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铅山县脱贫攻坚“百日行动”精准发力

2017-03-24陈万民于龙广

老区建设 2017年23期
关键词:残疾人贫困户攻坚

□陈万民 本刊记者 于龙广/文 汪 琼/图

铅山县,地处武夷山脉北麓,江西省东北部,是一个山川秀美、人文荟萃之地。全县人口48万,省级贫困村14个,县级贫困村16个,贫困户4483户。

为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整改成果,进一步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各类政策、措施、项目落实步伐,确保今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全面达标提升,铅山县委、县政府决定于今年第四季度,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力量开展脱贫攻坚“百日行动”。

江西财经大学对口铅山县帮扶基地

铅山县虹桥乡石斑鳜鱼养殖基地

铅山县脱贫攻坚“百日行动”分三个步骤扎实开展,第一步,查找问题。10月20日前,各级各部门对照今年目标任务找差距,理出问题清单;第二步,展开行动。10月21日至12月底前,集中力量补短板、抓重点、强弱项,冲刺完成今年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第三步,总结迎检。12月底,全面总结评估“百日行动”开展情况,认真做好迎接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和评估准备工作。

采取倒排工期、严把标准、夯实载体、整体推进行动方略。对表今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以日为单位抓调度、保进度,以目标为导向,倒逼补短板、抓重点、强弱项;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以户为对象落实精准帮扶,以问题为导向,严防严查虚假脱贫、数字脱贫;对照今年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为载体,提高精准扶贫的针对性,提升精准脱贫的有效性;对应脱贫攻坚不留死角、不留盲点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贫困村脱贫攻坚,高度重视非贫困村脱贫攻坚,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落一户一人,统筹推进今年全县脱贫攻坚成效整体达标提升。

行动重点主要为突出缓解深度贫困问题、突出贫困人口精准帮扶、突出脱贫攻坚重点工程、突出落实压紧工作责任、突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盯紧深度贫困地区,盯牢深度贫困人口,以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全面完善贫困人口动态识别管理系统,健全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与相关部门信息比对共享机制,按照因户制宜、分户施策的要求,严格核查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重点加快产业扶贫全覆盖、健康扶贫再提升、搬迁扶贫再精准、教育扶贫再对接、贫困村村庄整治再推进,力促脱贫攻坚五大重点工程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让贫困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按照“百日行动”时间节点和冲刺目标,落实压紧各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各级部门重点是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牵头部门行业扶贫责任、各级驻村扶贫干部精准帮扶责任、县督导组督导责任、各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责任,严防思想松懈、工作松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树立扶贫扶志扶德扶勤的鲜明导向,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防止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现象。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激励竞争方式,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勤劳致富。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推进村民自治与依法治村相结合,突出抓好村规民约修订、红白理事会建设,下力气整治农村大操大办、高价彩礼、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探索建立亲帮亲、邻帮邻、富帮穷机制,营造济贫救困良好风气。

多举措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

日前,铅山县武夷山镇乌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丧失劳动力的残疾人林建斌结束了由县就业局举办的“电子商务培训班”,他和其他29名培训人员一样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这次学到了《如何拥有店铺》、《淘宝规则》、《淘宝SEO入门/SEO优化之标题优化》等课程,回去后,我想开家淘宝店,相信在就业部门的跟踪帮助下,我一定能早日脱贫。”林建斌信心满满地说。这是铅山县多措并举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的一个缩影。

政策驱动,为就业扶贫提供刚性保障。该县成立了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就业扶贫攻坚办公室,人社局局长为组长,办公室人员由相关股室及就业局、医保局分管局长组成。并相继出台了《铅山县就业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文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2017年在就业补助资金里安排303万元专门用于就业扶贫。下了发《2017年铅山县就业精准扶贫计划》。

铅山县江天农业科技示范园芋头种植基地

铅山县江天农业科技园

对贫困人员再精准识别后,全县在劳动年龄范围内劳动力共计5665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4150人,无劳动能力的1515人。对有劳动能力的4150人已通过精准识别,有培训意愿的779人。其中外出务工1405人,就近就地就业1037人,在读90人,自主创业184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205人,无就业意愿的1229人。

服务推动,为就业扶贫提供需求平台。8月26日上午,首届铅山红芽芋美食文化节在紫溪乡和湖坊镇同时举行。铅山县就业局利用此次良机,在紫溪乡举办了紫溪乡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铅山县首届红芽芋烹饪技能大赛”,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来,铅山县就业局围绕贫困对象的需求,采取日常服务与重点援助、专项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等帮扶活动,帮助农村贫困劳动实现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

