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炎性介质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2017-03-24张耀武陈平波洪汉刚周瑜博
张耀武 陈平波 洪汉刚 周瑜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骨四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炎性介质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张耀武 陈平波 洪汉刚1周瑜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骨四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目的 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炎性介质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28例纳入研究组,同时选取未骨折的老年人1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在入院时(t1)、麻醉开始时(t2)和术后1h(t3)、1d(t4)、3d(t5)、5d(t6)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检测。对照组采集5 ml肘正中静脉血进行检测,项目同研究组患者。术后患者随访1年,记录患者发病、死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不同时间点TNF-α、IL-6及IL-10水平均较高 (P<0.05)。与t1时间点对比,研究组t3时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后逐步降低,t6时低于t1(P<0.05)。t4~t5时IL-6达到最高,t6仍高于t1 (P<0.05)。t3时IL-10高于t1,t4~t5均为高峰,t6降至t1水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TNF-α在术后1 d、3 d及IL-6在术后1 d能够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的死亡危险因素。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共死亡44例,存活84例。死亡病例术后3 d测定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术后1、3、5 d测定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死亡病例血清IL-10水平在术后1、3 d时高于存活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12个月死亡危险因素为IL-6术后1 d、IL-10术后1 d水平,并发症发病危险因素为术后1 d时IL-6水平。结论 老年患者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手术时,能够使其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显著提高,但炎症反应过度,因子水平较高使得患者预后不佳,在患者手术及住院期间进行炎性介质水平检测,能够及时捕捉到病情变化情况,便于早期处理,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股骨粗隆骨折;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
文献报道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预后效果较差,甚至术后1年病死率达45%以上〔1〕,尤其以多器官功能衰竭为死亡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情况进行有效预防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创伤使得患者机体内存在过度炎性反应,从而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2,3〕,但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中青年人群,对老年人群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人群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表达水平与预后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28例纳入研究组,同时选择健康老年人100例为对照组。本次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4〕:①年龄60~80岁;②患者经体检无恶性疾病如严重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③经临床医师参考X线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且不存在其他部位骨折,患者疾病诱因均为摔伤等低能量损伤,不存在病理性骨折;④患者在骨折后24 h内入院接受治疗且在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男68例,女60例,年龄(67.8±4.31)岁;高血压34例,心脏病27例,肺部疾病22例,脑血管意外20例,糖尿病19例,肾病18例;ASA评分Ⅰ~Ⅱ级76例,Ⅲ~Ⅳ级52例;认知状态正常121例,障碍7例。对照组选择与研究组同一年龄段的老年人100例,均无严重疾病,半年内无外伤、手术史,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67.6±5.43)岁;并发高血压28例,心脏病18例,肺部疾病15例,脑血管意外14例,糖尿病13例,肾病12例;ASA评分Ⅰ~Ⅱ级59例,Ⅲ~Ⅳ级41例;认知状态正常92例,障碍8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48 h内进行手术,参考患者手术切口愈合状况、康复状况决定其是否出院。出院标准: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较好,能够在专人保护情况下站立,患者经体检未出现肺部、泌尿系统等位置的感染,无严重并发症。研究组患者在入院时(t1)、麻醉时(t2)、术后1 h(t3)、1 d(t4)、3 d(t5)、5 d(t6)6个时间点进行肘正中静脉采血,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置于-80℃条件下备用;对照组在进行体检时抽取5 ml肘正中静脉血。所有采集血样进行TNF-α、IL-6、IL-10水平检测,检测方式选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出院后需要进行随访,以电话或上门方式进行,一般选在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对患者死亡及并发症发病情况进行记录,并发症类型主要包含肺栓塞、肺感染、心衰、心肌梗死、感染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血清炎性介质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6个时间点TNF-α、IL-6及IL-10水平均较高(P<0.05)。t3时研究组患者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后逐步降低,t6低于t1(P<0.05)。t4~t5时IL-6水平达到最高,t6时仍高于t1(P<0.05)。IL-10指标对比中,t3高于t1 (P<0.05),t4~t5均为高峰(P<0.05),t6仍高于t1水平。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炎性介质水平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t1比较:2)P<0.05
2.2 炎性介质与死亡 研究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死亡30例(23.44%),存活98例(76.56%)。术后1、3、5 d死亡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患者TNF-α在术后1 d(OR=1.121,P=0.032)、3 d(OR=1.236,P=0.025)及IL-6在术后1 d(OR=1.113,P=0.000)能够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的死亡危险因素。对炎性介质进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结果表明IL-6在术后1 d时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内死亡危险因素。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共死亡44例(34.38%),存活84例(65.62%)。死亡病例在术后3 d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术后1、3、5 d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死亡病例血清IL-10水平在术后1、3 d时高于存活患者(P<0.05)。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12个月死亡危险因素为IL-6术后1 d(OR=1.134,P=0.027)、IL-10术后1 d (OR=1.211,P=0.000)水平。AUC分析结果表明患者进行术后12个月内死亡风险分析,危险因素为术后1 d的IL-6、IL-10水平。见表2。
