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的白堡我的家
——记永新县白堡村第一书记高柳珠

2017-03-24本刊报道组

老区建设 2017年23期
关键词:贫困户养殖精准

□ 本刊报道组

曾经,他是一位对越作战的英雄,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荣立一等功;如今,他又奔赴扶贫攻坚的战场,为精准扶贫殚精竭虑.

他,就是永新县白堡村第一书记高柳珠。2012年他在靖安县茶子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如今又来到罗霄山下为精准扶贫做贡献。

白堡村新貌

他自担任白堡村第一书记以来,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经过实地调研找到了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扶贫工作得到了单位党委和领导的支持,他积极协调筹集帮扶资金500万元,带领工作队员和群众,以基础建设为突破口,修建白堡大桥,打通、硬化了8个村民小组间11多公里的山路,搭建了致富平台。同时,他还带领群众依托合作社参与生态牛养殖,发展支柱产业。把致富带头人纳入党员发展计划,壮大党员队伍。建档立卡,一户一策,实现精准帮扶。他积极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敢讲“大道理”,会讲“小道理”,既讲帮扶又讲感恩。他结合工作实绩,开展特色活动,扶贫扶志,给困难群众带来了希望,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他以村为家,把群众当亲人,对扶贫工作满腔热情,被干部群众赞誉为“自家人、贴心人、干实事的人”。“当兵打仗是英雄,精准扶贫当先锋,战罢靖安战永新,罗霄山下立新功。”这是对高柳珠扶贫工作的真实写照。

调研实,接地气,被群众当成自家人

白堡村位于罗霄山下,是永新县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贫困落后的原因,一是基础设施发展滞后,8个自然村里没有一寸水泥路,村组道路没有贯通,与外界互通的只有一座简易的吊桥,生产生活物资运不进来,农林牧产品运不出去,70%的农田撂荒。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特色不明显,该村农民收入主要来源还是依靠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和家禽养殖,整个村没有致富带头人和支柱产业。三是党员干部老龄化严重,全村已多年未发展新党员,缺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四是群众信息闭塞,精神文化生活较匮乏,自我发展、脱贫致富能力较弱,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五是村集体经济贫乏没有一分钱的收入。

高柳珠走访贫困户征求新农村建设意见

高柳珠指导村里生态牛养殖

通过调研,他找到了白堡村致贫的原因,他带领工作队制定出了《2015-2017年白堡村帮扶工作规划》、《2015-2017年白堡村帮扶工作实施计划》,接着,又分别组织召开了支部大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征求《规划》《计划》意见。意见统一后,他决心带领群众以基础建设为突破口,打通村、组间11多公里的山路并全部水泥硬化,为村民铺设致富路。修建白堡大桥,为村民架起党与百姓的连心桥;组建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发展生态牛养殖产业;建立贫困户信息卡,实现精准扶贫;培养积极分子,把致富带头人纳入后备党员发展对象;开展文化活动,加强农技培训,扶志与扶智相结合。

他把《规划》、《计划》和想法,及时向单位党委进行了汇报,积极争取单位党委、领导的支持。党委书记、主任陈德勤、分管扶贫工作的副主任李晓刚、文翠萍和机关党委的领导,他们深入一线,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实地调研,察路看桥,修订规划,带来了党对贫困村的关爱。他积极协调帮扶经费,在经济下行、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委里拿出了500万资金用于对白堡村的帮扶。其中300万用于白堡大桥建设;100万用于村、组10公里道路联通硬化;40万用于生态牛养殖;30万用于精准扶贫;30万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当村民们得知帮扶规划、计划后,直夸高书记是咱自家人。

有主意,能吃苦,是群众眼里的实干人

突破口找到了,决心下定了,经费落实了,接着他跑县进城,要项目,找政策,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村班子集体的努力下,很快村组公路、白堡大桥立项,并开工建设。目前,连接8个自然村的公路已硬化,家家户户都通了水泥路,过去祖祖辈辈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行走在泥泞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白堡大桥建设也已经接近尾声,桥板已铺架完毕,党和山区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正在架起。

