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时的借用和仿造
2017-03-24郭京红
已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医学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遗产之一。随着中医学对外交流的蓬勃发展和世界上兴起的“中医热”,中医英语翻译变得日趋重要。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赖以传播的物质表达形式;而文化则深深地根植于语言之中。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丕尔曾经说过语言是一种文化模型,是人认识世界的钥匙。人们只需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就可以窥视这个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语言的文化功能主要是记载和储存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信息和内容的功能。一种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代表了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有史以来对各种客观事物及其相互之间联系的认识,是该民族文化的总储存库。因此,每一个语言都必然拥有大量的该语言民族所特有的文化事物的词语。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即是把一种语言(即原语)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即译语)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够得到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感受。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把翻译定义为“翻译就是在译语中复制与原语信息在语义和语体上最接近、最自然的等值”。[1]。但是翻译的过程不仅是文字上的转换,也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
1 借用法
众所周知,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它们对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医学术语中包含着许多哲学与文化思维, 可以采用西医用语来翻译中医名词术语主要集中在人体解剖部位 、各种器官及其功能 、具体病症和治疗方法上 。[6]
例如中医的“心”除了“主血脉”以外,还“主神志”,而西医的“心”只管泵血、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并不具有思维功能;中医的“肾”“主生殖”、“主纳气”,而西医“肾”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过滤血液中的杂质、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中医的“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而西医的“脾”只是一个淋巴器官,具有造血、滤血、清除衰老血细胞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没有辅助消化的功能。由此可见,将中医的心、肝、脾、肺、肾等借用西医的解剖用语,并翻译为 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 似乎是不确切的。再如将“伤寒”译为typhoid或typhoid fever,西医伤寒的临床表现为发烧、腹泻,甚至有血便,是肠道感染性疾病;而中医学中的“伤寒”,广义范围上是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范围上是指外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病变。这样一来,人们不免担心借用西医术语翻译中医术语会使中医丧失其应有的内涵,因为中医术语一般是一词多义的,而西医术语通常是单义的。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翻译首先要达意。在达意的前提下,中医翻译应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化色彩和哲学内涵。随着中医学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国际医药界人士也逐渐了解了中医的理论要旨及其蕴含的文化色彩。因此,翻译时采用译人语的对应词应该在有的情况下是可行的,这也可谓是中医文化负载词的归化现象。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如果对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和任何译入语的语言优势及文化特色有共识的话,可而把精力放到具体的技巧研究上去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實际上在不少情况下,人们都有意无意地借用一些西医用语翻译相应的中医概念。如measles、leprosy、malaria、epilepsy分别译为麻疹、麻风、疟疾、癫痫,这是基于全人类对人体疾病的共同认识基础上的。再如,历节风又名白虎风、痛风 。《圣济总录》卷十描述说,历节风是由血气衰弱,为风寒所侵,血气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而引起的。其实对照中西医病症,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古称,故而可翻译为acute arthritis;而红痧热的症状是皮肤上有隐隐红点,像出疹子一样,其实就是西医中的登革热,因此可译为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等。
2 仿造化
由于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英语中缺乏中医文化的传统内涵。在这种情况下,在英语中找到中医名词术语的对应词是比较困难的,在翻译时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仿造。所谓仿造,指的是在翻译原语无等值词汇时用译语中的直接对应词代换无等值词汇的组成部分--- 词素或词。[5] 于是仿造便威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词素仿造法是指源文词汇中的词素在译入语的对应词中都有一定的相应词素。例如,风疠是由风邪所致的一种瘰疬,表现为豆粒大小圆滑肿块的结核类疾病,英译时可把汉语文字拆开,寻找英文中的对应词素,词缀anemo-指风,瘰疬的英文为scrofula, 两者合二为一即为中医的风疠anemoscrofula。 再如“肾虚”的翻译nephropenia 是由nephro(肾)和penia(缺乏,不足)构成的。诸如此类的中医词汇还有:胃热gastropyria, 由gastro(胃)、pyro-(发热)和-ia(名词后缀)构成。经行泄泻是指行经期常伴有的水泻症状,前缀meno指月经,词缀diarrhea 表示腹泻,因此该中医术语可译为menodiarrhea。Acuesthesia(得气)、endosthenia (里实)、hygrolumbago(伤湿腰痛)等均术语此类翻译法。
仿造法的另一种方法是词层仿造法。事实上,早期的译者一开始便有意无意地采用了词层仿造法,也叫词层翻译法,来翻译中医的名词术语, 例如: 热邪(heat evil )、肝血(liver blood) 、相生(mutual generation)、相克(inter-inhibition)、子气(infantile element)、青斑(blue spot)、涩脉(unsmooth pulse)、水泻(fluid stool)、风火眼(wind-fire eye)等。再如:督脉、空窍、五行六气可分别译成governor vessel、hollow orifices和five movements and six climates。所以仿造翻译就是借用英语相关词汇来表述中医学中特有的文化概念,即通过对英语已有单词的重新排列与组合向英语语言输入中医所特有的概念和内涵。
为了传神地翻译中医文化负载词,不同民族之间还需要加强文化层面上的传播和交流,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扩大语言共性。译者不要因为文化负载词的不可译性而放弃传译,也不能因为文本的可译性而随便乱译,这样才能把握好中医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度,使译语更具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Nida Eugene.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159.
[6] 李照国. 中医术语英译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1996.(4): 34.
作者简介
郭京红(1967-),女,山西平遥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