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投资该投向哪,怎么投

2017-03-24吉尔克

人民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政府投资新常态

吉尔克

【摘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我国政府投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常态下,我国政府投资需要不断优化调整。其中适应消费结构转型趋势、促进经济质量提升、带动科技创新、巩固城乡间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促进绿色发展,成为我国政府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新常态 政府投资 提质增量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新常态,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是这一时期的三大重要特征。如何有效地去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是目前和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逻辑。在新常态下,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在短期内消费刺激不足,出口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拉动投资是我国政府必须重视的问题。新常态下,我国政府投资也面临了新的要求,如何推进政府投资调整,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是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我国政府投资应突出公共性,更优质地保障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

为了适应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政府应履行好投资增速放缓下的有限职能。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步入了缓慢增长期。同时,土地等公共资源的政府收益也相应降低,使得政府投资的增速很难像过去一样保持高速。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国政府投资就不能像以往一样追求规模扩张,而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履行投资增速放缓下的有限职能,突出投资的公共性,更优质地保障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相应地降低对竞争性领域的政府投资,更好地弥补市场失灵,在政府投资增速总体趋缓的情况下尽量保证有效投资得到不断增长。

为了适应调结构和补短板的目标,政府在投资方面应更加注重提质量增效能。在新常态下,我国政府投资应打破以往多投于基础设施的格局,重点突出调结构和补短板,使政府投资为产业服务、为民生服务、为生态服务,切实增强政府投资的时效性。

为了适应动力转换的要求,政府投资应更好地发挥对创新的拉动作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平台等领域,对企业创新具有较强的正向外部性,但对于企业自身而言,显然是缺乏投资外部性的能力和意愿的,这就需要政府积极参与,更好地整合创新资源。但是,政府决不能代替市场对产业和技术进行选择。因为,就产业发展趋势和科技创新趋势而言,企业比政府更具前瞻性。在新常态下,要实现动力转换,就要积极发挥企业产业方向选择和技术创新的主动性。作为政府,应更多地投资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的公共产品和外部性,为市场上各类创新主体提供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新常态下政府投资的五个重要方向

长期以来高规模的政府投资,明显地提升了我国的基础设施水平,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能力。但是政府投资在方向上仍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缺陷,难以充分适应新常态的新要求。同时,政府优化有效投资也面临了较多内生性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日趋饱和;部分地区保障房也面临“去库存”压力等,导致政府参与工业项目投资的后劲不断缺失。因此,为了积极适应新常态,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持续扩大政府有效投资,应注重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是要适应消费结构转型的趋势。在新常态下,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将是一大趋势,人们未来必将对健康、文化、教育、体育等服务领域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这些领域也必然会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投资潜力空间非常大。因此,我国政府应顺应这一潮流,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资。

二是要促进经济质量提升。在新常态下,促进经济质量提升是重要任务,这不但要求企业等主体不断提升投资质量,也要求政府提升投资质量。政府不仅要在交通、水利、市政、通信等领域继续加大投资和优化配置,也要在基层社区的公共医疗卫生、养老、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有效投资,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三是要带动科技创新。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更多地依赖于创新,因此,政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为经济主体的各类创新活动提供必要支撑,加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投资建设,为企业研发创新、技术孵化和转化、技术交流等提供有力后盾,全面支持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发展。

四是要巩固城乡间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在新常态下,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战略仍然是我国坚持实施的两个重大战略。因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空间依然较大,由此区域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投资也存在较大的空间。为此,政府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各种不均衡性,重点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农村公共服务短板的补给等。

五是要促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我国坚持的重要发展理念,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此,政府要坚持加大在自然生态資源保护、环境治理、生态社会改造提升等方面的投资,积极营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社会。

扩大政府有效投资的对策建议

第一,优化资本结构,控制投资规模。各级地方政府应合理控制政府投资规模,抑制过高的投资风险难度,保持投资增长速度与资本保障能力相协调,优化各级政府的资本结构。各地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深入调研本地区的现实情况,处理好项目建设紧迫性与财政资金有限性的关系,制定与现行发展相统一的投资方案。一方面,控制债务存量,确保政府债务不能过高增加,既要保护重点项目的建设,又要支持新项目的开工,严格项目准入条件。另一方面,采用公司化运作模式,积极鼓励民间投资,优化项目资本结构。

第二,强化项目前期评估,做好项目决策工作。科学的投资决策是扩大政府有效投资的关键,加强项目前期评估,有利于更好地了解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为政府决策提供指导。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管理,健全规范化的政府投资决策程序是科学决策的必要要求。一个方案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合理性,是否值得政府投资都需要深入研究。

第三,有效配置资源要素,做好要素保障工作。项目的建设离不开资金、土地等要素的支撑,缺乏这些要素,就无法形成有效投资。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正面临融资约束与土地存量下降的双重压力,必须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来扩大政府有效投资。

第四,加强投资体制改革,做好资金保障工作。顺应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投资模式发展成为我国政府投资改革的方向。单一的政府投资不利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了资本的利用效率。在政府职能转变改革体制中,亟需强化投资管理机制与合作机制的相统一,积极进行投资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政府投资模式,发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投资优势,缓解单纯政府资金紧张的难题。各级政府应根据中央要求,细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规则,为融资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将民间资本引入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公共物品领域,弥补我国公共物品建设资金缺口。

第五,破解征地拆迁难题,有序推动项目建设。项目的建设经常涉及征地拆迁问题,因此,必须做好征迁过程中的遗留问题。一方面,明确“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总体布局与思路,结合实际出台科学的安置政策,灵活地解决拆迁过程中的政策处理问题,把社区住宅建设作为项目推进的突破口,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明确拆迁补偿标准,公正处理不同区域补偿标准问题。征地拆迁问题直接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补偿标准既不宜太低,避免出现社会不稳定现象与大规模的群体上访事件;也不宜太高,避免政府负债过重。因此,应悉心听取群众意见,制定科学公平的补偿政策,既要保证拆迁过程中的相对公平,又要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①徐淑丹:《新常态下中国政府投资结构之研判:兼论财政政策的效力与可持续性》,《经济评论》,2016年第1期。

责编/肖晗题 刘芋艺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政府投资新常态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中的相关问题分析
如何有效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稽察监管方式方法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