能对人类基本生存及大自然环境造成威胁的质疑与顾虑被有效地想象性的转移与解决。重要的是,原子能的致命威胁在阿童木对其他被废弃的机器人与生活于地面底层社会的朋友们进行爱的传递中被彻底地瓦解及完全地消融在「爱」的大话语之中。电影《阿童木》承袭了欧美动画片有关于“正义”、“爱”和“友谊”的传统主题,并在友爱主题的衬托之下逐渐形成了日本动画的独特风格。在阿童木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地出现了亲情、友谊及理想之间的碰撞与舍弃。
3 结束语
根据2009年剧场版的描述,阿童木诞生于空中大都会里的实验室之中,其名字含有“原子(Atom)”及“宇宙男孩(Astroboy)”之意。阿童木是以蓝核为驱动的原子小超人,拥有用之不尽的强大能量及超凡神奇的超能力。在影片中有一个这样重要的场景,御茶水博士在空中大都会的实验室里向科学家们介绍“蓝色原子核”。“蓝色原子核”简称为蓝核能源,来自于外太空中的一颗距离地球数百万光年之外的星体碎片,是一种高纯度的正能量及非常纯净环保的强大新能量。非常重要的是,蓝核能源作为一种新式自稳态的能源形式,代表着“善良”、“光明”、“甜美”及“愉快”,并喻指着“繁荣”、“幸福”及“给和平一个机会”。若能够合理地善用与恰当地运用,将能改变空中大都会的形态及地面居民的生活。除此之外,地球上的水资源及大自然的原生态森林亦能得以净化和重获新生,而数百年以来的环境污染危害也能有效地緩解和消除。相反地,同样强大无比及更具有战斗力的隐患性“红色原子核”,则象征着原子能在提炼及使用的过程中所可能产生与出现的极其危险的毁灭性负面能量和不稳定的核废料副产品。在大部分蓝核能源均经已消亡殆尽而使之极度稀缺与珍贵的语境里,影片中就有天马博士为了在科研项目上得到军方的资助与支持而答应联手史东总督威胁御茶水博士交出蓝核能源的这样一段情节,非常渴望夺得蓝核的史东总督其目的在于利用御茶水博士对蓝/红核的发现以发明创造出一种能用于政治竞选(联任下届总督选举)及军事竞赛(以国家安全之名义逐向地面宣战)的邪恶战争机器 — 拥有融合先进科技武装并能吸收及控制一切邪恶力量的终极战士。值得一提的是,天马博士的亲生儿子托比欧就因误闯实验室里而被装上红核能源并失控的战斗机器人所杀死的。在原子能和平使用的意义上,阿童木虽为一个双重的谎言,但作为战后美国向日本所承诺的“未来美好生活”的载体,却给予了日本全国人民无限的希望、祈盼及想象性的空间。纵然美帝国从不敢也不愿意派科技人员前往日本并冒险踏足任何核电设施作现场指导,可毫无疑问的是,直到褔岛核辐射泄露事故之前,“原子能和平利用”意识形态话语已成功有效地在日本社会中落地生根及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孟倩.被偷换的孩子—浅析电影《阿童木》中的西方意识形态[J].电影文学,2012(13):52-53.
[2][台湾]陈弘美.日本311默示—瓦砾堆埋最宝贝的纪念[M].台湾台北:麦田出版,2012
[3]王茂亮.日本盛期动画的前卫性评析—以“虫制作所”和《铁臂阿童木》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1(12):97-98
[4]赵柔柔.无法归来的《阿童木》与“大都会”的重写[J].艺术评论,2010(1):10-15
[5]胡婷.梦的起点与终点—简论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3):44-45
作者简介
林子敏(1983-),女,汉,中国香港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研究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