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

2017-03-24韩兴广徐道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通督温阳针法

韩兴广 徐道明 陆 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

韩兴广 徐道明1陆 斌1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目的 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方法 6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法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0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腰腹肌等长收缩值。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和腰腹肌等长收缩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和腰腹肌等长收缩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核心肌群训练;通督温阳针法;非特异性腰痛

目前,非特异性腰痛的发病率高达85%〔1〕。临床中发现,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手术指征。“通督温阳”针法现已广泛运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下腰痛。近年来以训练躯干深层肌肉运动控制为基础的核心肌群训练方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症状的缓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都有显著的疗效。本研究拟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对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确诊的6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关于非特异性腰痛的诊断标准〔2〕:疼痛反复发作或缓慢逐渐加重;无神经受累;外界社会等因素不影响疼痛;无系统性疾病;(2)X线片、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3)无手术、外伤史。排除标准:(1)伴有糖尿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2)伴有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心、肝、肾功能不全者;(4)哺乳、妊娠期妇女;(5)不配合治疗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0~35〔平均(27.14±6.65)〕岁;体重43~72 kg,平均(53.11±9.14)kg;病程4~15个月,平均(9.16±3.52)个月。实验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1~36〔平均(26.71±7.12)〕岁;体重42~74 kg,平均(54.16±8.46)kg;病程4~16个月,平均(10.22±4.28)个月。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本研究,本试验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组后给予针灸康复科常规处理,具体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神经及常规物理因子治疗等。

对照组患者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法治疗〔3〕:以低负荷等长收缩(最大肌力的20%~40%)进行闭链运动训练,训练中无疼痛感。共有三组训练动作,每组进行5次,并随之逐渐增加负荷。训练基本动作:①仰卧位双侧训练;②仰卧位单侧强化训练;③俯卧位训练。

实验组患者给予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在核心肌群训练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督温阳”针刺法〔4〕,取穴双侧肾俞、关元俞、大肠俞、腰阳关、次髎、秩边为主;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后按穴位直刺进针,针刺得气后在相应穴位接上南京小松医疗仪器研究所生产小松牌电针治疗仪治疗,型号XS-998B型,批号:苏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250565号。采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度,频率2~10 Hz,留针30 min,治疗1次/d,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10次。

1.3 临床疗效〔5〕痊愈:疼痛感完全消失,局部压痛强度Ⅰ级;显效:疼痛感明显缓解,局部压痛强度Ⅱ级;有效:疼痛感有所缓解,局部压痛强度Ⅲ级;无效:疼痛感无改善,甚至症状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入组后及治疗10次结束时记录患者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腰腹肌等长收缩值来判断患者的功能改善情况。

VAS指数范围为0~10,其中VAS指数≤3时轻度疼痛;4~7时中度疼痛;>7时重度疼痛。JOA指数评估患者下腰部功能康复情况,其值越大表明下腰部功能恢复越好。腰腹肌等长收缩值的测定采用腰背伸肌运动控制训练仪(MRS-BE)、腰腹屈肌运动控制训练仪(AC)、腰部扭转肌运动控制训练仪(RT),患者于测量时首先保持体位中立0°,随和依次进行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动作,每个动作重复5次,每次动作约20 s,间隔休息10 s,求5次肌力测量的平均值即为腰腹肌等长收缩值。该值越大表明患者下腰部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痊愈7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8例)(χ2=4.420,P=0.035)。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和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和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JO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腹肌等长收缩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腰腹肌等长收缩值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比治疗前大,且实验组明显大于比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JOA评分比较,分)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下表同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腹肌等长收缩值比较±s,n=30)

3 讨 论

非特异性腰痛是一系列临床症状为下腰部疼痛的疾病统称,发生部位主要在腰椎间盘或腰部软组织,常见的典型临床特征为下腰部疼痛、腰部肌肉紧张或有牵扯感、疼痛时间在3个月以上、难以久行久站、无明显的神经体征及脊柱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或退变程度较轻〔6〕。

