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法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2017-03-24王娟
王娟
一、研究背景
《指南》指出:艺术教育的关键点在于 “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领幼儿“感受和发现美、表现和创造美”。以往的艺术活动中,教师更多地关注艺术知识的传授以及技能的培养,关注的是活动后的结果。这使得我们的艺术教育变成了一种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过程。毕加索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但我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技能训练大大削弱了儿童的创造力。
游戏是艺术的初级形式,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因此,根据《指南》精神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研究和探讨了利用游戏方式来组织美术活动的方法,艺术活动效果很好。在活动中我们强调:“观察——思考——再现”,让孩子在观察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绘画。真正把绘画的主动权放给孩子,完成一幅真正的“童画作品”。
二、游戏教学法内涵
绘画活动是幼儿的游戏,他们画画是宣泄自己的情感体验。每一幅作品里都有他们要表达的含义,是个性化的活动,不带任何的功利目的。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其个性心理综合能力水平的发展,教师根据其发展线索,在幼儿绘画活动的过程中适机、适时地做好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使幼儿的兴趣、能力、个性获得发展。
绘画教学的游戏化,关键在于教师应具备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善于选择一种符合幼儿教育规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去指导他们,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绘画氛围,使幼儿学会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看看、想想、说说、画画获得成功的满足。
三、游戏教学法的基本模式
根据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的种种行为表现,我们探寻出一条幼儿喜爱的教与学的共同体,创建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教学法”,其基本模式是:
绘画材料玩具化(多样化)——除传统工具以外,我们开阔思路,为幼儿提供了蔬果类、生活用品类、农作物类、幼儿用品类、自然环境材料等上百种材料,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如各种质地、大小、形状、颜色的画纸,颜料、画笔,还有自己收集制作的(抹布、袜子、钢丝球、水果网、玉米秸等,还有可擦洗的(碗、盘、瓶、葫芦、石头等),有的孩子正是在尝试新材料的同时,产生新感受的创作。
绘画题材儿童化——像“挤在一起真暖和”“我学大师来作画”“快乐的小绵羊”、“奇奇怪怪屋”、“快乐幼儿园”等孩子们生活中有意义、有情节的事情,我们都支持、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
绘画内容生活化——“艺术来源于生活”。幼儿美术活动也是如此。因幼儿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熟悉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物、场景。如果教师选择的活动内容生搬硬套或远离幼儿生活,幼儿没有生活的观察、感知,又何谈表现与创造?这样只能使幼儿在无所适从、空洞表现的同时丧失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做到“生活化”。如组织幼儿观察院内的柳树,当孩子们发现柳树的枝条和叶子都是弯弯曲曲的时候,“像我妈妈的头发”“和我妈妈的头发一样,也是弯弯的”……一个关于妈妈头发什么样的话题由此产生。在接下来的美术活动《妈妈的头发》中,有了前期的积淀,孩子们的发挥都很出色。
绘画活动的引导情景化——用情景引导幼儿把自己经历过的、想象的各种奇妙的事情表现出来。如“到蜘蛛家做客”、“大鸟带我去旅行”、“喜羊羊和灰太狼”、“捉迷藏”、“海底世界”。
绘画过程游戏化——幼儿的思维尚处于直觉行动阶段,他们喜欢说说、唱唱、跳跳、做做,通过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表演游戏等的介入,借助游戏情节将美术活动的目的、内容巧妙与游戏结合,使幼儿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便会积极地投入。如在《织渔网》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边念儿歌,边运用弹珠带着颜料滚动,在纸上留下一条条线,由一条条的线组成一只网在鱼身上的渔网,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了一幅图画,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地作了一张画。而孩子在取放弹珠的过程中认识了颜色,又动了手指,在这一取一滚之间一幅图画就出来了,幼儿在愉快的心情中看到了成功的作品。
绘画评价故事化——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你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无论采用什么标准,其出发点都应适宜幼儿的发展,这种发展既有幼儿在身心方面的发展,又有幼儿在美术方面的发展。幼儿的身心发展与成长是可以通过美术获得和作品体现出来的。真正的幼儿美术作品是其智慧成长的结晶,儿童通过美术创作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儿童美术作品是儿童的自我表现,在作品中儿童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儿童美术创作表达的是儿童自我的思想情绪,属于最原始的思维,这种思维唯儿童独有。因此,教师对儿童创作进行评价的,要顺应儿童的思维,尊重儿童的想法。鼓励或帮助幼儿将作品编出有趣的故事,向同伴、老师、家长进行介绍。并在评价的过程中,成人应给予尊重和理解,不应站在成人的角度,单纯以“像不像”、“对不对”或画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适当,涂色是否均匀等技能的尺度为衡量标准,而应更多关注幼儿作品中的想象力、创造性、独特性和表现力等因素。并引导幼儿发现每一位小朋友作品中好的表现方法,学着接纳和欣赏同伴。
四、产生的影响和取得的成果
运用游戏的方式组织美术活动,幼儿在画活动过程中有效的师幼互动,我们看到孩子放飞自己想象和创造的翅膀,大胆的把各种奇思妙想落在了纸上。孩子们的行为也发生了凸现的变化:如有的孩子从老师不示范自己就不敢画到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画世界;有的孩子从坚持画不了一会儿,到着迷的一次次向老师要纸画第二张、第三张;有的孩子从开始不敢画、画的很小到能够放开笔大胆作画;有的孩子从画乱线来代表自己的想象,到“自己想的出来就画的出来”。 画纸记录下他们童心流露出的善良和美丽——孩子们从画出“眼中的世界”到畫出“心中的世界”。每个孩子从敢画、爱画,到初步的会用画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其审美与创造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艺术特色活动的开展,使瑞吉欧教育理念再次在幼儿园得到体现,教师的文化底蕴再次得到张扬。幼儿在愉快充实自主有序中得到发展,艺术品位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