表2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 6、12 个月死亡AUC预测
2.3 炎性介质与并发症 研究组老年患者共存活84例,存在并发症患者26例,包括12例肺部感染、9例泌尿系统感染、6例脑血管意外、4例心脏事件、2例肺栓塞和肠坏死。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并发症发病危险因素为术后1 d时IL-6水平(OR=1.232,P=0.000)。AUC分析结果表明术后1 d时的IL-6对并发症预测的截断值为82.24 pg/ml,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88%,因此可采用术后1 d时的IL-6水平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进行预测。
3 讨 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预后效果较差,研究显示患者治疗1年内死亡率达30%,其死因主要为多器官衰竭〔6〕。近年来,临床治疗中采用多种治疗方式,但患者死亡率未能显著降低〔7〕,分析原因可能是老年患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后难以恢复,因此,对器官衰竭进行预防是关键。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心电图、血气分析、X线等指标对患者全身状态进行评价,尤其是对某个脏器功能状态。但有些指标仅在器官损伤严重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表现出来,此时患者全身衰竭状态已经无法恢复,因此选择有效临床指标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显得较为重要。
有研究结果表明,由创伤导致的过度炎性反应能够引起患者多器官衰竭〔8〕,但这一研究结论是建立在中青年人群的基础上,老年人群由于免疫力降低,应激反应减弱,使得损伤后炎性反应较轻〔9〕。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低能量性损伤,不存在能够释放炎性介质的软组织损伤,因此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否能够导致炎性反应尚未得到统一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股骨粗隆间骨折后进行手术,能够导致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显著提高,同时表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可能出现过度炎性反应,从而使得患者出现免疫耗竭,外界对机体刺激无应激或应激无力,从而易出现全身感染,有研究表明肺部感染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10〕。
研究表明,血清内炎性介质如TNF-α、IL-6、IL-10能够用于评价患者预后效果〔11〕。TNF-α是机体内进行炎性反应启动的一类起始因子,炎性反应启动后级联放大,TNF-α、IL-6及L-10水平释放量逐渐增加〔12〕。有相关研究表明IL-6半衰期长,体内IL-6稳定性较高,较易检测,能够对多器官衰竭进行良好预警〔13〕。机体存在创伤时,在大量促炎因子释放的同时,抗炎因子(IL-10)也将释放,从而对过度的炎性反应进行拮抗,过度的抗感染反应能够导致感染出现,因而对IL-10水平进行检测能够判定患者预后效果〔14,15〕。
本研究提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存在大量炎性介质如TNF-α、IL-6、IL-10释放,死亡病例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过度表达,其表达峰值较长,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炎性介质水平能够表现出病情演变情况,从而对患者预后进行判断,准确判断需进一步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雷 震,冯经旺,徐 杰,等.股骨粗隆间骨折DHS与PFN内固定术后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比较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6):550-1.
2 王晓伟,孙天胜,刘 智,等.炎性介质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5):28-32.
3 施俊武,楚宇鹏,李 武,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血清及局部分泌物的免疫学研究〔J〕.免疫学杂志,2013;29(12):1064-6,1070.
4 王信颖,虞陆超,金东旭,等.联合检测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超敏C反应蛋白在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6):894-6.
5 Ebraheim NA,Kelley LH,Liu X,etal.Periprosthetic distal femur fracture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 systematic review〔J〕.Orthop Surg,2015;7(4):297-305.
6 范永前,张 旭,林伟龙,等.股骨粗隆间骨折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2):1140-2.
7 荆 浩,周 岳,南 宠,等.DHS与倒置LIS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4):463-5.
8 Jain A,Kumar S,Aggarwal AN,etal.Augmentation of bone healing in delayed and atrophic nonunion of fractures of long bones by partially decalcified bone allograft(decal bone)〔J〕.Indian J Orthop,2015;49(6):637-42.
9 严海燕,曾 华,罗 玲,等.三种骨代谢标志物在诊断及鉴别骨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9):859-60.
10 Emaus N,Nguyan ND,Almas B,etal.Serum level of undercarboxylated osteocalcin a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early menopausal Norweigian women〔J〕.Eur J Nutr,2013;52(1):49-55.
11 Fisher A,Srikusalanukul W,Davis M,etal.Hip fracture type:important role of parathyroid hormone(PTH)response to hypovitaminosis D〔J〕.Bone,2010;47(2):400-7.
12 Zhao J,Xia W,Nie M,etal.The levels of bone turnover markers in Chinese postmenopausal women:Peking vertebral fracture study〔J〕.Menopause,2011;18(11):1237-43.
13 刘颖赵,孙长根.TNF-α、IL-6、PLA2在严重骨折合并创伤患者中的变化及损伤控制技术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4):501-3.
14 Luis Neyro J,Jesús Cancelo M,etal.Inhibition of RANK-L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osteoporosis.Clinical evidences of its use〔J〕.Ginecol Obstet Mex,2013;81(3):146-57.
15 鲍圣涌,张少君,林婉娟,等.电针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骨胶原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2;32(12):1108-12.
〔2016-06-06修回〕
(编辑 郭 菁)
洪汉刚(1974-),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骨与关节损伤研究。
张耀武(1980-),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四肢骨折微创治疗研究。
R274.1
A
1005-9202(2017)04-0929-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4.066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骨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