目前治疗有手术治疗、微创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中医治疗等。因手术疗法存在继发感染、损伤等危险,药物疗法具有明显副作用,因此,自然疗法诸如针灸、推拿、拔罐、艾灸、康复训练等治疗手段在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其中“通督温阳”针法是江苏省名中医吴旭教授提出的治疗方法,该法广泛应用于脊柱类疾病、脏腑虚损等疾病的治疗中,临床中通过选取腰背部督脉、膀胱经等腧穴激发全身阳经经气,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起到减轻神经压迫、消除水肿、松解粘连、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具有疗效明确、风险小、简便低廉等优势。现已广泛运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腰痛的治疗之中〔7〕。近年来以训练躯干深层肌肉运动控制为基础的核心肌群训练方法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症状的缓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都有显著的疗效〔8〕。核心肌群是人体的发力中心,在人正常的活动中发挥协调肌肉的作用,当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肌肉及其他系统发生退行性变化时,会产生肌肉萎缩及力量下降,影响动作失调、身体控制能力变差,核心肌群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激活这些休眠或“失活”的肌群,使肌肉感觉运动控制得到优化,并最终改善腰部的功能〔9〕。

本研究结果提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核心肌群训练法针对患者休眠或“失活”的肌群,通过训练优化肌肉感觉运动控制,改善患者的腰部功能,而针刺作为我国传统疗法,能够减轻患者腰部神经压迫、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两种方法结合发挥协同作用,具有较好的疗效〔10〕。另外本研究结果提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通督温阳”针法以人体后背部督脉、华佗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背腧穴取穴为主,通过针刺背部阳经穴位能起到通调人体阳气,疏通全身气血的作用。因人体“气”的流通,激发阳气温煦的作用,产生温阳的治疗效应,从而缓解人体局部肌肉痉挛、消除水肿、缓解疼痛等〔11〕。核心肌群训练最早应用于体育训练中,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预防损伤,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长期的核心肌群训练,能够使肌肉内外感受器的敏感性提高,导致激活骨骼肌时间缩短;使身体的正、负反馈调控机制更加灵敏;动员关节周围固定肌、辅助肌等身体深层的小肌肉群,平衡大小肌群输出力量的能力,加强机体对重心的控制力。核心肌群训练强化患者腰部肌肉运动,能够明显改善腰椎功能。核心肌群训练结合“通督温阳”针刺治疗下腰痛发挥协同作用,具有较好的疗效。

1 Imamura M,Imamura ST,Targino RA,etal.Paraspinous lidocaine injection for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J Pain,2016;17(5):569-76.

2 Hong J,Reed C,Novick D,etal.Costs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an analysis of the UK Gener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base〔J〕.Spine(Phila Pa 1976),2013;38(1):75-82.

3 李小金,韩秀兰,成守珍.下肢生物力学矫正联合脊柱区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4;6(4):233-7.

4 吴晓亮,孙建华,艾炳蔚,等.吴旭教授“通督温阳法”在代谢综合征个体化针刺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6):1887-9.

5 Xu M,Yan S,Yin X,etal.Acupuncture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in long-term follow-up:a meta-analysis of 13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Am J Chin Med,2013;41(1):1-19.

6 Frank B.Acupuncture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J〕.Am Fam Physician,2015;92(7):554.

7 梁 勇.中医定向透药联合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2):178-80.

8 Taylor P,Pezzullo L,Grant SJ,etal.Cost-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for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J〕.Pain Pract,2014;14(7):599-606.

9 宁兴明,伍 亮,王 廷,等.五禽戏配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5;27(11):25-8.

10 Allison GT.Abdominal muscle feedforward activ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is largely unaffected by 8 weeks of core stability training〔J〕.J Physiother,2012;58(3):200.

11 李春镇,舒国建,陈 颖,等.Thera-Band渐进抗阻系统结合针刺、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51-3.

〔2016-06-22修回〕

(编辑 袁左鸣/滕欣航)

江苏省中医院科技项目(No.Y15010)

陆 斌(1968-),男,博士,主任中医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的针灸、康复治疗研究。

韩兴广(1990-),男,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运动系统的针灸、康复治疗研究。

R681.5+5

A

1005-9202(2017)04-0961-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4.079

1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

猜你喜欢

通督温阳针法
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督开窍法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阴寒体质化痰除湿需补阳温阳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张世卿运用益气通督法治疗小儿腹泻验案1则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regulating Conception Vessel and unblocking Governor Vessel b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uina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