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2017-03-23陈炎苹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教学反思初中历史

陈炎苹

【摘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适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及驾驭情境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进步。教师应当加强课堂教学的反思,以尽快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和专业成长的需要。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本文主要通过明确初中历史教育的价值和最终目标、从教师自身进行反思、通过学生反馈、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公开课、阅读著名教育家的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论文等方面进行教学反思,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变成一个持续的、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进而让自己得以成长起来。

【關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反思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04-02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并总结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的过程。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驾驭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普遍规律 :“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初中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我们面对着一个个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起他们学习历史、感知历史、探究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历史课后的教学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初中历史教育的价值和最终目标

正如韩愈在《师说》里所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民教师贵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职责在于“教书育人”,且应以“育人”为侧重点,为最终目的。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切忌本末倒置,光记得马不停蹄地传授知识,而忘了循循善诱地“育人”的最终目标,成了名副其实的“教书匠”!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说过:“历史教育的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讲历代治乱兴衰。”意即学习历史,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我们初中历史教师教历史课,其实也是对历史的再一次学习中,每一回都会学到一些新知识、找到一些新发现,前提是你是一个有心人。正所谓“教学相长”也。现如今,历史教育对我们初中历史教师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逐渐养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魅力人格”,提升“人文素养”等。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应视这一要求为自己教授历史课的“终极目标”!这正是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重点所在。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终极目标”呢?可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入手。

情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的表现形式有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友谊感、荣誉感、同情心、责任心、良心、自尊心等;美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包括满足、愉悦、爱慕的情感;理智感指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表现为成功感、怀疑感、对成就的欢喜和自豪等。”初中历史课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的资源,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应多探讨如何把这些情感资源内化为学生自身情感的途径。

态度,“指人对于种种对象和现象的反映倾向和心理准备,是人根据以往的经验,给行为的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在中小学阶段,态度主要体现在社会化方面,例如: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正义感、同情心等。”从态度形成的过程来看,良好的态度可通过学习者的成功体验直接形成,也可通过仿效榜样而间接获得。而初中历史教学在后者中成效显著。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价值观的养成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一是学习并理解道德规范,使学生打心底里接受这些道德规范。二是引导学生自发地得出某种价值观念。如在讲到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时,引导学生们自发得出他们的死“重如泰山”。三是让学生对价值进行是非判断,以澄清价值。四是使理想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价值体系。所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除了要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外,还得具备丰富的历史情感、端正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少一些功利色彩,多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

二、反思教学方法

从以往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来看,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这些犹如“填鸭”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

长期以来,在中考、高考这些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体现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新课程实施以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以往历史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教学方法主要用讲授法,这样学生只是被动地当听众,然后根据教师讲课的重难点,死记硬背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显得“繁、难、偏、重”,这样历史课便显得枯燥无味,没有一点趣味可言,学生一上课就想打瞌睡。新课程实施以后的,更多的是要求结合初中学生的时代特点、个性特点,要求各位历史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给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后自主学习历史的权利和动力,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就要求历史教师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提问法、角色表演法、情景体验法,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学导式、六步教学法等等。

三、反思师生互动

历史课程的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是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历史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通过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引导点拨为主,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联系已知历史知识,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深入学习历史知识,让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历史的兴趣愈来愈浓。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学生爱上了你的历史课、爱上了历史,想叫他们不考高分都难。因为“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

由此可见,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必须要有充分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动脑,动手,动口。动脑思考历史问题,动手翻阅资料查找历史答案,动口与同学、老师交流。让学生从中学会恰当而又有效的沟通交流,以及进行一定的分工与合作。从而达到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反思学情和学生反馈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他们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而且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 网络 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不但上至天文,而且下知地理,各方面零零星星的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出现的各种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极其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同时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又有一个地域差异,这就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从学生反馈中反思一下自己所教的是否符合本班学生的具体学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因材备课、因材施教、因材布置作业。

五、反思评课意见

上公开课后,应注意记录并反思同事或专家给自己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对别人的公开课也要多参与听课与评课,见贤思齐,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多渠道学习初中历史教学的经验教训。

例如:有一位同事在讲初三历史课程中的世界近现代文学艺术成就时,在讲完课之后才播放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名曲——《英雄交响乐》。来自中山板扶的历史教研员在评课时提议将此举提前到上课初时,以活跃课堂气氛。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提议。历史课堂不一定只有苦大仇深,也可以有好听的音乐的。一开课即是美妙的音乐,这一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家学习历史的兴趣。

六、多读书

一个教师站在讲台上的高度取决于他所读的书全部叠加起来的厚度。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懂得从阅读著名教育家的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论文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从中找出自己与这些名家、名人的差距所在,从而明确自己今后要努力要奋斗的方向。

例如:读《论语》等记录中国教育的祖师爷——孔子的言行的书,我们知道了教育要“有教无类”,要“因材施教”。

再如:读中国现当代教育改革家、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的书,我们知道了研究学生心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得给“陪坐”的学生找点活儿干;《教书必须育人》、《育人先知人》、《育人重在培养良好习惯》,《将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班级管理要靠民主与科学》等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好方法、好理论。

又如:读前苏联教育家斯霍姆林斯基和马卡连柯的书,我们知道了,得《我把心献给孩子》,才能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然后才明了《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应该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同时要重视家庭教育,毕竟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

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书到用时方恨少。作为一名活跃在教学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该多读书,多读有用书,并学以致用,多多用于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中去。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当前新课改指导下教育形势的发展需求,使自己尽快地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适时地通过以上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假以时日,我等终可成就“名师”。

参考文献:

[1]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

[2][加]堂娜·史泰尔斯. 班级活动:自主性学习[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3.

[4]魏书生.家教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6.9.

[5]魏书生.中学生实用学习法[M].沈阳出版社,1998.12.

[6]李兆德.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M].辽宁教育出版社,1985.7.

[7]《辽宁教育》编辑部编.年轻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R].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8]马卡连柯、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

[9]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2.

[10]邹时炎主编.戴汝潜等著.实用教学新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教学反思初中历史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