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栖息于教育的诗意之上

2017-03-24周小益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7年1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教师

周小益

粗劣的茶叶,如何能喝出莲花的清香?在《浮生六记》中,沈复(清代杰出文学家)笔下的芸娘蕙质兰心。月光之下,她将茶叶置放于未开的莲花中;晨露未干之时,再将茶叶轻轻取出。如是再三,粗劣的茶叶也便有了蓮花的味道。

李伶说,芸娘是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一种琐屑平凡的日常操劳,就那样被她诗化成一种意境,小日子也因此多出几分诗意,恰如自己的教育人生。

投身教育28年,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湖北名师,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丫头成长为备受瞩目的全省卓越校长,一路走来,历经多少磨练,个中滋味,不言自明。但在李伶自己,一切都只为寻觅教育的诗意与美好。

走在用良知、责任、勇气铸就的光明大道

寒冬,早上八点。为了带记者吃上一碗热乎乎地道的襄阳牛肉面,李伶亲自驱车穿过喧嚣热闹的街道。人车川流不息,她自不疾不徐,一面谈笑着向介绍本地的风土人情。襄阳人的热情与爽直,让人暖心。

李伶出生在鄂西北的一个小山镇。儿时的她不眼馋美食,不迷恋花裙,唯独对书情有独钟。每次家里要去商店买油盐酱醋,她都主动请缨,乐此不疲,因为可以用余下的零钱去换自己喜爱的书。这无疑是最好的奖励。

1987年参加中考,李伶的成绩远远超过省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然而,由于母亲的反对,她没能入读自己心仪的宜城一中。母亲偷偷去学校给她改了志愿:宜城师范。“当老师好,就上师范!”母亲说。李伶至今想不明白母亲的初衷,孝心和善良让她无法责怪母亲的执拗。

或许,知女莫若母吧。这条被“逼”着走上的教育之路,她却走得特别认真,也特别稳健。

1990年,李伶从宜城师范毕业,成为那一届毕业生中唯一进入宜城县实验小学的“幸运儿”。短短数年,她就在襄阳市小语界崭露头角。五年之后,被襄阳市大庆路小学陈学武校长作为专业人才引进到襄阳市。

大庆路小学是一所有着六十年历史的名校,从这里起步,李伶真正开始了她在襄阳教育界的成名之旅。如今,她已是湖北名师、特级教师,楚天卓越校长培养对象。2012年,还作为湖北省校长代表受到国务委员刘延东的亲切接见。

在洒满阳光的校长办公室,李伶与记者促膝相谈。身侧花架上的绿植迎着光蓬勃向上。她坐在阳光里,缓缓地诉说自己的故事。右侧墙壁上,友人的题字仿佛是她整个人的真实写照:穆如清风。

李伶坦承,因种种缘故,年轻时的自己沉默寡言,也从未想过会有今天这般豁达开朗的心态。也许,是两次“无心插柳”的经历悄然改变了她。

2004年,竞聘襄阳市二十中分管小学部的副校长,没有任何背景的李伶起初并未心存太大希望,结果却“意外”当选。公平与悦纳,正是教育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质。2011年,李伶成功当选松鹤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同样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是最幸运的。”李伶说,这两次“意外”极大地改变了她对世界的认识。

李伶的埋头苦干与不求回报,被许多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尽管她自己未必察觉。“只要努力做事,总会有人看得到。”这句母亲时常在耳旁唠叨的话,直到这时,她才真正领会到其中的深意。

万千变化时代激荡之中,她发觉更加珍贵的是前行的执著和勇气。“走在用良知、责任、勇气铸就的光明大道,我们将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李伶说,做教育不必缱绻于一时的光辉耀眼,但要在万籁俱寂之时,安静守望。

书如莲花人如茶,阅读是通往教育诗意之境的桥

在李伶办公室的书柜里,显眼地放着《平凡的世界》《解忧杂货店》等文学名著,办公桌上的一角,是摊开的台湾作家张德芬所著《遇见未知的自己》。爱书,是李伶最大的特点。《浮生六记》中的芸娘,是李伶印象中烙印最深的人物。

“芸娘的平和、美丽、优雅,令我神往。”李伶说,“书如莲花人如茶。在感到煎熬、迷茫的时候,是书籍给予了我力量和启示。”回忆起初到襄阳的日子,在无数个孤单的时刻,是阅读助力她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思想上的攀爬,指引她穿过人生的雾障走向光明。