2017年,该局开展了17场专场招聘会,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送岗下贫困乡、贫困村”,武夷山“河红茶”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劳模美、劳工美、工匠美”专场招聘会、汪二镇“精准扶贫送政策、送岗位”下乡专场招聘会。编制了铅山县《就业扶贫政策汇编》并印制9000册,全部发放至乡镇。印制了《铅山县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情况精准识别卡》10000份,举办了乡镇人社所就业扶贫业务培训班,加大了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印制了一批就业扶贫宣传资料进行粘贴并发放到各村镇。

由于运费险的特殊性,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具有较为丰富网购经验的中青年消费群体(青年大学生和上班族),年龄在18-45岁之间。为使样本数据更加真实可靠,受邀参与问卷调查的群体来自全国多个省市,以便了解不同地区和层次的消费者关于运费险的真实看法。

铅山县山尚家庭农场蓝孔雀养殖基地

去年以来,铅山县就业局开展了电子商务培训班22期,培训681人,其中残疾人电商培训3期82人(含建档立卡贫困户9人);家政服务培训8期4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0名;园区定向培训4期322人;创业培训7期187人;图书管理员培训1期60人,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有部分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实现就业创业,预计今年可退出贫困户。

开发撬动,为就业扶贫提供岗位“仓库”。一大早,稼轩乡轸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肢体残疾人朱宗明就拉着平车,带上扫帚、畚斗等清洁工具,沿村一路打扫卫生。履行他刚受聘的村保洁员职责。除了村里的固定工资,县就业局还给予他500元每月的补助,今年,朱宗明就可顺利退出贫困户。

为了给就业扶贫提供岗位“仓库”,县就业局大力开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山林防护等社会服务类扶贫专岗,明确购买的岗位主要面向贫困人员,加大贫困人员托底安置力度。目前,全县已开发扶贫就业专岗197个,其中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岗位154个,贫困村扶贫专岗43个,已安置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127人,贫困村扶贫专岗38人就业。

示范带动,为就业扶贫提供精准“造血”。连日来,陈坊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宁德天天都到“铅山县智民水果种植园”进行果树抚育、锄草等轻活。活虽轻,张宁德每天都能领到70元的报酬。和张宁德一样在果园里干活的残疾人,每年至少能赚到2000元以上。这是铅山县就业局发挥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就业扶贫示范点、县级扶贫车间(示范点)的精准“造血”功能给贫困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县工业园区企业上饶市瑞辰密封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开发了30个扶贫岗位,目前已吸纳1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已与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达成就业意向15人。江西信江齐美残疾人服务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就业扶贫示范点,公司安置21名残疾人就业,其中建档立贫困人员7人。县级扶贫车间(示范点)5个,其中英将六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已吸纳24名贫困人员、汪二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已吸纳5名贫困人员、胜威箱包厂已吸纳2名贫困人员,与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达成就业意向6人、紫溪紫文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吸纳30名贫困人员、铅山县智民水果种植园已吸纳10名贫困人员。

电商扶贫助残疾人成功“触网”

铅山县残联和电商产业园推出“三零四免”新型创业模式,大力扶持贫困残疾精准扶贫对象,使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创业就业,给残疾人带来了便利,也让他们对生活有了自信。

“三零四免”新型创业模式,即“零门槛、零风险、零资金”和“免费办公场地、免费技术指导、免费店铺设计、免费货源”,最大限度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帮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更让残疾人随时学习、随时工作。张学强是一位肢体残疾人,由于残疾程度比较重很多工作都不适合他,他一直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家里生活比较困难,成为县里精准扶贫对象。今年5月,他参加了铅山县残联和电商产业园举办的残疾人电商培训班后,进入铅山电商园敢闯电商有限公司工作,负责做数据包、店铺管理、网店经营。“现在我白天在敢闯电商公司上班,晚上回到家里管理2家店铺,虽然很辛苦,但一个月有2500元的稳定收入。”张学强如是说。

据悉,铅山电商园敢闯电商有限公司由残疾人万里青与人合伙出资40万元成立的电商公司,今年3月正式落户电商产业园。该公司现有员工19人,其中8名为残疾人。目前,已为260余人提供免费电商业务培训,其中60人为残疾人,他们大部分都从事网店经营,帮助他们解决了就业难题,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坚持“六项原则”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开花

