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科长“歪理十八条”

2017-03-24杨秉辉

食品与生活 2017年3期
关键词:烟枪副科长女工

杨秉辉

一幢两层的“筒子楼”,楼上下有二十来间办公室。厂供销科办公室设在底层东头第二间,朝南、有北窗,面积近20平方米,虽然南北通风,但仍是满屋子的烟味。屋内放了四张办公桌,一张桌上有些报表,还有些计算器等文具,两张桌上有《参考消息》,三张桌上都有茶杯和满是烟蒂的烟缸,而另一张桌上只有些灰尘,原来此人请了长病假,据说是“肝不大好”,究竟怎么不好,并无人过问,因为听说此人是局里某领导的亲戚。

来上班的3个人是严副科长、老吴和小孙。严副科长单名一个“强”字,安徽人,52岁,当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就进了这厂,安排在供销科。供销科有个老科长,一共也就3个人,似乎不便再安排副科长,于是便内定了个股长的级别给严强同志。严强同志在部队呆过,组织纪律性很强,服从组织安排,在供销科当了个股长级的科员,一晃十多年。直到3年前老科长退休,才将严股长提了个副科长。

在部队里,职务的称谓是不能马虎的,副连长只能称“副连长”,哪怕副连长姓郑,也只能称为“郑副连长”。在地方上就不那么严格了,严强同志担任了供销科的副科长,大家也就称他为“严科长”了,而且不知从哪年开始,又流行省了个“长”字的叫法,严副科长也就尊称“严科”了。

严科不但组织纪律性强,业务熟悉,群众关系亦好,唯一的缺点是抽烟抽得厉害,一支接一支地抽,估計每天两包是不够的,以至所到之处,人尚未到烟味已经到了。背地里人都把他的大名“严强”说成“烟枪”。

严科吸烟有些历史了,据他回忆,40年前在县里上初中时就开始吸烟了。那时男校长、老师们都吸烟,初三那年班上男生下课时开始有人吸烟了,严强也拿零用钱买包烟学着抽。开始一抽就呛咳,慢慢地也就学会了,还喜欢在女同学面前吸烟,似乎吸烟才像个男子汉。后来到了部队上,除了训练、学习、站岗、执勤之外,从首长到战士,大家也都吸烟,只是有多少之别而已。等转业到地方,进了工厂,尤其这供销科,与外界的交际很多,见面第一件事就是递烟,吸烟几乎成了工作的一部分了。

严科长吸烟之事第一次受挫是转业后第二年,经战友介绍,谈了一个纺织厂的女工为对象,接触下来,严强对女工甚是倾心,女工对严强也还满意。第一次上门,严强带了两条“中华牌”要送他未来的岳父,女工说:

“我爸不吸烟的。”

“不吸烟?真的?”严强不信,哪有男人不吸烟的?

“你要讨骂了。”女工说。

“不会的,不会的。”严强不信送人香烟会讨骂。

这天严强换了一身崭新的蓝布人民装,拎了两条香烟来到女工家里。尽管换了新装,严强身上的烟味仍“强”。及至坐定下来,未来的岳母去张罗泡茶了,未来的岳父却闻着了烟味,心中不悦。严强又从包里取出两条香烟道:

“这是两条好烟,请伯父收下。”

未来的岳父忍不住了:

“年纪轻轻,还是不要抽烟的好。”顺手把两条中华牌香烟推了过来。

严强不知所措。老伯又道:

“老实告诉你,我以前也抽烟,结果弄得又咳又喘,都肺气肿了,这个病无药可治,后来听医生的话把烟戒了,这才慢慢好起来。”

严强只好诺诺地应着。女朋友来打圆场了:

“听见吧,我爸叫你不要吸烟了。”又对她爸说:“小严会戒的。”

……

严强在热恋中也试着戒过两回烟,终未成功。戒烟未成,婚姻倒是成功了。那时,转业军人、工厂干部对纺织女工而言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吸烟终究不能成为婚姻的障碍。

婚后妻子也曾劝他戒烟,哪里听得进?妻子也无奈。

第二年小严强出世,小脸黄巴巴的,妻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孩子说:“都是被你爸烟熏的。”

这年冬天,严强发烧、咳嗽,生了一场肺炎,还住了几天医院。住院不能吸烟,“烟枪”难受得要死,热度尚未退清,便匆匆要求出院。从此咳嗽、吐痰成了常态,严强仍不以为意,因为他知道许多“老烟枪”皆是如此。不过妻子渐渐地、越来越多地表示了不满:

“一天到晚咳嗽,你就不能少抽点啊!”