李伶说,书对她来说,已经一种充盈自我精神世界的必需。作为校长,她希望能把书籍的力量传递给自己的老师们。“一个有情趣的人才能教好书,一个有情怀的教师才能把孤单、寂寞、清贫的生活过得有意境。芸娘能让苦涩的茶叶喝出莲花的清香,教师们也当如此,把日复一日的教育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李伶笃信,只有通过大量阅读获得精神的养分,才能滋养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而通过分享传递力量,才能让更多人看到人生的诗和远方。这正是李伶就任松鹤路小学校长后强力推行“全民阅读”的初衷。她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把指定书目读好,必须做好读书笔记,必须在全校教师的读书报告会上分享自己的心得。

起初,有抱怨的,也有反对的。一次例会上,李伶正在布置读书任务,有位老师“噌”地站起来说:“校长,我眼睛不好,我不想读也不想记!”语气之坚决生硬,透着对读书活动的明显排斥。李伶听了,也不恼,微微一笑说:“你看这样行不,明天我陪你去配副眼镜,解决你眼睛看不清楚的问题,任你挑,我买了送你”。这位老师先是一怔,然后默默坐下。假期按照要求完成了学校布置的读书任务,并认真写好了读书笔记。

在她的努力之下,松鹤路小学掀起了阅读热潮,教师们不仅自己读,还带动家人读,影响家长和学生一起读。由读而写,读写结合,老师们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出版专著的优秀教师也越来越多。自觉地把所读所思运用于工作的老师越来越多,平心静气享受教书育人幸福的老师越来越多。

在松鹤路小学,李伶还创造性地实行“经纬”管理,力求实现管理下移,团队发展。全校分为九个经纬管理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有独立行政权的团队,参加学校行政工作会议,参与学校工作的研讨决策。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一位教师全程参与学校工作,集思广益、献计献策。

如果说,阅读是李伶激发教师们专业发展、充实底蕴的一剂良方,管理权限的下放与民主治校的推行,则是点燃教师们热情的魔法棒。如今,在松鹤路小学,教师人人是学校的主人,人人是学校的代言人。

在李伶的带领下,松鹤路小学声望日著。2014年,整体并入原长安路小学,组建了教育集团。47个教学班,将近2900名学生,110余名教职员工,办学规模和整体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

成长体验教育让生命擁有更丰富的内涵

“‘绿蛙落古井,寂寂闻水声,看到青蛙跳到池水中的人,肯定不止松尾芭蕉一个。看到沸腾的水冲开瓶塞、苹果落地的,肯定也不止瓦特和牛顿两人。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初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巴学园校长小林宗作的这段话让李伶心有所动。小林宗作校长推崇生态教育,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学生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社会情理等方面的塑造,以培养“完整的人”为巴学园的育人目标。这一点与李伶的教育理想不谋而合。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语出《论语·先进篇》第二十六章)在天地情境间得以启蒙,在自然万物中熏陶成长,这种天然、自然的教育境界也正是李伶所向往的。

在李伶的教育生涯中,多次承担汇报课、比武课、优质课、教改课的主讲任务。全国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杨再隋教授曾如此评价:“李伶的课堂坚持了教育信仰,让学生唤醒了自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成为了师生共同拥有的丰厚的成长沃土!”

2011年,樊城区启动区域性的课堂教学变革,区教育局领导班子提出“成长成才”的教育理念,引导各校转变“见分不见人”的育人观念,着力让教育回归到科学理性的轨道。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有时。李伶于是在松鹤路小学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成长体验教育”。她的核心思想是“三新”:新的教育观念,真正把学生当作成长中的人来看待,努力创设条件,让其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新的教学关系,真正践行“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理念,在教学中让师生成为共同成长的伙伴;新的生命状态,致力于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勇于担当的未来世界公民,逐步达到学习自主、生活自立、发展自强、生命自然的理想境界。

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以成长体验教育理念为指挥棒,李伶重构了校本课程体系。

2011年组建第一个学生社团,五年过去,学校现已开设52个社团,满足了孩子们多样化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2012年探索成长体验年级特色活动,六大年级特色活动经过四年实践终于形成体系,校本课程《成长与体验——松鹤路小学年级特色活动手册》的出炉为学校课程设置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2013年在归纳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年级设置学习、生活、交友、健康、行为、其他六大系列的学生习惯培养课程。

