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年级汉语文朗读教学初探

2017-03-24闵长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初探朗读教学

闵长芳

摘 要:朗读是我国传统汉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藏族学生来说,汉语文课文的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相对比较弱一些,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却要强得多,他们课文、写作等学习还未产生很大的兴趣,却很热衷于朗读。因此,七年级的汉语文教学,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七年级汉语文 朗读 教学 初探

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汉语文》(藏族地区使用)课本第一、二册强化了朗读的教学内容:无论是从单元提示到课文的训练重点要求,还是从预习提示到课后练习,都有不同程度、不同目的的要求和练习。在实际的教学中,课本中的教读课、自读课都应不同程度的过好朗读关,而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锻炼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汉语文为生活服務的力度。那么,在实际的汉语文朗读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1]

一、正确对待朗读,做好朗读示范

教师要正确对待朗读,做好朗读示范。我们要改变朗读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扫清老式的满堂灌的教法,充分认识朗读的效能,真正把朗读放到课堂教学的位置上来。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教师要把朗读当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学生朗读时,教师应专心地听,朗读之后,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总结。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注意用示范朗读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标准和榜样,尤其是牧区中学的老教师,要尽快杜绝用方言进行朗读。[2]

例如:朗读《散步》这篇散文,在读到:“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句时,一定要注意标准普通话的发音。同时,还要注意朗读时凭什么停顿?大的停顿和小的停顿,凭标点符号;更小的停顿,凭词的组合,句中的三个小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停顿时无大小之分。那么这句话应读成怎样的腔调?这是一句表达告诉别人一件事的陈述句,要读轻一点,读出陈述语气。

二、讲清朗读要领,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朗读要领,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对朗读的知识要胸有成竹,对不同的课文,朗读时的轻读(~)、重音(·)、停顿(较长“/”、较短“//”、更短“///”)、快慢、语调等都应了如指掌,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诚然,朗读的要领、技巧是很多的,如第一册第五课的课后练习一还重点分析了朗读一段课文的重音、轻读、停顿、拖音及其所产生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小辫儿;那边,露出∕一只∕抱着小山羊的∕圆圆的∕胳膊。在用斗笠∕临时支起的∕小房子里,姐弟俩∕坐着,任凭雨水∕洗刷∕四只∕并排的双脚,脚指头∕还在得意地动呢。(《金黄的大斗笠》)

比如:朗读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按音节划分节奏的方法朗读;还可按意义单位划分节奏,读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因此,朗读节奏可按音节或意义单位来划分。读一句话还要读出重音,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里的某个音节或句中的某个音节读得重些,强些。读出重音有时能起分词义的作用,如“过年”与“过‐年”,前者是“明年”之意,后者是“过新年”之意。一个短语或者句子里的音节读重音,表示这个音节是主要字眼儿。

三、由简到繁朗读,丰富朗读方式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训练方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又如朗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散步》)”这段文字的朗读,如果能读出停顿、重音、语调,就显得有节奏感。鉴于此,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总之,教师要能准确地朗读并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好停顿、重音、轻读、拖音、语调,且掌握好速度、富有节奏感,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准确的有感情的朗读中,就会感知优美意境、传神描绘、情调韵味,就能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通过朗读触摸心灵,引起共鸣,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同时,师生具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和谐婉转的韵律,能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这样一来,不但避免了汉语文课堂上那些不必要的枯燥无味的满堂灌,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乐学的积极性,以发挥朗读教学的积极效能。

参考文献:

[1]林亚大 朱于新.初中朗读教学深刻性摭谈.中学语文教学,2011,(5).

[2]贝学问.朗读教学,蕴含生命的教学——从散文《散步》的课堂教学说开去.新语文学习,2012,(1).

猜你喜欢

初探朗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