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7-03-23陈炎苹
陈炎苹
【摘要】面对当今社会各种低俗文化的冲击,当前部分中小学生中出现无道德、无纪律、集体观念淡薄、法制意识弱化的现象。而作为担负培育祖国未来花朵的教师,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在内心深处提高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是十分有必要而又刻不容缓的,而历史教师更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从历史教材中挖掘爱国主义的内容、合理利用影视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跨学科跨年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进时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爱国主义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34-02
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教师不但要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更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行为习惯,自然而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之中,使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从历史教材中深入挖掘爱国主义的内容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以吃劳耐劳、富有智慧、有着無限的创造力而闻名于世。中华民族的这种创造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充分体现。五千年来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分辨是非,积极向上,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倘若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毫无感情,对祖国的历史毫无感知,还谈何热爱祖国,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呢?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历史教育,使学生树立起努力学习,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兴我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把热爱祖国的思想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把爱国之情升华为一种信念,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像谭嗣同一样为了警醒国人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炎黄子孙。在初中教学素材中,学生还能学习到关于中国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有英勇顽强的抗争历史,也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都能使学生热血沸腾,极能激发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激起他们在骨子里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的效果。
初中历史课程有着比其他课程更为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他比较真实,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更有利于我们从历史教材中深挖掘爱国主义的内容。以八年级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为例,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抬棺材上新疆战场到邓世昌与致远舰将士共存亡,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这面临民族危亡、亡国灭种之时,让学生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一次次悲壮的历史事件,从而让学生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在国与家的抉择中,进一步对爱国主义进行了升华,真正领略到什么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学生真正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合理利用影视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当今社会,学生接触的媒体越来越多,因而视野也广。一些歌曲、影片等影视资源是优良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可在历史课中加以合理运用,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讲到中国近代史中列强的侵华史时,得出启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此时,为了放松一下学生们紧张的学习节奏,更是可以播放成龙与陈媛媛合唱的、清楚讲述国与家关系的歌曲《国家》: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
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
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我爱我国家。
又如:如果时间允许,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珍珠港事件》,让学生感受一下美国军人与日本军人在国家需要他们时是如何表现的,并要求学生写观后感。批改后,评讲学生们的观后感,并可师生同回顾影片内容:当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后,美国将军召集军机飞行员,向他们做战争动员,将军说你们可自愿参加战争,不愿意参加的可立即离开部队回家。愿意投入战争为国捐躯的向前一步走!结果所有美国军机飞行员齐刷刷一步向前走!动作整齐划一,毫不迟疑,一点也没有拖泥带水,是那样的坚决,那样的有力!丝毫不畏惧死亡!
《珍珠港事件》中,日本战机飞行员做得更决绝。他们组成了敢死队,将日本的迷你小国旗系在头上,那轮红太阳正中额头,然后开着日本战机,俯冲下去,去撞美国军舰,想与先进的美国军舰同归于尽!
然后问学生:如果中国再次遭到他国侵略,战火再度燃起,又如果同学们已满18岁了,有谁会踊跃参军,奔赴前线,共赴国难的?请举手!
