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探析
2017-03-23张洁赵浩宇
张洁,赵浩宇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编辑部,吉林长春,130012)
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探析
张洁,赵浩宇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编辑部,吉林长春,130012)
当前,我国进入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互联网+”时代,编辑出版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构建成为促进编辑出版行业发展的必要举措。本文对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该平台所具有的四大特征。并阐述了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的功能和作用,指出了当前我国在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切实加强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构建提供了参考性的对策思路。
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构建策略
新世纪以来,第三次科技浪潮带来的数字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媒体的出现,比如:手机、网络。多媒体也逐渐向媒介融合的方向发展,一直到现在的全媒体时代,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主流。传统出版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正遭受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要想继续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就要顺应历史形势积极与网络媒体建立竞争合作关系,努力实现数字化转型。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就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实现由纸质出版向网络出版、数字出版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平台。构建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是“互联网+”时代实现编辑出版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
一、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概述
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是现代网络技术应用在编辑出版领域的表现,已成为新时代促进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要求[1]。其主要指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依托进行编辑出版活动,从而有效的促进出版行业实现编辑出版信息交流、共享的一种新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软件系统。通过互联网信息化建设,构建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信息相关者在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共享方面的网络化,从而更好地满足编辑出版系统中各主管部门、出版社、杂志社、书店、读者、作者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进而大大提升出版业的信息化水平及资源共享程度[2]。
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具有四大特征:虚拟化、在线性、及时性及交互性[3]。与传统的纸质传播不同,互联网是一种进行虚拟信息传输的载体,所传递信息的物理特性都是光纤等介质传递的数据流,因此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必然具有信息传播虚拟化的特征。同时,由于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上的所有编辑出版行为都是在线开展的,因此这些信息交流活动必须在线执行和及时沟通。交互性,又叫交叉性。在现代信息技术时代,信息资源逐步向整合方向发展。当前的编辑出版不仅具有了传统编辑出版活动的特征,还具备了网络信息新的优点,受惠于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使编辑出版具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
二、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的功能和作用
(一)整合出版信息资源,实现各种信息共享
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能最大限度地对编辑出版所涉及的不同系统间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实现共享,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和平台,从而将最新图书信息、行业动态、网上书店信息以及读者信息等进行整合归类,进而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以及集成化的信息检索系统,使信息能及时的查询和共享[4-5]。
(二)推动编辑出版流程重组,大大缩短出版周期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通讯技术等技术因素是影响编辑出版流程的最直接因素。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改变了传统编辑出版中编、印、发等各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出版流程和具体环节,大大缩短出版周期,提高编辑出版的工作效率和整体效益[6]。
(三)加强出版机构与用户(读者)之间的信息沟通
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是一种多渠道的平等沟通平台,改变了传统出版编辑中出版物的编辑过程与用户(读者)隔离的问题,为出版机构、出版管理组织、用户(读者)、作者等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为用户(读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有利于出版机构(企业)根据用户(读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而对出版经营战略和编辑内容、出版方式等进行科学调整,实现出版业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从而产生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对传统编辑出版行业的推动作用
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改变了传统的编辑活动。使信息的表达方式实现了静态与动态、实景与虚拟的有机结合,组稿审核编辑等更加方便快捷,并实现了编辑、印刷、发行的一体化。同时,该平台改变了以往的出版物发行方式。由传统以纸质印刷物为载体的出版方式,转变为电子版出版物内容的直接传递和销售,不但成本低、方便购买和储存,而且时效性强,几乎没有库存积压压力。另一方面,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催生了出版物市场全新的交易服务模式。使网上批发零售出版物的行为与现代电子商务有机融合,并减少了编辑出版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了编辑出版的信息交易成本。
三、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不成熟,发展受限制
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与发展必然会受到这些核心技术的限制。当前,我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8亿人,互联网发展速度也很快,但农村地区网络普及率还不高,使构建面向农村市场的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还存在很大难度[7]。同时,我国当前的计算机核心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构建的需要。此外,我国的数字印刷机、电子阅读器等还需要进口,出版机构(企业)使用的CRM系统软件、MIS系统软件等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
(二)思想观念落后,制约平台建设
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的编辑出版模式被打破,逐步实现编、印、发的一体化发展趋势,这就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的编辑出版制度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出版机构大多为官办或半官办的事业单位,在内部执行部门承包制,就会出现政企不分、以经济指标定额的情况,使出版机构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动力不足。因此,一些传统的出版社、杂志社对出版信息化、数字化等不够重视[8],面对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构建这一投资要求大、技术要求高的综合性工程,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人财物支持不够等问题。
(三)缺乏行业标准,造成行业混乱
