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2017-03-24翁知行

建材发展导向 2017年1期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翁知行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也使得人们对于建筑结构施工的要求、需求更加严格。为此,建筑施工的过程,为了有效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以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等问题,已经广泛采用了科学合理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文章论述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主要功能,并对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推动建筑业获得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

1 后浇带概述

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设置后浇带的位置、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常为800~1200mm;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设置后浇带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内容不同的消耗因素;后浇带部位填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级。

2 后浇带的功能

2.1 解决沉降差。在设计高层建筑的过程中,通常将其与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进行整体设计,在施工时两者通过后浇带进行暂时断开,施工完主体结构后,当大部分沉降量完成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进而将高低层连接成整体。设计时需要对两个阶段的不同受力状态进行考虑,分别校核其强度。连成整体后,对于后期沉降差造成的附加内力同样需要进行计算和考虑。这种做法对地基土要求比较高,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房屋的沉降。同时通过调压力差、调时间差、调标高差等措施调整沉降差。

2.2 减小温度收缩影响。在硬结过程中,对于新浇混凝土来说,往往会出现收缩,已建成的结构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在施工后的前1~2个月完成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而结构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则是经常性的。当建筑结构变形受到约束时,在其内部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比较严重时,在构件中就会出现裂缝。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预留后浇带,使得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縮,进而减少收缩应力。对于温度应力可以通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来抵抗,使得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大大提高。

3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技术应用实践分析

3.1 浇筑形式的选择。后浇带技术在具体的应用中一般有四种形式,分别为凹形缝、凸形缝、阶梯缝和平直缝,如果设计图纸没有特别规定,施工单位就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选择浇筑形式,例如地下室利用后浇带技术可以采用平直缝这种浇筑形式,并且还要安装钢板止水带;但是如果设计图纸上特别规定就要按照图纸的浇筑形式施工,禁止随意改动。

3.2 后浇带的距离设置。在具体的建筑工程中,要根据建筑结构的收缩应力,通过计算降低温差后决定后浇带的距离。一般后浇带的间距在21-31米内,宽度在700-1000毫米内,并且后浇带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钢筋接头的精准性,减少建筑物开裂现象。

3.3 后浇带施工中基础底层的设置。在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为了方便养护用水或者雨水能够顺利排出,防止侵害建筑物,后浇带施工中的基础底标高要降低50-100毫米,方便及时将污水排出。

3.4 混凝土的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施工,在振捣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模板和振捣器之间的距离,有效防止混凝土水泥浆的流失,比如在使用70振捣器的时候间距应该保持在50cm之外,并且在进行垂直施工缝振捣时要使用插入式振捣来确保混凝土振捣的密实性。使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缝施工还要防止侧压力的增大引起的外形凸起现象,掌握浇筑的薄厚程度,防止浇筑施工中浇筑尺寸的偏差。以地下室混凝土的浇筑为例分析,地下室的浇筑施工是建筑工程后浇筑技术的施工基础,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要求施工,有效控制施工浇筑厚度,采用钢丝网模板进行分层浇筑,防止在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水泥浆发生流失,还要保证在混凝土浇筑工程中浇筑的密实度,保证后浇带技术在地下室建筑的高效利用。

3.5 浇筑结束后垂直缝处理技术。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初凝中,要使用压力水冲洗钢丝片,直至漏出骨料为止。在混凝土凝结之后,还要使用高压水对施工表面进行冲洗,冲洗结束后还要根据实际的施工要求各施工现状拆除钢丝网;在拆除钢丝网之后还要对硬化之后的混凝土表面使用凿毛机进行处理,还要使用高压水冲毛技术对垂直施工缝进行处理,当出现蜂窝或者孔洞时再采用喷枪清理混凝土的表面。

3.6 浇筑时间的把握。在具体的施工中,要根据不同的混凝土浇筑类型准确的把握浇筑时间。在一些特殊的浇筑工程中,设计单位对浇筑时间提出了特殊要求,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施工中,要先冲洗施工缝,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达到24小时,随后清除掉表面的积水。后浇带混凝土应该要使用无收缩混凝土,可以利用膨胀水泥进行配置,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另外,伸缩后浇带要进行先浇混凝土收缩,再根据具体的收缩情况确定时间,通常对混凝土浇筑时间都把握在两个月左右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在至少三周之后开始施工。

3.7 后浇带的保护技术。建筑工程的后浇带浇筑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在后浇带两侧设置一定的挡水墙砖。设置挡水墙砖的作用就是有效防止工程底板周围的施工积水流入后浇带工程施工范围内,影响后浇带施工质量。挡水墙砖还需要涂抹防水砂浆,在施工缝处理结束之后还要用砂浆设置挡水带,防止施工垃圾侵害建筑钢筋。另外在承台上皮的钢筋上用模板覆盖,并且木盖板两侧要比后浇带宽45mm,这样对垃圾杂物进入后浇带施工范围内也有很好的防护作用。在后浇带两侧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在后浇带上覆盖塑料布,还要粉刷外侧,防止施工的养护水和雨水的侵入。另外,后浇带的养护工作必须在湿润的施工环境中进行后,降低出现裂缝的风险。

3.8 后浇带的施工质量问题。(1)施工后浇带的两侧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与它的浇筑质量,混凝土不能松散、不能跑浆,因此要使用单层的钢板做隔离层;(2)在灌注补齐混凝土之前,一定要处理好弯曲的钢筋,并且要将它清理干净,凿毛企口侧面混凝土,要用膨胀混凝土进行灌注;(3)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某一些工程为了省事,后浇带一出便用一些木模板做隔离层,但是木模具有较大的缝隙,并且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也不能确保它的质量。

4 结语

综上而论,后浇带施工技术不同于通常设置的永久性伸缩缝和沉降缝,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种附加施工缝,它此法能有效的保证立面完整和结构完整,基于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适用范围日益广泛,一定要确保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保证后浇带良好的施工质量,使建筑物整体能更好地发挥基本的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 谭清.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09(12).

[2] 张小兵.阐述工程建设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0(12).

[3] 张翼.试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13):123-125.

[4] 尤晓箭.试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2013,2(02):45-47.

猜你喜欢

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