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年女性身体自我认知与运动行为的关系

2017-03-24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广场身份

王 毅

(渭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中老年女性身体自我认知与运动行为的关系

王 毅

(渭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目的 了解中老年女性身体自我认知与运动行为的相互关系。方法 利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及运动行为调查问卷,对中老年女性身体认知水平及以广场舞运动为代表的体育运动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中老年女性身体自我认知水平高于不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中老年女性,体育运动与部分身体自我认知维度正相关。结论 身体自我认知可以预测中老年女性体育运动参与。

女性;身体自我认知;运动行为

身体自我认知是对自我身体的洞察和理解,包括对于身体的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1〕。对身体自我的心理认知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认知能力,是促进自我身体发展的行为自我调节重要条件。自我身体认知,具有高度评价性,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受社会文化、媒体信息及他人评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支配,对人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2〕。如果在某种认知环境下建构的理想体像和现实体像相一致就会产生良好情绪,这与自尊呈正相关〔3〕,和抑郁呈负相关〔4〕。反之则会产生负面情绪,这会提高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和降低未成年女性的自尊〔5〕。身体的自我认知是多维的,认知建构、行为调控和情绪都可以是评价的组成部分〔6〕。个体的身份认知规定着个体的行为目标〔7〕,并且个体对于身份的认知作为动机与相关行为间保持一致性。因此,身体自我认知不仅包括人们对自己身体满意程度做出的情感评价,而且包括对自己身体形态做出的个人评价和对于改善并维持这种身体形态所采取的有目的的行为〔6〕。研究报道年青人对于自身体育能力认知与参加体育活动呈正相关〔7~9〕。因此,青年人对于身体的自我认知能力被用来预测他们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意愿、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长期效应〔10,11〕。在社会中,女性要比男性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因此,用对身体自我认知水平作为女性体育锻炼行为的预测是可能的。广场舞是中老年女性最为喜爱和最主要的体育运动方式之一,因此本文利用广场舞探究中老年女性运动水平间的身体自我认知差异及身体自我认知与运动行为的相互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中等城市中5个广场上运动的中老年女性,进行问卷的当面发放,当面回收。共发放回收问卷190份,其中参加广场舞的为109人,不参加广场舞的为81人,年龄41~64岁,平均52.53岁。

1.2 问卷调查法 对于广场活动的中老年女性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由澳大利亚Marsh教授编制,杨剑等引进国内的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PQ)和自编运动行为调查问卷,由70个问题组成,包含了11个维度,主要涉及的维度有身体健康、身体力量、身体耐力、身体灵活性、身体肥胖、体育活动、身体外表、身体协调性、身体运动能力、整体身体、自尊等自我概念,采用6点制评分。该量表的整体信度指标α为0.87,11个分量表的信度指标α系数在0.68~0.87之间,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是一个较为理想可靠的身体自我评价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参加与不参加广场舞的中老年女性身体形态指标比较 参加与不参加广场舞的中老年女性在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方面没有明显区别(P>0.05)。但是周运动天数及每次运动时间和周累计时间差异明显,说明参加广场舞的中老年女性具有强烈的运动意愿,而不加参加广场舞运动的中老年女性在1 w内很少运动。因此,广场舞是中老年女性主要运动形式。见表1。

2.2 参加与不参加广场舞中老年女性在身体自我认知水平比较 对于11项维度均值比较,身体肥胖维度和体育活动两项比较接近,其余9个维度上都是参加广场舞的高于不参加广场舞。参加广场舞者的健康维度、体育活动维度及力量维度均高于不参加者,但在自尊项上不参加广场舞的中老年女性比参加广场舞的中老年女性反而要高。见表2。

2.3 运动行为与身体自我认知间的相关性 反映身体形态的BMI和身体肥胖、整体身体、灵活呈现微弱负相关。而反映运动强度和运动意愿的周累计运动时间在除自尊维度呈现负相关外,其余各维度都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健康、体育活动、运动能力、力量、耐力5个方面呈现显著地高度相关性。为进一步验证这种相互因素影响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把是否参加广场舞作为控制变量,再进行周累计锻炼时长与身体自我认知11维度间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存相关性。由此判定是否参加广场舞是影响身体自我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见表3。

表1 是否参加广场舞基本指标均值比较±s)

表2 身体自我认知维度在是否参加广场舞的组间比较±s)

