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改革要效益
2017-03-24程建专沈惠东
程建专+沈惠东
2016年3月9日,湖北省财政厅、教育厅联合发文批复,孝感工业学校成为2016年度“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等职业教育项目实施学校。3月24日,湖北省发改委确定了全省“十三五”期间产教融合专项建设项目学校,孝感工业学校位列其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经历两年调整后,孝感工业学校再次矗立于职业教育的潮头。
在中职学校普遍面临发展瓶颈的大背景下,孝感工业学校为什么能持续发展?动力何来?“面对新变化,改革再出发”,校长程文辉用这10个字作了概括。
改变:在新的办学环境下曾经的优势转为劣势
孝感工业学校创建于1975年,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历史时期,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过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时代变迁,学校一度举步维艰,但工校人始终秉承教育人的赤子之心,克难奋进,砥砺前行。
在2000年至2012年的13年间,工校人再次创造多项亮眼的成绩:从濒临倒闭到荣膺国务院七部委表彰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从招不到学生到成为全省首个万人规模的中职学校,从薄弱中专到入列湖北省首批国家示范中职学校,从负债1700多万元到办学收入每年5000余万元,并通过大规模建设改造刷新学校整体面貌,孝感工业学校的超常发展在职业教育界创造了凤凰涅槃式的奇迹。
然而,从2012年起,该校面临的办学环境发生了始料未及、急转直下的变化,工校人再次迎来历史的考验。
附属高中变成负担。由于公办高中收费受限,高中办学由原来的解困助推器变成新的办学负担。
人员变成负担。由于在校生规模骤减,经过引进扩充形成的教师队伍由原来的人力资源变成人员包袱。
名气变成负担。由于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一定影响,学校成为重点关注对象,任何一项改革创新举措的出台,都不能不慎之又慎。
面对这些变化和考验,学校一班人以敢于担当的使命感,坚定不移的定力和沉着,果断实施了一系列新的改革,为学校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改制:附属高中转为民办,实现学校、政府、社会多赢
2015年6月19日,孝感市教育局正式下达批文:同意黄陂路综合高中于2015年秋季停止招生,由民办孝感外国语学校黄陂路高级中学租赁其办学场所,独立办学。
此举标志着孝感工业学校高中部以改制转民这一“软着陆”的方式,得以剥离。
改革从来不是一件易事。工校人在这一改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气魄、责任、智慧与担当精神,令人叹服。
人性化的安置措施,妥善解决了改制过渡期的教师分流矛盾。学校与98名在高中部工作的聘用教师顺利办理了解聘手续。同时,将原在高中部工作的编内人员以支教身份流转安置于民办高中。
“四个不变”,妥善解决了改制过渡期的学生安置矛盾。采取学费标准不变、任课教师基本不变、教学场地不变、学生身份及高中毕业证书不变的策略,将高中部2013级、2014级在校学生全权委托民办高中培养,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拥护。
“借助原有办学品牌,孝感工业学校与民办高中实行联合互助招生,改制后的高中首届招生就接近千人,超过了预期。”校长程文辉介绍,高中部改制转民产生了三大积极效应。
首先是为学校一心一意办职教奠定了发展环境。通过人员优化和高中剥离,学校在岗教职工规模由高峰时期的600多人优化到改制后的各类人员200多人、实际在岗人员160人,且这些人员主要是适合职业教育的专技人员,使学校得以集中精力办职教。
其次是为孝感民办教育的建构探索了新的范式。黄陂路综合高中的改制采取的是“借助民营资本、保留原有教育品牌、流转教师队伍”的模式,为孝感市推进民办教育发展、创新民办教育举办模式贡献了新的案例和成功经验。
再次是减轻了市政府的教育投入负担。如黄陂路综合高中继续作为公办高中,在公办高中取消“三限生”、不允许收取择校费的情况下,办学经费必然成为市政府的沉重承担。改制转民则成功地化解了这一问题。
改革:全方位、立体化的系列改革剑指效能与质量
高中部成功转民,拉开了新环境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幕,确立了“树形象、创品牌、建名校”目标,坚持“改革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实施“从解困脱困向做大做强,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粗放办学向狠抓质量的转变”。
优化校内组织结构,有效配置人力资源。2015年9月,在完成高中部转民后,校党委对留在中专部工作的中层岗位进行了及时精减调整。鼓励中层干部或“一岗多职、饱和运转”,或转岗教学一线,鼓励行政管理人员兼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这些举措使本次中层岗位调整落聘9人、轮岗6人、“一肩多担”2人,精简了管理人员,有效开发利用了人力资源。发展模式上,突出主体,多元发展,探索连锁化、股份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内部机制上,形成了“全员竞岗,一年一聘;动态管理,优升劣降;以岗定酬,岗变薪变”的人事分配制度。
注重教师素质的充电与提升。在专业能力方面,每年安排教师接受国际、国家、省、市和学校内各个层级的培训研修。在实践教学方面,利用寒暑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和操作轮训,提高动手能力。
引入企业驻校,盘活校内赋闲资产。学校与湖北锦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孝感卓诚精密电子、黄蒲驾校、华光汽车服务中心等企业合作,将闲置校舍改造成车间、场地,企业将生产线、服务点建在校园内。企业技术人员一方面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受邀参与学校相关专业的建设与教学指导;企业一方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又义务接纳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展现场教学与阶段性实习。“教室变车间,车间变课堂”,一举实现了教学改革与“去剩增效”并轨推进,取得了办学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实施精细化教育教学管理,更加注重培养质量。控制招生规模,将年招生规模控制在千人左右,紧俏专业班级容量控制在50人以内,压缩班级学生容量;持续进行教学设施设备的添置与升级,仅2014年就投入1000多万元,提高生均教学资源占有率;持续推行“一二三四五”教学模式,即一个中心(以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为中心),两个层次(分层培养),三段式教学(问题导入,互动参与,课后延伸的体现直观性、参与性、反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四个学期统筹,五个合一(教与导、学与做、课本与作业、传统教法与创新教法、职业精神与专业能力培养合一)。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品质,为学生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基。针对中职生客观存在的學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在原有中专生学籍管理办法基础上,制定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守则,从课堂纪律、学习态度与过程、考试成绩等三个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业管理更规范。坚持“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教好一个学生,改变一个家庭”的办学宗旨,倡导“每一位教职工都是学生第二监护人”的育人理念,实施“全员管理、全天候管理、全程管理”的“三全”管理模式和“双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扬长教育”,实施“自信心重建工程”。
专业建设上,以工科为主,拓展现代服务业、涉农、学前教育等专业体系,构建了以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省级重点专业为骨干的五大类专业体系。2015年11月,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被评为全省特色专业。
就业服务上,推行毕业生“召回”制度。开展“以‘出口拉动‘进口,以就业促进招生”“适应就业抓改革,面向市场求发展”“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办学活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培养质量提高”的实践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单位:程建专,孝感市教育局;沈惠东,孝感工业学校)
(责任编辑 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