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自信的实质及其意义
2017-03-24乔泽浩张洛梓
乔泽浩+张洛梓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均谈到中国文化,“七一”讲话中,更是多次提到“文化自信”一词。文化自信说到底是一个民族对本身的价值认同,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心理认同,有助于营造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氛围,有助于发掘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财富,最终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世界地位。
关键词:“七一”讲话;“四个自信”;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个场合提到了文化自信,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尊崇。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正式将文化自信加入到“三个自信”中形成“四个自信”,使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深入研究并深刻认识文化自信的实质及其意义、深入探讨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之间的关系,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表明,文化自信成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标识,已是顺理成章。
1 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自信
建立文化自信是党中央在许多年以前就已经提出过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
那么该怎样理解文化自信的实质呢?从文化自信的含义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都从属于政治领域,文化自信则属于精神领域。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2]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3]习近平总书记用“根”与“魂”来比喻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刻强调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文化是既是依附于国家和民族的实际存在,又是独立存在于社会实践中。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而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个民族和具有该国家特征的发展路径,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它不仅体现了其精神,也体现了其价值取向。凝结着以往社会历史结晶的优秀的文化能够预示未来社会的取向,由此而言,文化所具有的精神引领作用和地位决定了属于精神领域的文化自信“最根本”意义。
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程度,可以看一个民族对自身的民族文化是否拥有足够强大的自信心,它表现出的是一种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可。一个国家人民对自身文化自信心的态度,关系到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与前景,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重要课题。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任何民族来说,文化是客观、真实存在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都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实际上,每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发展都有其独特性,千态万状的不同文化体现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发展理论与道路。“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4]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不断包容对方,相互借鉴交流并不断融合,以此来不断完善自己。一个民族在精神范围上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认同是从文化自信展现出来,故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自信。
2 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我们所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可以真正实践的。我们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而且拥有在实践过程中培育出来的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由实践继承和发展开来的文化,进一步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道,为我国“文化自信”的形成了强有力的根基与保障。
2.1 从中华历史文明奠定文化自信的基础
文化自信与该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悠久、丰富而又拥有辉煌历史的文化遗产,是民族形成文化自信的历史基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里,以其独特的智慧,为我们创造并保存了灿烂而又辉煌的精神遗产。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延绵不绝,一直流动至今。我们不但要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而且也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让祖先的文明焕发新的光芒,使之变成当代中国文化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和发展传统文化方面我们还有很多欠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不能将其看作是一种文化的遗产来对待,也不要把继承文化空谈成为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而是要深入地了解这项文化,接纳它一切优秀的形式和特点,让它逐步成为我们个人成就和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结合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形势,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使其与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发展,从而促进本民族优秀文化走向繁荣。融合其他民族文化到本民族文化,创新发展自己民族优秀的文化,都需要历经一个漫长的过程,正是在这样一个宏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对传统文化不断改进,推陈出新,使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焕发勃勃生机,因而在传统文化中不断形成并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
2.2 从当代中国的发展汲取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和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仅来源于自己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来源于社会实践中的进步,更来源于当前国家发展的整体形势。放眼全世界,不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漫长承岁月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崛起与发展仅用数十年,就谈不上拥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但是这也并不能表明这些国家和民族就没有其独有的文化自信。事实上,在现实世界中,往往是那些缺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新兴国家和民族文化自信的程度较高,相反,那些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厚重的文化背景的国家和民族,因为其自身发展情况不佳反而文化自信程度较低。这说明,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发展进步状况直接影响了它的文化自信程度,文化自信往往来源于其中。
在短短六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国家GDP总量排名已经是世界第二,尤其是我国经济正在“转方式,调结构”。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力量在经济发展中的投入比例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我国在航天、深潜、高铁等领域发展迅速,成为领先世界的发展水平,令每个国人都感到和自豪。经济基础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的文化程度正在稳步上升。这些,都带动了国民文化自信程度的大幅提高,不论在经济、社会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中,都蕴含了文化的丰富含义和底蕴,都能激发人们的文化自信。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和平崛起,不只是意味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也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的迅速产生和发展,所以我们说,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而逐渐发展的文化自信,不仅包括了爱国主义的内涵,同时也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涵。
2.3 以正确的文化发展道路建立文化自信
我们现在提倡的文化自信,不仅仅来源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来源于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更来源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和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国家的发展兴旺必然会使得文化也蓬勃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发展重要地位,使得沉淀厚重、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机,正将进入新世纪发展的黄金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断向前发展,在文化建设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党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推进和深化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不断推动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繁荣,使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同时文化的引领作用效果显著。另一方面,我国的公共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在文化事业各不同领域不断进步。文化建设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制,我国文化管理机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不断建立和健全,促使文化市场有序而繁荣。文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备受世界瞩目,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使我国文化走向世界,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文化的不断发展与繁荣,提高了我国的软实力,增强了我国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民的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3 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我们党确立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5]那么,四者形成了什么样的关系?
