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源于生活经验”的教学设计

2017-03-24曹盈盈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7年1期

摘要:本文基于“源于生活经验”的教学设计理念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节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对新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反射;神经系统;反射弧

作者简介:曹盈盈(1984-),女,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二中学生物学教师,大学学历,中学二级教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 “在继承我们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经验,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新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由此可知,新课程更注重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在教学中,应多从生物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创设学习的情境.下面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鲁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例,进行基于“源于生活经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说出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初步具有科学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体验探究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难点:能够举例说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三、教学过程

教学片断一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自己刚学习自行车的时候,是什么情景吗?一下就能掌握好平衡吗?这些动作的完成是什么系统控制的?

学生:学生根据生活实际,介绍自己学习自行车的经过.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这些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的,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是反射.

设计意图:本环节内容从学生学习自行车的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学习生物学的好处和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教学片断二

教师:医生常用膝跳反射诊断被检测者神经系统是否受损,为什么能够检测神经系统呢?请自主学习下面的膝跳反射的实验,并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要求:

1.通过做膝跳反射实验知道什么是反射.

2.学习做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

实验步骤:

每两名同学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

1.一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这条腿上(如图1).

2.另一名同学用手掌内侧的边缘,迅速叩击一下受试同学上面那条腿膝盖下缘的韧带,同时观察这条腿有什么反应(如图1).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并两人一组进行,大部分同学实验均能成功,部分学生当叩击韧带时,小腿没有突然抬高.

教师: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它受大脑控制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观察的实验现象,分析可能受到大脑的控制.

教师:总结实验成功的关键:一是选准叩击部位——膝盖下方韧带;二是把握准叩击时机——趁受试者放松且未注意时.同学们能够根据膝跳反射的实验自己总结出反射的概念吗?

学生:总结反射的定义: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教师: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是在脊髓中的,而不用经过大脑,所以,可以通过这个测试,查看脊髓中反射是否正常来判断是否有脊髓病变.

教师:强调反射的定义中注意的问题: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再一个是有规律的反應.根据定义举一反三,遇到刺激时,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是反射吗?草履虫游向食物是反射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植物没有神经系统,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也没有神经系统,所以不是反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医生常用膝跳反射诊断被检测者神经系统是否受损,这样的生活经验来引入膝跳反射的学习,再通过学生之间合作实验具体感知膝跳反射的存在,以此为基础,总结出反射的定义.这样的知识是生长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因此,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建构.

教学片断三

教师:同学们抓过烫手的馒头吗?你是如何反应的呢?是先缩手?还是先感觉到烫呢?

学生:来不及反应就把馒头放下了.

教师:通过图2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完成的,同学们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反射弧的组成.

学生: 组内交流,积极探索缩手反射的示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总结反射弧的组成,明确先缩手,后感觉到烫.

教师:人体内有许多的反射活动,排尿反射、眨眼反射、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响后,就会迅速走进教室;当同学们看到别人吃山楂的时候也会流口水,这些反射活动都是一样的吗?怎样进行分类呢?

学生:人生来就有的简单的反射;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的比较复杂的反射.

教师:总结反射可以分为两种,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后者是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获得的复杂的反射.

教师:吃山楂流口水是哪种反射呢?当我们看电影时,看到山楂的文字也会流口水这是哪种反射呢?

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吃山楂流口水为非条件反射;对于图片文字信息导致的反射为条件反射.

教师: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都是条件反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设计意图:对于反射弧和反射分类的教学,均是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许多与科学有关的生活经历,已形成了生物学学习的前概念和相应的认识结构.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这些前概念去生成新的科学概念,从而更好的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好的达成本节的学习目标.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启发学生思维,重点以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进行了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倡导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并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展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合作交流,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讲解生物知识,将生物知识巧妙的融入在生活化问题的解决上,实现新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也正是由于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亲身经历、亲身感悟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从而形成自身直接的情感体验,也更懂得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成为有智慧的人.

参考文献:

[1]李莉.义务教育段七年级生物学教科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李莉. 义务教育段七年级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