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基于创新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3-23边伟梁庆军刘艳蓉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

边伟 梁庆军 刘艳蓉

【摘要】在我国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现阶段,学科竞赛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对高质量的学科教育体系的构建起到了补充性的作用,且在很多高校中已經实现了应用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大学生基于创新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解构,之后分析了其模式组织实施的保障,旨在促进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创新竞赛 大学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封二-01

一、前言

在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化,已经明确指出培养具有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在这种背景之下,创新教育也成为高校教育发展中的主流趋势;而创新竞赛作为创新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其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依托创新竞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受到了教研人员的高度关注。

二、大学生基于创新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构

1.以课堂教学为基础

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予以培养是开展创新竞赛活动的根本目标,在竞赛中所主要考察的仍然是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掌握与运用程度,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居于基础性的地位,因而大学生基于创新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基于此,在对专业课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会重点围绕基础课程予以安排,坚持以人为本和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赛的新技术、新器件和新原理等,对教学内容予以丰富,同时配合选修课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科学思维的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以竞赛项目为载体

对于创新竞赛而言,其实际上是一个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系统整理以及创造性发挥的实践过程;大学生基于创新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将具体的竞赛项目作为载体,在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竞赛的过程当中,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高校在组织实施以创新竞赛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之前,需要立足于教育实际,对竞赛项目的类别予以必要的梳理,并建立起创新竞赛的项目体系,从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针对性的培养。例如,在《单片机应用技术》中增设机器人竞赛的相关内容,通过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3.以技术训练为手段

技术训练是大学生基于创新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手段。借助创新竞赛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对存在的问题实现有效解决的过程,而解题技术方案则是其中的关键之所在,也是基于创新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在策划、设计、制作、调试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的规范要求为基准,营造出良好的学技能、练技能和比技能的氛围。总的来说,课堂教学、竞赛项目和技术训练这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是大学生基于创新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作为基础的内容。

三、大学生基于创新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保障

1.建立健全竞赛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大学生基于创新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首先应对竞赛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予以建立健全,推动创新竞赛活动的开展向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实行分层管理的办法,在学校的各个院系中设立两级学生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其中,院级领导小组承担宣传、协调组织和统筹规划等任务,而系级领导小组则负责学生选拔、备赛集训以及参赛准备和赛后总结等工作。

2.建设开放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大学生基于创新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来需要借助建设开放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竞赛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上来构建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要求能够具有教学、科研、生产和培训等多种功能,且在环境布局、设备购置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按照企业的具体生产标准,在其中加入与创新竞赛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等。

3.开设各专业系列的竞赛课程

开设专业系列竞赛课程是高效落实以创新竞赛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另一重要保障。将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作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体系中增设和竞赛活动有关的内容,如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引入自动线安装与调试的竞赛内容;同时,围绕竞赛学生分层次的开设各类竞赛选修课程和集训课程,使得学生在掌握综合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创新意识。

4.完善科学、公平、公正的激励政策

构建以创新竞赛为基础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参与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竞赛活动持续开展的动力源泉,因而要完善科学、公平、公正的激励政策。一方面,对于在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学分和奖金等鼓励,将竞赛与就业相联系,成绩优异的学生可提供企业推荐就业;另一方面,增强对竞赛指导教师的奖励,将其纳入教学成果评审当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基于创新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基础是课堂教学,其载体是竞赛项目,并将技术训练作为手段,同时通过专业融合和基金扶持这两种路径而形成的,其组织实施在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水平高、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在切实落实以创新竞赛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在建立健全竞赛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建设开放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开设系列竞赛课程等保障环节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国锋,张世英,李彬. 论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3:24-26+34.

[2]陈东彦,李冬梅,刘凤秋,李善强.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模式研究[J]. 科技与管理,2011,04:123-126.

[3]高云鹏,滕召胜,黎福海,周朝霞. 开放实验室与学科竞赛平台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4:360-362+366.

[4]王世来,林静. 从大学生科技竞赛的课程建设和训练组织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中国大学教学,2008,08:33-34.

项目类别及级别: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省级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生竞赛育人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编号:15BY126

作者简介:边伟(1980.11),男汉族山东济宁人南开大学管理学硕士,讲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梁庆军(1977.06),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南京政治学院经济学学士,讲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刘艳蓉(1977.11),女汉族河南舞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讲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