白堡村贫困户的笑脸

贫困户致富路上的幸福羊

接着,他又说服村里的致富能手,与村干部商议,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牛养殖。合作社成立了,但贫困群众却苦于没有资金,参与热情不高。于是,他想出了依托合作社让贫困群众参与生态牛养殖的办法,由帮扶工作队出资,村委会代表帮扶工作队持股作为甲方,贫困户作为乙方。甲方负责提供牛苗,资产归村集体所有,用于扩大再生产。协议中规定,甲方负责生态牛品牌注册、防疫、政策兑付、养殖培训、意外保险。为了保障贫困户的利益还特别规定了每头牛养殖的保底收入为2000元,收益超出部分按7∶3分红,养殖户得大头。既解决了集体经济积累的问题又解决了贫困群众缺少资金的难题。帮扶工作队还无偿为48户贫困群众发放了3000元产业股份金,用于持续帮扶,让村民吃下定心丸。贫困户则只需负责养好牛,享政策,得收益,享奖励。真正做到了扶上马送一程。去年48户贫困户仅产业扶贫一项就户均增收2100元。今年又对生态养牛方案进行了升级,改去年“依托合作社养殖”为“参与合作社养殖”,改变过去“保姆式”帮扶为自主式帮扶。

省国资委帮扶建设的白堡大桥

白堡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桥通了,路宽了,撂荒的土地复耕了。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村党组织得到了加强,党员队伍发展壮大。村里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家的钱包鼓了,脸上的笑容多了。转眼他到白堡村扶贫已经三个年头了,他付出的艰辛努力,也获得了沉甸甸的收获。从与村民的闲聊中,他感觉到了贫困群众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高柳珠也成了群众眼里的实干人。

真扶贫,扶真贫,是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随着对贫困群众的熟悉与了解,他发现在困难群众中出现了等靠要的现象,他感到要真扶贫,必须把扶贫与治懒、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于是,他从宣传好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入手,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同时,他也讲勤劳致富,讲关心帮助也要讲感恩,讲良心,既讲大道理又讲小道理。

在帮扶过程中他坚持突出重点,培养典型,让榜样说话。他经常宣传致富能手肖照球、贫困户陈继山、黄兴山等勤劳致富的事迹,以他们为榜样,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他把经常性思想教育与特色活动相结合。把宣传教育与实际作为相结合,用实际工作做支撑,定期召开贫困户大会,利用会议开展思想教育,汇报扶贫工作,部署工作任务,提出新的要求,把大会开成一个鼓劲的大会。去年帮扶工作队还结合“全国扶贫日”,开展“赛牛大会”,评选养牛状元。利用春节走访慰问,发放产业扶贫股份收益。丰富了教育形式和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常常说,你把村子当自己的家,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是你的家,你把贫困群众当亲人了,为亲人工作也就快乐了。蓝卡户魏松林,是他的帮扶对象,今年64岁,孤寡老人。去年春节前,网上到处传说有极寒天气,看到这个消息,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帮扶对象。他急忙买好棉衣棉裤赶回村里,说服他换上新棉衣裤。此后,他和老魏成了好朋友,今年春节后第一次回到村里在路上遇见老魏,老魏拦下他,摸索着从怀里掏出了一根烟递给他。

他在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经常与群众拉拉家常、问寒嘘暖,见面就能认出老李、老张,开口就能叫出张三、李四,他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给贫困群众带来希望、温暖。

他常说,无论你在哪里,都要热爱那段时光,并担负起那段时光里的责任。他为贫困群众脱贫而而努力工作着,为带领群众共同奔小康而拼搏着。他热爱这片希望的田野,为她兴旺,为她富强!

猜你喜欢

贫困户养殖精准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