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文学小说在翻译社会学视域下的译介模式研究

2017-03-24张玲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3期

张玲

内容摘要:伴随着如今越发深入的全球化进程,我国古典文学的译介模式对于对外传播的含义愈发重要。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影响,我国古典文学的小说基本上很难实现本土化的独特优势,所以,古典文学的译介模式必须要接受及时且全面的改变。我国古典文学想要实现“走出去”必须要大胆的进行本土化的策略,借助本土人力资源,并且结合外国文化系统当中的诸多影响因素。需要积极的和本土已有文化机构以及出版机构实现合作,择取正确译介模式,综合利用本土人力资源以及销售资源,令中国古典文学能够实现真正的“走出去”。

关键词:翻译社会学 译介模式 古典文学小说

如今经济全球化形成了非常显著的文化效应,经济和文化相互融合也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潮流。我国古典文学著作从整体上来说是我国历代流传的经典,古典文学译介把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推向世界,也是比较主要的途径之一。我国古典文学小说译介模式也是对外进行文化传播的途径,同时也是提高文化软实力重要战略之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令译介模式对于对外传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中国的古典文学小说如果想更好的实现本土化的独特优势,必须要对译介模式予以及时改变。从翻译社会学的视角,可以反映古典文学小说当中社会历史情况以及译者的生活轨迹,不但给翻译行业的研究带来了新角度,还能够更好阐述翻译实践特殊性,令更多人针对翻译活动有生动理解。

一、译介模式

翻译本质就是跨文化的传播模式,对于古典文学小说来说,重点的研究内容包括译介主体、内容以及途径,继而探索古典文学小说的最佳译介模式,如下所述。

(一)主体

在译介主体研究的过程当中,主要探讨的是译者是“谁”这一问题。有学者认为,当前中国文学翻译主要有这样四类模式:商业翻译、学术翻译、政治动机翻译、个人翻译,其发起人均不同。针对中国的古典文学的译者模式来说,主要包括这样三种:其一,中国本土译者作为译介主体的模式(主要是中国的机构或者是学者);其二,海外华人作为译介主体的模式(主要是拥有双语能力以及了解双语文化的华人,例如林语堂、穆爱丽等);其三,国外的汉学专家作为译介主体的模式(深谙两种文化且拥有写作能力的汉学家),例如翟里斯翻译的《聊斋志异》、阿瑟韦力翻译的《西游记》、闵福德翻译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等。除了这三种模式之外,在英语世界当中,中国的古典文学翻译工作還包括一种合作形式的翻译形式。

我国国内本土的译介主体模式以及汉学专家的译介主体模式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此时可以选择较为科学的合作翻译形式,西方汉学专家在这一过程当中起到主体性的作用,同时中国学者作为辅助性质,共同取长补短实现全面的翻译。假如中译外的时候,译者都是中国人,都了解中国的文化,此时就需要安排一些外国的学者予以语言上的理顺和润色;假如外译中的时候,译者都是对中国问题进行研究的外国人,就可以安排一个或者若干个对中国的文化比较了解,且具备优秀的外文基础的中国人来进行辅助。仅仅依靠中国人或者是仅仅依靠外国人都是不科学且不保险的。

(二)内容

选择译介内容是进行文本翻译重要的有效传播因素当中的一部分。选择翻译文本如果成功,就能够赢得读者青睐,获得良好的效果。

选择作者是进行译介主体翻译之前必须要做的,译者选择一个作者作品进行翻译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该作者拥有能够吸引译者思想和令其比较喜爱之处;其二,该译者了解了读者喜好倾向,认为该作者的作品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需求;其三,该作者的作品拥有理想的市场价值,该原因主要体现在作品翻译发起人员为出版社的时候。

选择文本在较大程度上将会决定译本塑造的形象、读者评价等,假如将挑选客体延伸至翻译项目发起者、出版商等,将会在较大程度上确保成品可接受程度和实际影响效果。

选择翻译不但主要体现于作者和文本选择工作,还包含翻译的策略选择。对翻译文本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影响策略选择的因素比较主要的就是社会整体意识形态。在某种文化语境的空间当中,译者能够形成文化立场,这种文化立场会影响翻译策略。译者在面对原来的作品语言的文化以及目标语言的文化的时候,可以择取三种不同的文化立场:异化翻译、归化翻译、避免极端综合异化和规划翻译。通常来说,源语言文化要强于译语言文化的情况下,译者为了能够将原作呈现给读者,会采取异化策略进行翻译。相反,源语言文化要比译语文化低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归化翻译。

(三)途径

目前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对社会大众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组织以及信息载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图书、网络等。除此之外,译介途径也包括杂志、报纸、出版社以及杂志社。古典文学的译介途径包括本土的出版社以及报刊杂志等。

