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溪山中藏古刹
2017-03-24
紫溪山,在楚雄市府所在地鹿城的西南20多公里处,以万松岭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主峰海拔2502米,总面积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6%,整座山森林茂密,动植物品种繁多,是云南省最大的天然公园。
紫溪山盛产茶花,一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工种植茶花,名闻遐迩的“紫溪茶”“童子面”,一树开两色花,一花先红后白成为奇观。所以就有“云南茶花甲天下,紫溪茶花甲云南”之说。
紫溪山是滇中佛教圣地,古刹林立,历代都有名士高僧在此修行。历史上,曾经以66座林,77周寺,88座庙享誉四方,后多被毁,近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政府对民族宗教事业的重视,修复了不少,紫顶寺就是其中之一。
紫顶寺,位于楚雄市紫溪山,占地136亩,海拔2460米,距楚雄市区28公里,离滇缅320国道18公里,南来北往,交通十分便利。
紫顶寺是历史悠久的古刹,左有紫云岭、右有清溪岭,左右向前平伸恰似扶手,背靠微溪峰,恰似宝座。古刹四周古木参天,峰峦叠翠、万木峥嵘,古刹被装扮得如诗如画,自然景观如天工神笔。
紫顶寺历史悠久,在唐朝南昭国时期曾兴修为道观,至宋朝大理国时,大理国国相高量成退隐紫溪山,建石桑城作避暑山庄,把道观改为紫顶寺,弘扬禅门宗风,兴建伽兰、佛教空前兴盛。
元朝初期,由于战事频繁,寺院被毁。明万历年间(1573至1620年),朱元璋第三子晋王之孙朱铸成出家为僧,法名祖复、号野山,重建紫顶寺。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寺院因地震大部分坍塌。经多方化缘修缮,古刹重现,并恢复传授比丘具足戒坛,续佛慧命,正法昌明。从现存古墓残碑余留的字里行间可以清楚明白地知悉到往日古刹兴旺的盛迹,余韵感人震奋。乾隆年间修建紫顶寺和尚塔多座。
嘉庆十年(1805年),因打造兵器,令炭户到紫顶寺周围砍树烧炭,引发僧俗纠纷,楚雄府及多家联合张贴布告禁止砍伐,挖掘山场,私围园圃并勒石置于寺前。咸丰丙辰(1856年)至同治壬申(1872年)间战事再起,寺院屡遭焚烧破坏。民国时期又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后有曾光和尚重建大雄宝殿,塑造佛像,但未峻工。解放后的50年代土地改革期间,房屋分给农民居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1992年,楚雄市人民政府成立紫溪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紫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同年3月,由楚雄市建设局负责重建大雄宝殿、六角亭、天王殿和藏经楼。1994年,经政府部门批准于二月初八日大雄宝殿开光,对社会开放。
1999年冬月底,楚雄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市佛教协会商议决定,从兴隆寺迎请法轮法师、印果法师到紫顶禅寺负责寺院管理工作。2000年11月,楚雄市人民政府依法批准紫溪寺开放为合法汉传佛教寺院,紫顶寺往日的辉煌得以重续。
多年来,紫顶寺认真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楚雄彝族自治州宗教事务管理规定》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汉传佛教教规教义和清规戒律,做到正信正行。寺院认真弘扬佛教优秀文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尽心尽力开展各项公益事业,资助贫困学生5人,撫养孤寡老人1人,同时,开展给聋哑学校捐赠教学用具,帮助困难群众,向地震灾区捐资捐物等活动。2010年11月被楚雄州宗教事务局命名为“和谐寺院”。
在紫顶寺周边,还包括中华庵、紫溪庵、寂光寺、福星庵、等雨庵、朝阳庵、法云寺、普贤寺、法藏寺、古德林等寺院遗址;宋代银杏、元代木莲、茶花,明代玉兰、沩仰宗、临洛宗僧塔墓、云龙大箐原始森林等景观,曲径通幽,颇有可观之处。每年春天,更是先后迎来山茶花、马缨花、玉兰花、樱花等一波接一波的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