10月8日,铅山县篁碧畲族乡18户贫困户易地搬迁的新房全部打好地脚梁,这标志着该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全面开花。2017年,铅山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涉及113户、42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户、142人。今年以来,铅山县坚持“六项原则”,全面精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坚持县为主体、部门指导、乡镇落实的原则。县扶贫和移民办负责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政策组合、资金整合、资源聚合、社会帮扶等扶贫搬迁安置工作机制,乡镇政府及其村(居)委会负责扶贫搬迁对象迁出、安置及后续的生产生活保障等具体工作落实。

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县域总体发展规划基础上,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农村现代化,科学制定搬迁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扶贫搬迁安置的总体目标、搬迁范围及安置方式,确保扶贫搬迁安置工作有序进行。

坚持量力而行、保障基本的原则。严格控制安置住房面积,根据安置点实际,同步配套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搬迁对象生产生活基本需要,防止出现因搬迁致贫返贫。

铅山县新滩乡后坂村生猪养殖扶贫基地

坚持精确瞄准、应搬尽搬的原则。瞄准纳入国务院扶贫办信息管理系统中需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居住点、自然村或行政村为整体搬迁单元,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应搬尽搬。

坚持梯度安置、差别扶持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和自身条件,实行乡镇和中心村集中安置及插花、投亲靠友等多途径的分散安置,采取“普惠制”与“特惠制”相结合的扶持政策,对无经济能力自建(购)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政府统一提供住房安置,确保其搬得起、搬得出。

坚持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的原则。按照“渠道不变、属地管理、各记其功”的原则,根据中央和省有关整合涉农资金的要求,整合各相关部门涉农惠农资金,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一光一猪两红”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在县工商银行行长助理李敏的帮扶下,去年我参加了红芽芋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代耕、代种、代管、代销,当年我收益近万元。今年,我种了17亩红芽芋,收入可达2万元。今年我头上的贫困户‘帽子’终于可摘掉了,感觉说话更有底气了!”在铅山县紫溪乡红星村,贫困户卢继明兴奋地告诉笔者。这是铅山县依托“一光一猪两红”(光伏发电、生猪养殖、红芽芋、河红茶种植)产业,带动贫困户实现持续分红、稳定增收的一个缩影。

为帮助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铅山县按照“以企带村、以村带社、以大户带贫困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一光一猪两红”产业,变为贫困户“输血”到帮贫困户“造血”转变,通过产业帮扶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摘帽。

依托光伏产业分红。该县将国家光伏发电政策扶贫资金,入股铅山县投宇光伏电力有限公司投建的总装机23MW的光伏发电项目,可帮助4600户贫困户每年合计分红1380万元,确保户均分红3000元,人均分红1000元。贫困户可连续4年参与分红。

依托生猪养殖分红。该县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与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进行合作,投资1300余万元为贫困户建设生猪养殖基地,按照每头猪100元的利润为贫困户分红。该模式覆盖面广,规模不受限制,收益稳定,收益时间长,见效快。目前,该县在6个乡镇建设了年出栏2万头的生猪养殖场,覆盖700余贫困户,2000余贫困人口,实现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依托红芽芋种植增收。铅山是“中国红芽芋之乡”、华东地区最大的红芽芋生产基地,该县采取“合作社+市场+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鼓励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种植红芽芋。合作社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销服务。红芽芋上市后,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2%的价格向贫困户收购;如遇市场行情低迷,合作社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确保贫困户每亩利润1000元。当每亩收益超出1000元时,超出部分则由合作社和贫困户按6∶4分红。这种模式下,贫困户出租田地每亩收益400元。有劳动能力的还可以到合作社务工,每年可获取6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有效实现了贫困户“一份田,三份钱(分红、田租金、务工费)”的可观收入。

依托河红茶种植增收。铅山“河红茶”历史悠久,被誉为“红茶鼻祖”、“茶中皇后”。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6万亩,产量1200吨。该县在部分产茶乡镇实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政府按每亩1500元的标准,将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打造茶园基地,实现贫困户分红。该县英将乡去年投入了120余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入股铅山县六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建成了420余亩茶园,137户贫困户2016年每户分红500元,今年每户可分红1000元。

猜你喜欢

残疾人贫困户攻坚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我骄傲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