表3 身体形态及运动行为与身体认知间的相关性

3 讨 论

自我是一种有意识来自我反馈的心理单元,他是老年人进行了解社会、自我健康行为认知与监管的重要视角。自我效能和自我调控也是自我调节模型中反观老年人的重要方面。自我效能和自我调控被用来探究老年人自我健康行为及其自我调节的具有重要的作用。Bandura〔12〕在1997年提出认知目标是建立于自我价值体系上,并激励和指导个体行为,这作为近期目标是依据社会认知理论的自我调节机制,是根据社会认知理论学说的社会认知自我准能感信念和自我认知目标对健康行为进行的自我调控,是驱使行为向着认知目标一致性发展的行为激励机制。这种身体自我认知或者运动身份认同是在先前的各种运动和身体健康状况下建立起来的〔13〕。如果运动认同水平提高,运动参与程度也随之提高。更重要的,如果身份认同改变了,较高的运动身份认同者比中等运动身份认同者具有更强大的社会认知与情感反应,更大的自我调控能效、更高的自我调控策略目标和更多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来趋向于认同目标相一致。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出参与体育运动的中老年女性群体内身体自我认知是基本一致。

Hardcastle等〔14〕在2005年在对老年女性进行运动干预来研究运动对身体自我认知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身体自我认知改变的积极效果包括幸福感、健康的自我管控、促进时间都比以前大大提高。本文结果显示,经常参加广场舞中老年女性的身体自我认知包括运动能力、力量、柔韧、耐力等运动身份认同要比不参加广场舞运动的中老年女性高许多,那么他们的运动参与的频率和时间等运动强度也要高许多。同样,即使不参加广场舞的中老年女性他们的身体自我认知中的运动能力、体育活动、力量和耐力等运动身份认同与运动的参与时间都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性。Diener等〔15〕在1995年提出当人们朝着他们的目标取得进步时主观幸福感提高。例如:老年人在相信他们的自我监管效能时,较高的体育身份认同可以得到更高的生活满意度,提高运动身份认同时生活满意度也随之提高,这是因为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近期目标的激励效果〔16〕。同样我们研究中的中老年女性在通过广场舞使他们的运动身份认同提高的同时,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也可能随之提高。

1 张力为,陈 荔.六种身体自我测量方法的比较〔J〕.体育科学,2005;1:74-9.

2 曾 向,黄希庭.国外关于身体自我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2001;(1):41-6.

3 Clay D,Vignoles V,Dittmar H.Body image and self-esteem among adolescent girls:testing the influence of sociocultural factors〔J〕.J Res Adolescence,2005;15(4):451-77.

4 Rierdan J,Koff E.Weight,weight-related aspects of body image and depression in early adolescent girls〔J〕.J Adolescent Health,1997;32(127):615-24.

5 Siegel JM,Yancey AK,Aneshensel CS,etal.Body image,perceived pubertal timing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J〕.J Adolescent Health,1999;25(2):155-65.

6 Abbott BD,Barber BL.Embodied image:gender differences in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body image among Australian adolescents〔J〕.Body Image,2010;7(1):22-31.

7 Rohall DE,Milkie MA,Lucas JN.Social psychology: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M〕.2nd Ed.Boston:Prentice Hall,2010:41-67.

8 Burke PJ.The self:measurement from an interactionist perspective〔J〕.J Soc Psychol,1980;43:18-29.

9 Harter S.Competence as a dimension of self-evaluation:toward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self-worth〔M〕.New York: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lf,Academic Press,1985:55-121.

10 Daley AJ.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in British 14-15-year-old male and female adolescents〔J〕.Eur Phy Edu Rev,2002;8(1):37-49.

11 Crocker PR,Eklund RC,Kowalski KC.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and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J〕.J Sport Sci,2000;18(6):383-94.

12 Bandura 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Freeman,1997:3-5.

13 Anderson DF,Cychosz CM.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cise behavior and exercise identity〔J〕.J Sport Behav,1995;18(1):159-66.

14 Hardcastle S,Taylor AH.Finding an exercise identity in an older body:"Its redefining yourself and working out who you are"〔J〕.Psychol Sport Exer,2005;6(2):173-88.

15 Diener E,Fujita F.Resources,personal striving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 nomothetic and idiographic approach〔J〕.J Personal Soc Psychol,1995;68(5):926-35.

16 Strachana SM,Brawleyb LR,Spinkb K,etal.Older adults’ physically-active identity: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al cognitions,physical activity and satisfaction with life〔J〕.Psychol Sport Exer,2010;11(2):114-21.

〔2015-09-11修回〕

(编辑 苑云杰/曹梦园)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No.16JK1256)

王 毅(1976-),男,在读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质与心理健康评估及干预研究。

G804.49

A

1005-9202(2017)04-0945-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4.073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广场身份
春天的广场
在广场上玩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跟踪导练(三)(5)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广场上的大钟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