于是,松鹤路小学的孩子们拥有了属于他们的快乐时光。不仅可以开展“小鬼当家”、“养蚕达人”等有趣的活动,四年级的小朋友还有机会在“童梦置换”体验周里收获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每年春暖花开之际,500余名四年级学生便会分批到樊城区牛首镇中心小学住读,在一周的时间里,学生们除了要与新伙伴同吃、同住、同学习,还将学着在田间除草、摘豆、干农活,徒步15公里到镇上的长寿岛进行户外活动。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存环境,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孩子们相互感知,相互激励,体验信任、友善、理解与尊重的内涵与价值。

2015年初,在教代会上,李伶和副校长康泽荣、罗高提交了“建设松鹤路小学成长体验互通式课程”提案,学科、活动和素养等三大课程融合互通的创意得到教代会全体成员的热烈响应,松鹤路小学再次翻开课程建设的新篇章。

课堂是践行“成长体验教育”的主阵地。为了建设成长体验课堂,李伶整天泡在课堂里,和老师们聊天时也是三句话不离课堂。在不断地交流、观察、反思中,李伶发现,必须让成长体验课堂的原动力来自教师自身的成长体验。于是,学校里教学故事开讲了,同课异构成为常态了,各种教学沙龙组织起来了。在一次次教学对比中,教师们发现了成长体验课堂的魅力;在一次次走上讲台展示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了来自生命成长的欢愉。

“在这样的课堂,我听到了生命拔节成长的声音。”李伶说。现在,走进松小的课堂,学生之间热烈讨论是常态;老师们则在围绕学、研究学、服务学的实践过程中,将激励、点燃和信赖的课改新文化内化为自觉意识和行动。

连续三年,学校在全区性的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只要努力做事,总会有人看得到。”这个朴素的哲理再次得到应验。

每个孩子都是单位“1”

新学期到了,孩子们都很奇怪,为什么六(1)班的教室还在三楼?为什么其他的教室每年都要往上升一层楼,而六(1)班怎么又没动?“不长高的教室”背后的秘密,源于一个叫小飞(化名)的孩子。因为疾病,他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行走,但对自己的康复训练却非常认真。学校的楼道里,经常可以看到他一个人倔强地一步一步往前挪的身影。为了方便小飞上下课,李伶特意嘱咐班主任老师:“小飞所在的班级,教室要一直停留在三楼。”原来,对小飞来说,爬三层楼梯,便有了充足的康复锻炼;而三楼不算太高,他也不会很累。

“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每每想到这名话,李伶都会告诫自己和老师们,要用心去工作,用爱与责任让学校上方不再有雾霾,让孩子们在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下轻松呼吸、快乐成长。“每个孩子都是我们手心里的宝,每一个孩子都是单位1,而不是三千分之一!”

2013年4月,孩子们都在为即将开展的“童梦置换”活动欢欣雀跃时,一位小女孩却犯难了。因为烫伤的缘故,小姑娘身上的再生皮肤皱皱巴巴,一直以长袖长裤示人。但是参加“童梦置换”,洗澡、睡觉这些私密性很强的项目就将变成“集体活动”,女孩担心自己的秘密会泄露,被同学嘲笑,因而烦恼不已。

李伶得知后,专门和班主任王老师研究了处理方案。出发的前两天,王老师集合全班其他女同学私下里开了个短会,和大家讨论:“假如一个小女孩身体被大面积烫伤了,她会怎么样?”“假如这个人是你,你会怎样?”“假如这个小女孩是你的同学,如何让你的爱与尊重自然地表达?”两天后,在牛首中心小学的澡堂里,女孩怯生生又惊讶地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在旁若无人地戏水嬉闹,竟然没有一个同伴特别地注意到她。活动结束后,小姑娘的母亲特意来校,激动地对王老师说:“我丫头第一次要求我给她穿裙子,说再也不怕别人会嘲笑她了!孩子总算从阴影里走出来了!”

深情不及久伴,厚爱无需多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愈是明了自己的坚定使命,便愈有前行的执著。“我们应该做的,是尊重、陪伴师生体验自己生命成长的快乐与美好,过程虽有苦辣,但终将甘甜!”

李伶说,“我愿栖息于教育的诗意之上,让这美好的时光开成两旁的花田,勉励我一路前行,一路播撒,再收获一路芬芳!”

(责任编辑 鄢志勇)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