在近10年内,我国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文档处理技术等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存在行业内部比较凌乱的现象,目前在文字处理、图像图形处理、编辑出版软件等方面还不够规范,没有形成编辑出版与网络技术相融合的标准软件。图书杂志扫描及输出设备等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统一标准和不断改进。另外我国编辑出版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书多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对出版物数字化管理和网络信息交换带来了很大困难。另外,电子图书的格式和标准不统一,容易带来编辑出版信息软件的不兼容,从而对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造成许多不良影响。
(四)编辑资源分散,信息未实现共享
当前,一些出版社、报刊杂志等通过各种方式都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如微信、论坛、QQ群、微博等。但是,由于这些信息平台的构建和应用技术相互独立,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和统一有效的顶层设计以及行业标准,加之受地方保护主义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使编辑出版信息资源在不同地域、不同企业之间被割裂,不能真正实现编辑出版信息的跨地域、跨行业以及跨专业分享,使出版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不利于编辑出版业内部的各种供需搭配。
(五)网络平台功能较弱,与客户(读者)等的互动性不强
目前,许多出版机构已建立起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但其中一些由于应用技术相对落后,维护不到位,内容单一且更新不及时,不能为用户(读者)、作者等提供切实有效的信息查询、书籍订购等服务[9]。此外,当前的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普遍缺少互动功能,信息发布主要是由出版机构单向发布,客户(读者)只能查询,因而很难满足广大用户(读者)、作者的沟通互动需求和多样化的阅读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的服务功能和使用效率。
四、切实加强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构建的对策
(一)积极解放思想,转变网络平台构建思路
为构建合理、实用的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和学习当前社会发展、媒体融合新形势下对编辑出版物的社会期望和市场需求,改变仅将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视作“信息发布窗口”的旧思想,切实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加强市场引导,改变编辑出版机构资源分配和信息传递的方式,努力构建集信息发布与交流互动、线上管理和线下服务与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突出服务平台的多功能、针对性、综合性,并根据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促进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的转型升级。
(二)升级平台基础硬件,改进平台软件功能
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构建过程中,首先需要政府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提供良好的设备基础。同时,编辑出版机构(企业)要在平台硬件配置方面,有一定的前瞻性,为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构建完善和长远发展预留充足的空间,提供完善的设施和有力的技术保障;另外,还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最新技术成果和时代发展需要,及时开发和更新平台软件系统[10],以增强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三)强化网络信息平台的交互性
要树立现代信息观念和共享发展理念,积极建立出版机构(企业)编辑人员与作者、读者等群体的在线互动交流机制,鼓励广大读者参与到出版编辑的过程中来,构建良好、互信、共促、互助的出版编辑内部联系,及时收集和反馈意见、建议,根据市场需求和意见建议及时对编辑出版的内容、形式等进行调整完善,促进出版编辑信息内容质量的稳步提高[11]。
(四)加强信息网络平台基础保障建设
一方面,应加强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和优化出版机构(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整体水平,并实现出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加强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构建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培养优秀的作者群和客户(读者)群,为确保编辑出版的作品创新源泉和市场支撑动力。同时,要加强对管理维护人员进行信息网络技术、出版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专业学习和培训,积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编辑出版和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12]。
(五)制定平台建设行业标准
为了推进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的长远发展,应参考国际标准,并根据我国出版业的标准准则,结合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编辑出版工作要求和行业特点,制定出台编辑出版领域的行业标准,从而为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提供科学化、规范化的指导,促进平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一是可以参考国外由网络书店主导制定书目标准的做法,建立全国标准的书目库,以解决一书多号的问题,提升出版图书等的信息丰富性和形态多样性。二是应加强电子图书调研,制定符合我国电子图书规格、电子图书文本格式标准,以此来有效的对我国电子图书标准混乱和电子图书软件不兼容问题予以解决。三是建议由出版管理机构牵头,成立行业内具有权威性的新闻出版行业的信息化标准指导机构,负责研究和制定编辑出版技术标准体系,推动编辑出版信息化、数字化进程,解决定义行业数据格式、信息数据传输交换标准等问题,从而推动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的发展。
五、结语
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切实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积极落实举措,认真抓好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运行维护和转型升级。而要高质量地做好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构建工作,笔者认为,除了文中提出的一些策略外,还应积极引进和创设具有出版机构信息、出版产品推介、客户(读者)信息反馈、作者投稿箱等栏目内容的多样化服务平台,不断优化和提升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的层次和水平,从而切实发挥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的功能作用,不断推动我国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现代出版业乘上科技的“翅膀”,朝着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1]钟静.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与发展[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2]王发艳.编辑出版系统的信息理论及技术应用[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3]赵惠芬.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发展[J].中国报业,2014(08):83-84.
[4]孟小冬.如何构建现代图书馆信息网络平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01):61-62.
[5]汪新红,彭绍明.数字出版平台及其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02):204-213.
[6]马殷华,黄勇.信息网络环境下学报编辑出版学研究[J].编辑之友,2012(11):73-75.
[7]蔡璐,伍艺.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的构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02):203-206.
[8]肖东发,李武.基于“大出版”视角培养出版人才——北京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案例分析[J].中国出版,2009(09):3-7.
[9]宋祥军,杨晓翌.网络信息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和运营模式[J].昌吉学院学报,2005(02):49-51.
[10]黄微,周昕,张钊铭.网络平台构建要素的信息功能生态位测度[J].图书情报工作,2013(15):62-69.
[11]吴小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的构建探析[J].亚太教育,2016(10):185-185.
[12]罗昕.媒介融合时代编辑出版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J].中国编辑,2009(04):80-83.
G237
A
张洁(1981-),女,博士,编辑,研究方向为编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