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故而知新让数学复习课活起来

2017-03-24郝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结构图整理知识点

郝伟

复习课,作为对达成数学课程目标有着十分重要作用的课型之一,在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复习课往往又是教师不太关注的课,有的教师常用练习和重复习题来取代复习,将复习的目标窄化为提高考试成绩。笔者想这样去复习是能够提高知识技能的训练,但培养的是技术工,而不是创造者。这样做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复习课不仅仅要提高知识技能更应该重视对数学情感的体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升。其实,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给我们留下了最佳的提示,复习是为了“温故而知新”。这里的“故“是要使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网络体系;“新”是要使学生熟练、深化知识与技能,学会知识的运用、创新,使思维得到发展。

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维教学成为教育发展的新方向。这为传统复习课中的“系统梳理、查漏补缺、巩固提高‘赋予了新的意义。复习课不仅仅要兼顾知识点的复习,更要强化数学思维。

基于此,笔者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不断砥砺,循序渐进地在低、中、高年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进而探索复习课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抛砖引玉,介绍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低年级:重在复习方法指导,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学生在新授课中形成基础知识,在练习课中巩固基础知识,在复习课中则是要将这些基础知识串连成串,编织成网。低年级的复习课基本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对已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回顾,通过梳理将各个散落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知识水平决定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知识梳理,更不知道该怎样进行知识梳理。所以,笔者把低年级的复习可落脚点放在复习方法的指导上。以所授《表内除法》复习课为例,带领学生在例题和练习题中找出知识点然后再梳理清楚。课中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知识梳理。

1.罗列:围绕例题罗列出的知识点,只做简单的描述。

2.分类和整理:学生在罗列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分类,然后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整理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相互启发,把零散的知识整理成知识结构图。对于整理的形式,并没有作统一要求。可以是图表,也可以是知识树。

3.展示交流:这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环节,也是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点拨的环节。全班展示时,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幅图,让学生说一下喜欢哪一幅图。学生经过对比,选择了能突出展现学习主题“表内除法(一)”的那一幅图。这时候进行了一下点拨:表内除法(一)是整个单元的大主题,这个单元还有两个小主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怎样才能同时突出展现一个大主题和两个小主题呢?有两个学生到黑板上说了想法,后面上来的这个学生受到前一个学生的启发,条理更清晰了。

4.修改知识结构图:经过全班展示交流,学生的头脑里面已经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有了大概的印象,為了让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认识更清晰,引导他们在小组里面进行修改。

5.美化和应用知识结构图:把学生梳理好的知识结构图进行了美化,激发学生梳理知识的热情,体现知识结构图方便实用的价值。

总之在低学段的课堂上,是按照“教师示范学生观摩——学生尝试教师引导”这样的步骤,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图的能力,设计的教学环节也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知识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学会整理、复习和归纳知识的方法,体验整理的价值。

二、中年级:重在整理成知识网络后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前期复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梳理起散落的知识点就有了一定的经验,但对于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不能深入思考与挖掘,所以笔者把中年级的复习课定位在整理后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上,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更能触类旁通,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提升思维水平。以《面积和面积单位》、《整数与小数的运算》为例,课前先根据日常教学收集有用资源并制作成微课,上复习课之前把微课传给每一个孩子在家学习,利用微课形象生动的系统引领,有效的帮助学生唤醒对所学过知识的记忆。学生微课学习后,自主整理形成各自的知识网络图。课始,学生根据自主整理进行小组交流并上台汇报。课中,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带领学生进行分类整理,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这里精心设计的练习,不在多,但一定直指重难点,能够激发学生数学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与培养,学生再进行整理和复习时已经开始有意识去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了。

三、高年级:重在形成网络沟通联系同时,培养数学思想方法,将思维引向深入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课为例,课前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网络图的制作,课中可以从大问题入手,站在所有立体图形的角度梳理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站在几何意义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课中提出的问题、出现的习题,都应饱含思维含量,旨在培养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学生的数学思考。

通过不断的研讨、磨课,笔者摸索出了两种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1.复习课模式探索模式一

(1)课前,学生完成学习单。(可以参照如下模式)

我的整理:可以借助自学看书、微课等手段。中高年级可以用网络图进行整理;低年级可以允许学生给出各种各样的整理,如图画、文字等都可以。

我的易错题:复习课可以把学生分享易错题作为“标配”,但不一定每堂复习课都要有这个环节,一是复习课也可以有节奏性,二是有的易错题让孩子课下自己分享,反而能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我的困惑:学生在此书写课前预习时遇到的困难。

(2)课中,基于真问题进行分享。

(3)课尾,提出问题,延伸思考。

2.复习课模式探索模式二

从日常评价入手,设计一组或者指出一道题目,把相关知识一网打尽。

(1)低年级要用儿童化、问题化的设计把学生带入持续的思考中。富有童趣的整体情境很容易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思考,但只有动脑所激发的“高级”的快乐和满足,才能让学生保持不断思考的热情。因此,情境中的问题的适度挑战至关重要。如:《100以内数的认识》等数与计算类的复习课。

(2)中高年级注意知识点横向上的沟通和纵向上的关联,同样可以整体设计题目并创设情境进行复习。如:《乘法分配律》、《包装的学问》等复习课。

探索的模式是否合适,还须慢慢研究、实践与改进。诚然每个学科都有它的美丽和魅力所在,笔者认为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更需要用数学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如何用好数学思维教学是散发数学魅力的关键的关键,也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结构图整理知识点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组织结构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概率知识结构图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关于G20 的知识点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