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数学必备品格

2017-03-23周卫东

江苏教育 2017年33期
关键词:功利性工具性品格

周卫东

关注数学必备品格

周卫东

当下的数学教育,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是眼睛向外,诉诸物,让学生会做题,能考试,可应用,为升学而教,这是功利性和工具性的价值取向;第二种是眼睛向内,诉诸人,以数学独有的品性来“化”人,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练就一种数学的头脑与眼光,能“数学地”观察世界,这是人文性的价值取向。数学的工具性所衍生出来的功利性价值取向,使得数学教育逐渐被降格为单一的“提高分数”“解题训练”,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即使能掌握相关的概念、公式、定律、法则,即使能做题、考试,未必能领悟数学的精髓,未必能养成数学的意识与眼光,未必能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当下,“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我国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不但重视能力,还要重视品格,品格与能力同时成为“核心素养”的内涵。

什么是数学学科的必备品格呢?诚如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演讲中所言:“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数学核心素养是由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的共同体,必备的数学品格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科赋予学生的、独特的、在明天的成人社会里仍然忘不了用得上的学科品质。如果说数学的概念、公式、定律(知识性成分)包括所形成的各种数学能力是数学素养的物质实体,那么经纬其间的数学思想、理性精神、信念品质、价值判断、审美追求、思维品质等深层次的因素,则是数学素养结构中的精神实体,这种蕴藏在知识性、能力性成分背后的观念性成分应是数学品格的应有之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真正价值,开始从国家层面更加深入系统地考虑“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从本质上就是关注“面向未来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其一,能力固然重要,但人的发展不仅需要能力,以“能力为重”,而且需要品格,品格与能力共同支撑着学科素养的发展;其二,品格与能力又互相支撑,能力应当有方向感、价值感,缺少价值判断与学科意识的能力,很有可能让这把“双刃剑”的另一刃显得单薄,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品格与能力是并列关系,更是交融关系,品格又具有引领能力发展方向的意义。数学与其他各学科一样,同样具有品格的意蕴,只有注重其品格的培养与提升,才能与数学能力相伴相生,相互融合,成为个体学科素养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系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功利性工具性品格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