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公路大修测量时明涵应注意的问题
2017-03-24马毅
马毅
关键词:大修测量;明涵
公路一般在设计时,根据交通量的增长率会有一个远景交通量的预测,沥青路面一般设计年限15年(二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设计年限20年(二级公路),普通公路在使用一定的年限后,由于受到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超载、排水系统不完善、路基强度不足、施工质量控制、柔性结构与刚性结构的衔接及其它外界因素的综合作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一般表现为:翻浆、沉陷、坑槽、龟裂、松散、车辙、泛油、拥包、等病害,当路基强度不足时(路面结构强度系数为中等以下时),必须进行大修处理。大修时除要做好路基外,还要对桥涵构造物做好处理,现行标准要求,桥梁两侧必须做防撞墙,如果原有为护轮带,则全部改为防撞墙,只有明涵两侧做护轮带,要综合考虑做好处置方案。
1 大修测量时明涵现状
在大修测量时,原路会有不同程度的破损,都是在设计使用年限范围出现的,属于正常现象,但也有客观因素造成的,当路面出现沉陷时,就会与背墙产生高差。个别桥涵在原有铺装上再次铺筑面层结构,而明涵上没有头搭板过渡,当路基有不均匀沉降时,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出现桥头跳车现象。
除个别改线路段外,大多数路段都是维持原路现状,但在纵断上除村屯路段要保持原标高外,明涵也应该保持原设计标高,但经过几次大修后,因纵断设计线拉的过高,有些明涵已埋在路面下变成暗涵。
2 大修时原路明涵病害的成因
道路在使用时经过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特别是超载车辆对路基有严重破坏,導致路基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原路基层顶面当时回弹模量达不到要求就铺筑路面结构层,再加上施工、材料配合比等因素导致的路基本身强度不足,短期内不会了降沉,经过冻胀后就会有不均匀沉降,而涵洞没有任何变化,这样在背墙处就出现高差。
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第一,施工质量控制不够严格,台后填料不满足要求,很难达到设计强度。第二,在施工时客观条件的制约,桥、涵的台背施工时,无法使用大刑机械对桥台、涵台背进行碾压,大型机械对台背的冲击作用较大,容易造成结构的破坏。一般使用振动夯,边填土边进行夯实,这样的施工方法很难达到设计要求。第三,原路排水设施於堵,每次大修时路基都有不同程度的抬高,路基两边的水不能及时排出,长时间的积水对路基浸泡,导致路基强度降低,特别是桥涵构造物附近,就更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出现桥头跳车。
3 大修测量时明涵的解决方案
测量中应做好调查记录,详细测量细部尺寸,板厚、台身高度、台身宽度、河道比降等。一般可通过外观判断涵洞是否还能使用,如在有车辆通过时,台身发生明显变化外胀、台身、台帽处有明显裂缝时,应拆除重建。如果没有明显破坏,就应考虑合理利用。
第一,在一些特殊的路段,由于考虑工程总体造价的原因,设计拉坡时在个别涵洞上抬高,虽然在纵断上符合了设计的要求,降低了工程造价,但从安全角度看是不合理的。有时护轮带只有一半的高度露在外面,对行车已经起不到安全保护作用,拉坡时要降设计线至原涵面标高,相应的调整前后纵断,不至对其它路段有大的影响。
第二,如果原涵面填的过高,再拉设计线将对前后路段纵产生断较大影响时,应对其验算是否可当暗涵使用。
第三,对于由排水不畅,浸泡路基导致沉降出现桥头跳车,而涵洞本身无病害时,应对原排水涵洞进行水文计验算,原涵洞是否满足排水要求,如满足要求,应完善排水设施,疏通原有排水沟,将积水引至路基外,重修路基,与台背做好平顺衔接。如不满足排水要求,应加大孔径或将台身加高,就要根据计算,采用合理的方案。
4 结束语
在普通公路大修测量时,我们会遇到桥涵构造物有不同的使用情况,真对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我们要认真考虑、分析当前的使用状况,结合构造物所处的具体位置和周围的地形环综合考虑,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普通公路的大修工程涉及面较广,在保证交通顺畅的情况下,合理解决因大修工程对正常车辆通行的影响,定位好工程质量与大修投资的关系,针对不同的路段和不同路况,分段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