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插图激活课堂

2017-03-23福建省漳平市桂林逸夫小学刘爱珍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7年5期
关键词:葫芦小熊用心

福建省漳平市桂林逸夫小学 刘爱珍

妙用插图激活课堂

福建省漳平市桂林逸夫小学 刘爱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转移快,他们的一切活动几乎都是靠兴趣进行。新版小学语文教材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这些插图,有的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场景,有的表现了一个细微的动作。这些插图生动形象,富有童趣,这些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教学时,本着“童心为本、童趣为先”的原则,让他们感受到教学过程中的快乐,就是激发兴趣的关键。如何充分利用插图,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高效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借助插图,培养丰富语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教学时,根据这些插图,老师配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渲染,能够很好地创设情境,理解内容。让学生在听中领悟,在看中理解。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通过仔细观察,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师配图朗诵:没长蚜虫的葫芦长得多好啊!细长的葫芦藤上结出了一个个小葫芦。小葫芦每天吸收着雨露,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好像在说:“你看我长得多快啊!小朋友,你快和我一起长吧!咱们来个成长比赛好不好?”学生在笑声中知道了此时的小葫芦长得很好。出示第二幅图后,配图朗读如下:唉,全身没力气啊!头都抬不起来了。这小蚜虫害得我好苦啊!汁液都被它吸光了,这样的日子没法过了!昨天刚失去两个兄弟,早上又失去了三个,就在刚刚,还有兄弟离开了我。两幅图内容的差异,情感的巨大反差,让学生明白了葫芦与葫芦藤、蚜虫之间的关系,难点一下子就突破了,知道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效果,事半功倍。

二、借助插图,发挥大胆想象

插图,表现的是课文最精彩的片段,是文章的点晴之笔,启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在教学中,不能简单的一带而过,或看图说图,应引导学生以插图为基础,放飞想象,推想图外可能出现的场景与情感。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什么是用心?如何用心?抓住这一句话,我先让学生仔细看图,雄日在干什么?他在给花儿浇水。怎么浇的?引导观察他的动作:蹲下来,半跪着。为什么要蹲着呢?学生们就明白了,太高了浇下来,花儿会受伤。是啊!他怕花儿受伤,所以他想到了。那他还会为花儿做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拔草、捉虫、抱它出去晒太阳等等,“用心”一词就了然于胸,从而为理解人物的特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插图,陶冶学生情操

很多插图的画面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激发内在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插图,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在这过程中的愉悦感受,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间接的提高学生的品德与情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竹排画中游》时,让学生观察,清澈见底的河水顺流而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的两岸,像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毯,此时,如果去捉迷藏、翻筋斗,一定非常有趣。燕子在低空飞翔,一边唱歌,一边嬉戏。绿油油的禾苗抬着头,好像在说:“等我长大了,就可以和你们一起玩了。”孩子们看到这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怎能不留下美的情感体验呢?如此美丽动人的景色,怎能让我们不好好爱它呢?美丽在图上,环保在心上。这,就是常说的种豆也能得瓜的收获。

四、借助插图,体验丰富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提出了三维目标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情感。语文教学,情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部分?我充分利用了插图,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当小熊收到松鼠用纸船漂来的礼物时,乐坏了。如何理解“乐坏了”?观察插图,小熊一只脚翘了起来,咧来嘴,笑眯眯的。指导学生说:小熊收到礼物,高兴得手舞足蹈,乐坏了;小熊收到礼物,高兴得咧来嘴,乐坏了;小熊收到礼物,笑得合不拢嘴,乐坏了。通过三个排比句,深刻体会到了友谊给小熊带来的极大快乐。这样用插图,有看,有说,有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多好啊!

千言万语说插图,就是要让教师充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插图学课文,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通过插图这一载体,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图文结合,使我们的语文课程更具有开放性,更富有创造性!

猜你喜欢

葫芦小熊用心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用心
用心熬一碗汤
小熊
宝葫芦
用心,让家更有味
可爱的小熊
用心
巨大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