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后”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中朋辈群体教育研究

2017-03-24张羽

卷宗 2016年11期
关键词:朋辈入学适应性

摘 要:从大学生辅导员角度,基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际和“95后”大学生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学生性格特点、入学时面临的学习环境、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和心理落差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着重分析。充分利用朋辈群体为载体,影响和引导新生尽快改变角色,充分融入大学生活。本文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和“95后”大学生健康成长角度,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中利用朋辈群体进行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朋辈互助平台搭建和教育机制的有效完善方法;增强朋辈集体凝聚力,激发集体合力,积极引导新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关键词:“95后”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朋辈群体;朋辈教育

“95 后”大学生近年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主力军,步入大学的入学适应性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由于“95后”大学新生出生成长恰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特殊年代,其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责任意识等具备时代独特性,既往传统的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模式和内容无法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问题面临了巨大机遇与挑战,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新途径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拓展的刻不容缓工作主题,朋辈群体教育载体在此项工作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1 “95后”大学生的鲜明特点

“95后”大学生成长于多元文化和信息迅速发达的网络时代,价值取向被多种元素所影响。要做好“95后”大学生入学的适应性教育工作,充分了解和把握这一特殊群体所共有的特点成为工作的关键点。首先“95后”大学生竞争意识强烈但心理耐挫能力较差,作为独生子女被环境和教育所影响,相对而言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更加现实、目标更加明确、竞争意识更加强烈,同时也展示出强烈的功利心、利己思想、失败恐惧感等特点[2]。如学习成绩不理想、同学关系相处不和谐,无法承受挫折和面对困难的没有勇气,处理问题时易采取非常规的方式等。加之“95后大学生”入学后远离父母,生活、教育方式的转变也带来精神困惑和心理压力。

95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具有强烈的自我信仰,但集体主义观念缺失。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关爱,拥有优越物质生活条件,却因生活在独立的世界中而缺乏有力的竞争对手,对自我的认知仅限于家人,显得较为自信、自大。在其成长过程中与人的交流较少,无法锻炼沟通能力,在集体中表现出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的缺乏。

“95后”大学生处于互联网飞速发展时代,新媒体工具被大学生广泛使用,如微博、QQ、微信等,在虚拟世界中,可以畅所欲言,充分施展个性,广泛结交朋友。同时,网络角色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足以可以脱离真实世界,导致其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均衡,于是群体中性格自闭、行为孤僻怪异的人格多发,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反而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人际交流沟通能力的缺乏也使得他们对现实人际交往更加恐惧和排斥, “不愿交流——能力欠缺——排斥交流” 的交际障碍成为恶性循环现象。

2 “95后”大学新生入学的各种适应不良表现

“95后”大学生独特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使得其在大学入学时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应问题。首先表现在对学习环境改变的不适应,大学阶段接受以自觉学习为主的开放自由教育理念,高中阶段填鸭式被动学习习惯在步入大学后就要面临着理念转变,新生短时间常常无法适应。表现在自学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合适、业余时间不能合理统筹安排;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意志和动力缺乏、学习效率低下。

其次,新生入学后生活方式方面也表现出一系列不适应,由于文化理念和地域差异,学生的生活习惯及习俗不同,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集体生活难以相融,人际关系在新环境内难以短时间内建立,新生思乡情绪严重难以产生集体归属感和亲近感,个别学生甚至因对校园环境产生抵触、恐惧等应激心理,出现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

“95后”大学生特有的思维模式-“自我为中心”,严重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被过度保护,利己主义严重而缺乏关心他人的能力。加之环境改变而产生的孤独感,周围环境陌生而产生排斥感,交流沟通容易出现障碍,容易产生敌对情绪,与寝室舍友、班级同学关系紧张易发生冲突。现实的人际交往受挫会促使“95后”大学生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慰藉,回避现实矛盾,忽视近在咫尺的友情,造成人际关系淡漠。

同时,惯性的自我过高期望与大学生活的美好设想与现实产生的巨大差距,会让“95后”大学新生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部分学生因所学专业与个人理想不符,易导致其陷入消极、抑郁、自卑抵触的情绪泥淖中,严重影响“95后”大学新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如不及时疏导则极有可能造成没有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缺失,严重者甚至出现厌学心理,影响学生人生规划和发展成长。

3 教育朋辈群体平台对“95”后大学新生的作用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干部,应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优势,促使95后新生对大学生活尽快熟悉和适应。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如 微信群、QQ群、微博等搭建更多的朋辈教育平台,发挥教育朋辈群体平台稳定和连续作用。首先要健全选拔机制,选择心理素质强大、政治和思想道德素养较高、学习成绩优良、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心较强、乐于奉献者作为导航人。其次,朋辈培训机制要不断完善,专业教育知识学习要不断增强,以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題。最后,要探寻朋辈教育的有效激励机制,激发朋辈教育者工作热情,充分发挥朋辈教育在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榜样的正向表率作用,树立社会正气,重视榜样力量、实施榜样教育,充分发挥朋辈群体的积极作用。学校应深度挖掘和大力宣传,利用网络媒体对品学兼优、热爱集體生活、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大学生榜样,传播正能量,树立学习的目标和朋辈榜样,为校园里的朋辈群体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充分发挥朋辈群体的凝聚力,促进个体之间亲密感和信任感而激发群体合力。高校新生的朋辈群体包括辅导员、班导师、学长学姐以及学生身边优秀同学。通过彼此关心、互相尊重、相互学习和帮助,朋辈群体的凝聚力的增强能加大促进朋辈教育的实施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社团组织等形式建立助人与互助机制,并辅以适当的奖励机制。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宣传媒体,如网络、校刊、橱窗、海报、展板等,对榜样乐于助人奉献精神给予正面多渠道宣传,以培养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远离父母来到远方求学的“95后”学生来说,朋辈教育不是单方面的助人或求助,而是助人求助的良性互动,作为一名高校大学生,应懂得爱人,懂得付出,在他人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手。

4 结 语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主题,也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如今,对95后新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应教育工作,可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环境,准确把握学习规律、正确树立成才目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等。朋辈教育平台的搭建,教育机制的完善;朋辈群体的正确引导,朋辈榜样的树立;增强朋辈群体凝聚力,激发群体合力;构建自助互助模式,发扬助人精神都是提高95后新生适应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全面提高950后新生适应能力,需要学校强化四位一体的手段,也需要作为学习主体的大学 生本着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在朋辈群体的帮助下提高认识、增强意志、提升能力,做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简介

张羽(1993-),女,汉族,江苏连云港,南京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生在读,兼职辅导员,研究方向:设计学。

猜你喜欢

朋辈入学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入学面试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入学第一天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