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与区域发展中的农民增产增收问题及对策
2017-03-24刘萌琦
刘萌琦
摘 要:伴随着三农政策的不断发展,在农业结构中,新农村建设项目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不仅是为了实现现代化建设,也是为了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只有保证农民增产增收问题得到解决,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结合三农问题,对农村与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农村与区域发展中农民增产增收对策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农村与区域发展;农民;增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218-02
1 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
三农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进行管控的直接手段,在宏观调控基础上升级农业改革,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也是为了农村能在发展进程中取得良好收益,农民收入实现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因此说,农村与区域发展中运行三农政策,能从根本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农村区域发展进程中,湖北省设立了“三农”保险工作,工作开展过程中,为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省政府建立了全省“三农”保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金融办和省委农办作为召集单位,湖北保监局、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人保财险、中华联合保险两家“三农”保险经办公司为成员单位,定期召开会议,确保能实时督促县市成立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县市区、乡镇、村三级保险工作网络[1]。例如,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农户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亿亩,已经占到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3.9%;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91.1万家,入社社员6838万户。全国4千多个万亩以上的小麦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了528.3公斤,比所在的地区平均高89.4公斤。
2 农村农民增产增收面临的实际问题
2.1 农村农民增产增收项目中面临小农经济主导的问题
在我国农村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到封建意识的影响,传统农业发展结构根深蒂固,主要还是以家庭为主要农业经营单位。在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构中,顽固的传统农业思想也影响着农民的实际经济效益和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另外,在农业经济革新层面上分析,封建专制产生的遗留问题中,小农经济占据了农业发展框架中的主要部分和主要资源,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产生了制约性的影响。
2.2 农村农民增产增收项目中面临生产工具过时的问题
要想实现农村与区域发展结构的优化,就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的管控措施,在生产力提升的过程中,农业生产工具也非常重要,但多数农村在推进农业水平增长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相关工具也没有实用价值。加之农民对于劳动生产质量和劳动生产方式的观念都较为落后,也就导致生产结构和实用工具都不能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正是基于以上问题,农村与区域发展项目中增产增收的效果并不理想。
2.3 农村农民增产增收项目中面临农民增收滞缓的问题
农民经济增收是一个具有时代挑战性的问题,需要农民结合自身发展诉求,建构有效的管控机制,但是,目前多数农村在推进农村与区域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许多较为直观的现实性限制因素,特别是在农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升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掣肘作用。另外,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国家和政府对于农业都运行了不同的政策,只有保证农民增收结构和管理机制之间建立有效的平衡关系,才能在提升稳定性和科学性管控机制的同时,顺利建构贴合于农民需求的经济增长框架。但是,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农民自身发展得不到有效落实,增收项目的实效性也较为隐患,由于没有明显的经济增收,导致许多农民缺乏积极性,最终也导致农民增产增收陷入滞后状态[2]。
2.4 农村农民增产增收项目中面临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随着城镇一体化的逐步建立,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生活和工作,经济的发展直接导致社会从农业型社会转化成为工业型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是一把双刃剑,我国经济基础和人们生活水平取得了最优化的进步,但是也导致农业产业结构出现了严重的倾斜。城乡流动时间和空间都呈现出较为活跃的状态,这就导致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农村与区域发展项目缺少了农村发展体系中最重要的人群和劳动资源,整体转型结构受阻问题也就逐渐凸显出来,这就是我国农村与区域发展项目中农民增产增收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
3 農村与区域发展中农民增产增收对策分析
面对社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有效的发展战略,提升管控机制和管理手段,综合应用农业发展机制和产业转型理论,建构更加贴合于市场需求的发展对策。
3.1 农村与区域发展中农民增产增收要灵活应用农业资源
对于农业资源结构发展来说,农业基础资源是重要的发展参数,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必要的重视,并且对其中存在的变化因子和不确定因素进行集中管控。在对农业资源结构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强制性和限制性进行综合分析,保证统筹兼顾的同时,协调管控不同经济元素。技术人员要综合管控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结构,解禁使用限制,从而保证市场经济的需求得到满足。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只有保证农业资源的最大化发展和运行,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与区域发展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也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农业布局结构,确保流水生产线一条龙服务。要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建立现代化集群产业体系,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优化,在建立最优组合的同时,从全局性角度出发,提升农民生产成本和收入之间的整体水平[3]。
3.2 农村与区域发展中农民增产增收要集中优化网络资源
除此之外,农村与区域发展中农民增产增收要集中优化网络资源。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就要建构有效的农村经济发展结构和运行框架,确保整体网络资源参数符合实际发展诉求,建立多元化切科学化的农业发展流程。在农村与区域发展进程中,要充分顺应时代发展诉求,提升网络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农民要积极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发展路径,提升网络营销的实际价值,确保多元化多渠道的农产品销售机制,从而实现管控措施和管理理念的升级,只有建立农民增产增收的项目发展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项目管理机制,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在大数据时代,农村经济要结合数据分析机制,建构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顺应时代发展诉求,结合市场对于农产品的需要,运行有效的网络营销网络。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要抓住发展契机,真正实现农村的跨越式发展,保证农产品网络资源化结构的顺利运行的进步。
3.3 农村与区域发展中农民增产增收要强化农物生产质量
在农村与区域发展进程中,最基本的发展动力和基础就是农作物的生产质量,只有保证产品的基本质量符合要求,才能真正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型。在农村与区域发展中,农民增产增收项目要依托质量标准,确保农产品成为农业发展中重要的增长保障。这对于现代农业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4]。第一,农村要在农业实际发展进程中提升对于农产品质量的认知。从思想意识层面,要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并且加大农产品质量重要性的宣传,确保农民能建立保质保量的生产思维,提高其对于农产品质量的认知,才能建构更加有效的经济增长体系和发展框架,一定程度上推进农民增产增收项目的运行进度。第二,农村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的培訓,从技术和理论层面提高农民的质量意识,并且借助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实际质量。总之,只有重视产品质量,确保农业效益的最大化,才能真正改善农民的实际生活。
3.4 农村与区域发展中农民增产增收要提升农民基本素质
在科学技术逐步发展的当下,要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才能保证农业发展结构实现最优化。要在农村与区域发展进程中,逐步建立管控措施和精细化经营模式,确保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农村与区域发展项目管理人员要集中处理相关问题,建构有效的先农民回乡务农的操作框架,例如,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合作组织,利用专业化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据报道,2015年至今,陕西省已认定第一批高级职业农民100人,中级职业农民405人,初级职业农民3966人,第二批高级职业农民207人。有效提升农民的素质及其创业能力,才能进一步改变小农思想,提高农村与区域发展中农民增产增收的实际水平。
4 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提高了农村与区域进步的水平,三农问题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研究重点,不仅能确保农民增产增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也能促进农业呈现出集约化和精细化的管控结构,一定程度上升级农业发展框架,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蒋青松,张兴吉.南疆区域农业投入产出模型与农民增产增收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38(28):15932-15935.
[2]杨葵.汕头开展“送农业科技下乡助农民增产增收”现场咨询活动[J].现代农业装备,2015,15(03):74-74.
[3]吴楚阳,苏静纯.大力发展有机水稻产业尽快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访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农牧局局长刘玉生[J].中国食品,2013,11(16):36-37.
[4]朱自均.一项推动稻田改制、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技术——水稻定距播种培育多蘖壮秧[C].粮食安全与农作制度建设.2014:3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