又如在上七年级历史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时,可设计本课亮点——于课中播放沈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这让同学们在已上了半节课,审美情操有点儿疲惫的时候,来一个心情大放松。同时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本课主题:民族危亡,国难当头,我们全民皆兵:“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扛起了土抢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这是国共两党第二次精诚合作,形成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国民党军队在抗日前线奋勇杀敌,迎来了李宗仁领导的台儿庄大捷;中国共产党先是在敌后战场打游击战,后来在彭德怀的统帅下夺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破坏了敌人的交通线,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日军的补给线,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损失,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当然,百团大战是在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的基础上的胜利。如果没有台儿庄大捷的粉碎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拿下中国的黄粱美梦,百团大战想胜利可能还得多费些周折也说不定。
多媒体平台的可贵之处,在于可以提供许多宝贵的材料,如李宗仁的回忆录,蒋介石的贺电,英国对中共百团大战胜利的将信将疑等等,大大地补充了课本容量的有限。前提是提供这些材料,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看个大概,否则材料过多反受其累。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日里多读书,多读课外书,以提高阅读速度。而这就要求各学校充实其校的图书室,多购买纸质图书,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提供网络图书室。
我们应该组成全民统一战线来培育我们的下一代,给祖国的花朵带来更多的精神食粮。
另外,此课还可以用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来结尾,既点了题,又能升华大家的爱国情怀!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三、跨学科跨年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从来都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所以在讲授历史课的时候可以从语文等学科角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讲到维新变法失败时,变法志士谭嗣同等被捕牺牲,谭嗣同觉得自己“死得其所”,想用自己的流血牺牲唤醒更多的国人,此时可以引用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如泰山。”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谭嗣同等人是为祖国为人民而死,他们的死“重如泰山”。他们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同时教育学生:我们应努力做到使自己流芳百世,即使无法做到流芳百世,那也不能像秦侩、汉奸汪精卫那样遗臭万年。我们应以国家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再如,在讲到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阀门》时,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年轻时在日本学的是医学,后来,他发现文学更能唤醒麻木的中国人(那时患难的中国被外国人戏称为一头睡着了的醒狮),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写下了一篇篇一针见血、一箭封吼的被称为小匕首的好文章,如揭露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的《狂人日记》、《祝福》《药》、《阿Q正传》等,可适当补充怒揭反动派真面目、纪念热血青年不幸牺牲的我们高中的语文篇章《纪念刘和珍君》等。
又如,在讲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的第二目,说到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水果的栽培方法等知识时,可适时跨学科引导学生回忆蔬菜、水果和米饭用英语是怎么写的?
都说“民以食为天”,此时还可以跨年级授课,提前给学生们讲一下到初三才学到的内容: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使用粮票、肉票、布票……定时定量供应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人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科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使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一步步步入小康社会——中国正在重振艰辛的复兴路,甚至引起了一些西方国家近来推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这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是如何形成的呢?它造成了什么影响?
如此一来,既吊了学生学习初三历史课的胃口,又铺下了大家关心时事的悬念。此之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不是做一个关起门来读书、闭门造车的书呆子。
四、引进时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讲授初中历史课程时可适当引进热门时事,或进行评论,或让学生讨论,不一而足,从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讲到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时,日本是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战争,为什么是“蓄谋已久”的?除了跨地理学科补充日本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日本人对陆地领土有着热望之外,可适时引进近来持续升温的钓鱼岛事件。可就中日双方领导人对此事件的态度、民众的示威游行、抵制日货、一些过激爱国者对日系车的打砸,中日是否会因此而再度爆發战争等情况进行评论或展开讨论,从而引导学生们理性爱国。
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通过种种阻力,解禁了日本集体自卫权,并在对美军购方面蠢蠢欲动,这一系列问题又说明了日本的什么立场和目的?
以上种种,与日本的武士道的尚武精神、《菊与刀》一书所反应的日本民族与生俱来的危机感、不安全感有何联系?
五、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爱国主义教育要突出搞好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教育,理想、纪律教育,历史责任感的教育等。此外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班级的思想动向而有所选择和侧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入课堂为教育变革带来了新的希望。它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奠定了课堂情感基调,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形象。例如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找出相关的史料,让学生拓展视野,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教八年级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制作课件先将视频画面中:飞夺卢淀桥、爬雪山、过草地等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看。再将红军长征路线图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填出沿途经过的省份。让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画面的演示再现长征途中红军将士敢于牺牲,前赴后继的悲壮史诗,从而认识到革命历程的艰险,产生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和崇敬之情。
另外,可让学生就近年来兴起的重走长征路缅怀革命先烈活动展开讨论并发表看法。
教学中只要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就能顺利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课堂拓展升华,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变得热情高涨。“感人心焉,莫先乎于情”只有以情感人,触景生情,才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受到深刻的启迪,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认同,产生强烈的爱国激情。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们要不断完善自我,大胆探索创新,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历史教育的魅力。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使之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一位历史老师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到底!
参考文献:
[1]刘冰怡.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历史文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
[2]邢尚普.论中学历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J].文教资料,2008.1.
[3]刘珩.在历史课堂中渲染爱国主义情操[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5]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2.
[6]邹时炎主编.戴汝潜等著.实用教学新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
[7]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堂[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3.
[9]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C].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