“不抽烟死不了的,再抽下去我们迟早要被你熏死。”

一天,她妻子拿回来纺织厂发的“吸烟有害健康”宣传资料,上面说:吸烟者肺癌的危险性高出不吸烟者10倍、喉癌高8倍、食管癌高6倍、膀胱癌高4倍……

妻子把宣传资料丢给严强:

“你要是生了这种病(她不愿意说这‘癌字),我和宝宝怎么办?”

严强看了一眼,不屑一顾地说:

“别听这些鬼话,我们厂里吸烟的都不生癌(他不忌讳这个字),人事科的老李不吸烟,照样生癌,去年走了。”严强振振有词,似乎意犹未尽,又补充道:

“你们只晓得腌咸肉,我们家乡那边把块肉用烟熏,做成熏肉,就不会坏了,烟把肉上的细菌都熏死了,人还不是一样。”严强颇有急才,歪理随口而出。

妻子无言以对。

面对妻子的唠叨,严强开始关注吸烟与健康的问题了。不过这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信息社会里各式各样的“信息”都有,正能量的、负能量的、挂一漏万的、以讹传讹的、移花接木的、张冠李戴的,什么样的都有。人对信息的接受也是有选择的,合自己意的很容易接受,“不合吾意”的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一天,不知在一个什么报上看到有个人写了一篇回忆“非典”流行时他险些被误诊的文章,说当时“非典”流行,难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当时他发热、咳嗽被隔离检查,幸有专家看了他的胸片,说此乃吸烟者常见的支气管肺炎,并非“非典”,遂解除隔离。但“烟枪”读后却移花接木,理解为报上有人现身说法:吸烟者不得非典。

“烟枪”似乎为“熏肉”之说找到了又一证据:吸进来的烟杀了“非典”病毒。

“烟枪”继续吸烟,继续咳喘,还继续研究他的“熏肉”学术。他又找了些诸如《中医入门》、《浅说中医》之类的书来看,哪里看得懂?不过,不懂归不懂,“烟枪”却有自己的理解:咳出来的痰是液体的、自然属于“湿”,湿要蒸发,自然生“热”所以痰多了就发热。如何去掉这“湿”呢?吸烟。中医的学问中本没有吸烟的事,但“烟枪”自有推演之法:烟由火生,火能使水蒸发,干燥的烟吸进气管,自然就“化湿”了,化了湿就不咳嗽、吐痰了……

时光如流水,一晃又是好几年,严强荣升科长。

不过严科长这几年的日子过得并不好,本来是冬天容易犯咳嗽气喘的毛病,现在是一年四季都会犯病了。

一天夜里喘得了不得,只好连夜送医院急诊,诊断很明确: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因:吸烟。因为病情严重,留院住了十多天院,又吸氧气、又喷药水、又打针、又输液,好不容易才有些缓解。医生解释道: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乃至肺源性心脏病这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很难治愈,关键是预防,而预防的关键便是戒烟。

“烟枪”住了十几天医院,没能吸烟,疾病加上烟瘾,痛苦不已。医生知其烟瘾难熬,建议服用些戒烟药,以助戒烟。不料“烟枪”坚持以为不可,说是:吸了几十年烟,这烟已与身体达成平衡,一旦戒除,必定“失去平衡”,要生大病……

医生以前听说过有此奇谈怪论,这回却是亲耳所闻。随口便道:

“你现在的病还不够大吗?”话一出口,医生便觉得这个说法是有些刺激病人了,便改口道:“严先生,您现在的病也不輕啊,从医学的观点看来,戒烟永远都不迟。”

“烟枪”难忍烟瘾,坚持要出院,但病情又难完全脱离吸氧,于是医生给他制定了一个“家庭氧疗计划”。妻子来接他回家,从医院服务部借了一个大橡胶袋,灌满了氧气,带回家了。

出院时医生叮嘱两点:一是氧气吸完了可以来灌,以后可以考虑买个小型的家用制氧机。“烟枪”听罢连声致谢。二是氧气遇火会爆炸,家里不能吸烟。“烟枪”一听,厥倒。

杨医生说

吸烟百害而无一利,吸烟与如今严重危害广大民众健康的癌症、心脑血管病、慢性呼吸道疾病都有密切关系。癌症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还有些其他因素参与,但慢性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则主要因吸烟引起。

吸烟日久,形成“尼古丁依赖”,戒烟时会产生一些不适,因此社会上确也存在一些为吸烟之举作掩护的荒诞不经之辞,若是误信,到头来受害的还是吸烟者自己。如今科技进步,吸烟者戒烟若有困难,可寻求医药的帮助,多可获得成功。

猜你喜欢

烟枪副科长女工
纺织女工
皮带女工
烟枪与爱情
城市鸡叫
建筑女工
不惰寸功 不负韶华——记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检察院执检科副科长胡新发
女工
局长掉进了粪坑
“VIP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