中外合作的出版行业主要包括贸易形式、契约形式以及投资形式三种,其中贸易式比较直观且简单,是一种海外市场进入的形式;契约式指的是国内的出版企业借助签约合同或者是转让合同的形式将版权转让给海外的出版机构;投资式指的是国内的出版企业借助直接投资的形式于海外形成分支机构,是一种海外图书市场进入的形式。对媒介方面而言,在中国文学译介的过程当中,大众媒介所起到的作用也获得了一定重视;对大众媒体而言,报刊杂志是一种中国文化译介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书展而言,在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的文学界已经意识到进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中国的作家也开始重视外国的发展市场。综合这种现实情况,我国的政府也开始积极的创建机会,拓宽中国作家以及外国作家、读者之间的面对面交流途径。进行书展活动,是进行新书发表、交易版权、出版业发展等活动的一个平台,也是作家的作品逐渐走向国际市场的途径之一。整体来看,古典文学小说还是主要依托国内本土的出版社。

我国古典文学小说作品翻译当前在美国市场上比例非常小。相比外国出版书籍,中国的古典文学译介途径相对单一,且中外之间合作比较匮乏,大多都是本土的出版社。所以需要强化合作沟通,实现多渠道多方合作。

二、文学小说的译介模式存在的弊端分析

在我国的古典文学小说而言,尽管始终坚持进行“走出去”,不过始终效果不是非常理想,究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个方面:

(一)翻译的策略不够合理

从事翻译工作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本土的译者,不过他们在把中文进行第二语言转换的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翻译者精通英语的程度都和母语有较大的差异,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很难保证译文精准性,还会和原文作品出现较大的风格上的差异。作为译者,需要尽可能避免原文过多改动,充分尊重原作文化语境。

(二)翻译的选材不够恰当

中国文学以及外国文学在语境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一部分译本很难被外国读者充分接受,当然也不会去关注我国的文学作品。译者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的考虑意识形态以及文化素养、阅读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不能单纯追求翻译量。

(三)翻译作品销售渠道较为单一

就当前情况来看,很多译本出版和发行的形式都比较单调,例如“熊猫丛书”以及《牡丹亭》,选择了在国内进行出版,借助国内销售商来在国际书店当中推广,并没有择取国外商业出版社或者是其他的出版单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了解、掌握国际销售市场,降低译本在国际市场当中的竞争能力。

中国的文化如果想要走出去,其一,译者需要做的绝对不仅是单纯翻译,同时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在传播的进程当中所涉及到的很多影响因素。对文学来说,译介模式不但是语境上的变化,同时还是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一种交际的行为;其二,想要充分第认知译介的现实情况,在翻译的时候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埋头翻译当中,更重要的就是要应付传播的状况,并且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其三,需要坚持多渠道进行译本销售,中国的古典文学想要完全的走出去,绝对不能单纯的仅仅依赖自己,可以和国外的知名出版社实现沟通和合作。研究人员以及政府都需要积极的鼓励并支持新图书译介模式以及销售渠道的发展,先在中国的出版社进行出版,随后借助外国的书店进行推介的方式,虽然不能和直接令外国的出版社合作的效果相比。但是可以在保证外国出版社了解读者市场的基础之上,保证原作的独特魅力。

我国的古典文学小说想要实现彻底的传统译介模式变革,必须要做的就是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先宣扬出去。作品译介模式成功和失败,主要体现于读者是否能够顺利获得译本。作为国家的相关部门,必须要坚持不遗余力地支持译介活动,不过单纯借助外文局进行图书推广这一模式不得到改变,就始终无法令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中国古典文学如果想“走出去”必须要大胆的实行本土化的策略,充分的借助本土现有人力资源,结合国外文化系统诸多影响因素。积极和本土文化机构和出版机构实现合作,择取正确译介模式,使用本土人力资源以及销售资源,令我国古典文学能够实现真正的“走出去”。

参考文献

[1]岑群霞.翻译社会学视角下林译和杨译《碾玉观音》译介比较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04).

[2]闫锐.翻译社会学视角下古典文学小说译介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

[3]岑群霞.翻译社会学视角下杭州话本小说英文译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5(02).

[4]柳琴,叶朝成.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以莫言小说英语译介传播为例[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6(04).

[5]徐敏慧.文化生产场域与文学译介模式[J].中国翻译,2016(03).

[6]饶梦华.近代小说翻译的文学文本翻译--以侦探小说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的译介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05).

[7]何敏.古典文学西传研究:英语世界清代小说译介及特点[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04).

[8]康洁雅,黎昌抱.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的晚清科幻小说汉译研究[J].名作欣赏:文学研究旬刊,2014(08).

(作者单位:四川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