文化自信与其他三者的相互联系,共同铸就了“四个自信”的内在统一性。
3.1 从目标的统一来看,“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并将其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实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需要“四个自信”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若将道路看作实现路径,理论看作行动的先导,制度看作是根本保证的话,则文化作为力量基础,统一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梦”用文化自信支撑其他三者自信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凝聚的内部凝聚。
3.2 从“中国梦”作为共同理想的作用来看,“四个自信”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现实又具体,同时又不断发展的,从历史发展到现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中国梦”。坚持“四个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要求和行动指引。“四个自信”,聚集人心,形成中华民族追求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力量源泉,在广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平台上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正能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紧密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演变为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新的核心力量。文化是政治、经济、社会的纽带,一个国家坚持走怎样的道路,以怎样的理论为指导,坚持怎样的制度,都体现了这个国家在文化上一定的理念。“中国梦”作为民族文化自信的前提条件,“三个自信”的背后实际上都体现了“文化自信”。
3.3 从实践互动性来看,“四个自信”是统一的,它致力于促进国家“五位一体”布局的全面发展
一切事物的產生、发展都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自信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而“四个自信”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并增长起来。在最初的探索阶段中,一个事物并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自信便很难建立。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高速度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现实中,文化自信的有无便显的尤为重要。只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与文化自信相结合,才适合国家“五位一体”的布局发展要求,从而更合理地全面布局国家建设,促进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
4 结语
坚定文化自信是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建立和加强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意识主流,同时也要包容各种有益的思想和学术的发展;不仅要摒除历史文化中的虚无主义,也要立足于现实社会与生活,吸收并汲取一切优秀的人类文明遗产,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想的误导。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们推动文化强国这一战略的实施,必须以优秀而先进的文化为指导,把文化的改革和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新动力,坚持与时俱进,坚定自身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明确文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文化发展的举措,以更严格的标准、更强的举措和更广阔的视野,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我们建立和增强文化自信,并不是盲目自大和自傲,更不是简单的虚拟一种空泛的“精神胜利法”。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有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现实社会作为增强文化自信的支柱,也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坚实的基础。
历史渊远又博大精深的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以她博大精深的内在含义,赋予了我们文化自信中深厚底蕴。已经发展了五千多年的优秀中国文化,与过去受一个世纪熏陶的革命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道,积累了处理各种疑难问题的丰富经验、坚定不移的斗争精神和博大的智慧。这种品质不但为我们接受和汲取其他优秀的世界民族文化培养了宽广的胸襟,同时也给予了我们从容冷静的心态和纵横捭阖的方法来迎接未来种种的机遇和挑战。可以说,文化自信是我们勇于解决艰难困苦、坚定我们的信念,不断提高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层次的不竭而又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3]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2 年12 月7 日至11 日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乔泽浩(1996-),男,山东淄博人,本科生。
张洛梓(1996-),男,山东淄博人,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