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学过程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2017-03-24朱旭

卷宗 2016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朱旭

摘 要: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实际的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学过程、教师、学生这三大方面组成,本文主要从教学过程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肩负着为学生语文学习打好基础的语文知识教学、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和树立学生正确阅读观的教学。但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事倍功半”、甚至“事倍功无”的问题。教学过程的本质即是交往实践,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有目的的交往而实现的学生自我建构的一种实践活动。和它相关的因素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1 教学目标的设定过于泛化

教学目标可以说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着指导性的重要地位。其泛化首先体现在“太空”。义务阶段的语文新课标中要求教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中,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基本语文能力、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和爱国主义等培养。其中语文能力(默读等)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祖国文字的热爱等)的培养目标是比较宏观的,且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始终。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文本实际,来把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调整。由于其难以把握工程量较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不愿意花太多精力对此进行整理,本身对教学目标就不大明确,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容易走向空、大的误区。其次,体现在“太泛”,也就是不明确。一方面本身用来描述教学目标的概念就比较模糊,难以捉摸,教师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没有对预期学习成果进行可观察的表述。这种空泛的教学目标让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其中的标准,缺乏正确引导的教学就像漂浮在迷雾中的小船,找不到方向。教师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具体做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在教学中可能“一把抓”,毫无重心,甚至有可能抓错了重心,从一开始就在进行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教师在对默读目标表述经常只是单纯的一句“初步掌握默读的方法”,那么具体什么是“初步”,学生要有什么样的具体表现才算是“初步掌握”呢?是不是学生了解了默读的方法就可以了?还是学生知道默读的概念?亦或是两者都是?教师带着疑惑进行教学,可能选择了不适切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在课后,没有具体可观测的检验性标准,教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效果不大明确。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随意性

教学内容脱离原有的教学实际,是现在阅读教学的常见问题。在多元解读不断升温的今天,这个问题变得尤为突出。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对文本的解读存在随意性。相对于小学其他学科,小学语文阅读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作为母语,学生也或多或少有所接触,据此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独创性”就刻意忽视小学语文课堂基本的字词等教学,脱离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追求对文本“独到”解读,想要“教别人没有教过的点”,教师对阅读文本的这种“漫天”解读,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埋下了随意性的隐患。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随机生成的生成型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随意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肯定和重视,语文新课标中,对小学阶段的阅读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小学语文教师教师为了响应新课标的号召,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的“看法”,甚至不论学生提出观点适宜与否,抛弃自己既定的教学内容,把学生课堂随机提出的一些“独特的新观点”当成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受到了鼓舞,更加卖力的追求“新颖”,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也就更大了。

随意的教学内容也就造就了随意的课堂,不但课堂教学很容易偏离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且使课堂变得散漫无组织,这大大制约着教学的有效性。二年级下册第五课《泉水》是通过泉水流向大海的过程中对他人的帮助来突出无私奉献的主题。笔者在对其教案的收集中发现,有一部分教师把水的特征当成了主要的教学内容进行讲授,这种教学内容的选择虽然“独到”,但大大偏离了教学目标,硬是把一堂好好的语文阅读课上成了一堂自然科学课。

3 教学方法的运用趋于形式化

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内容和学生链接的桥梁。形式化,也就是形式主义,即重现象而不重本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对优秀教学方法的学习和运用中,只单纯的追求“形似”,而忽略了其它更为本质的内容。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发出过同样的感慨:“我也是这样教的,为什么效果就是没有他好?”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有意识的去模仿名师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但这些优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不断磨合而产生的,要能彻底的领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本质掌握的不够透彻,又急于求成,只看到了表面的效果,如教学步骤是否一样,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二是教师片面的追求课堂表面的“活跃”,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各种五花八门的教学方法堆砌在课堂里。现如今,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是对教师课堂进行评课的一个重要标准,加之小学语文的阅读学习和中学阶段相比,没有中高考的压力,教学的内容多为基础性的语文知识,教师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教学方法的调整上。部分教师为了展现自己的教学能力,便把各种教学方法简单的堆在课堂中,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着丰富多彩、形式多变,实际上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不必要的花俏上,甚至有可能把一堂完整的课生生的拆得七零八落,如此大张旗鼓的“喧宾夺主”,不但容易分散原本就容易分散的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还使得整个教学没有重心。

4 阅读教学的评价缺乏针对性

传统课堂里教师的绝对权威受到了大量的批判,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成了一种具有多重角色的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的朋友”等。义务教育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小学语文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害怕自己无意的言语或举动会打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不利于对他们对祖国文字的情感的培养,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时,小学语文教师更倾向于以引导和鼓励性为主的,缺乏针对性和实际的指导意义。像“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这种观点也可以考虑”等基本上成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口头禅,这样的话虽然照顾到了学生的情绪,但在机械的重复中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导致学生一回答问题,教师也不考虑回答是否合理就先表扬了再说,表扬之后觉得自己已经对学生的回答有了“反馈”了,就不再深入思考和對学生进行有实际意义的指导。这种近乎敷衍的鼓励评价,没有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深入思考,即不客观,也缺乏针对性。教师没有深入思考学生的反馈,很容易脱离学情;学生得不到有针对性的评价,也就很难准确发现自己的薄弱点,学习效果就很难保证。

参考文献

[1]宋桂爱.《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35

[2]王友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

猜你喜欢

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