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017-03-23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南岗小学刘春梅
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南岗小学 刘春梅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南岗小学 刘春梅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其中具有大量文质兼美的课文,包含着大量丰富的育人内容,正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途径。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终身健康的发展,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本文笔者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研究中心,对其重要性和习惯的养成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广大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有所裨益。
小学语文 良好习惯 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现代化的小学生其思维能力提升的较快,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思维非常的活跃,加之小学生的特点,他们能很快形成一种习惯,但是习惯很难长久,因而,小学阶段的教育作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日常的教学及指导中,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这样才能不自觉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首先,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对于人生的发展方向有巨大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是无法预料的,但社会所需的人才标准是不变的,需要的是会学习,有良好习惯的人,因而,只有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未来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其次,有利于学生快乐的成长。良好的习惯能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中做特定的事情,并获得特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让学生不断的在学习中收获快乐与感受,因而,能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与成长,获得良好的身心熏陶,朝着人生正确的方向发展。最后,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语文课程中有较多抽象的知识点及情感,并不是靠单纯的学习就能获得感触,需要靠学生良好的习惯来循循渐进的研究与分析,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能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学生而言,他们一般都不具备预习的能力,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时便需要老师进行有效的引导,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几次模拟练习。首先,让学生先将课文读熟,在读的过程中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以及不懂的地方标准下来;其次,学着分析课文的层次与结构,分析作者描写的手法,了解课文的中心主旨及要描述的事情;再次,让学生针对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课文中标注好;最后,查阅资料和参考资料,进一步深入了解课文。只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几次指导,则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课前阅读的习惯。同时,在预习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质疑,课中在进行解疑,加深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于课堂顺利的开展是极为有利的。
2.课中认真听讲习惯的养成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发并提高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学生课中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影响学习成效。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年龄小很难有较强的自制力,这是阻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认真听讲习惯的培养,因而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比如在学习《猫》这篇课文时,课初可以设计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课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进行深入的学习,这样学生的集中力会高度的集中。同时,课中授课环节中,老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多鼓励学生发言、讨论,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这样不仅课堂氛围处于活跃的状态,学生也会乐于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久而久之会养成课中认真听讲的习惯。
3.养成良好的阅读及写作习惯
目前较多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较重,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成绩的提高,导致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很难有所提升,学生的语文发展受到了局限。因此,想要彻底帮助学生走出此学习困境,则需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及写作能力,此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首先,老师可以在课中鼓励学生有感情的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然后课后指明让学生阅读哪些课外读物,定期组织阅读讨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下阅读中。最后,在阅读讨论会之后,让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或者以某一话题为主进行写作,课中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合理的评价。经过此三个环节的引导,学生会逐渐养成阅读及写作的习惯,会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博大精深,从而乐于参与到各环节的学习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
【总 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从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习惯,以及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写作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着手,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才能逐渐的提升,才能为将来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1】张均福,李旺玉.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J】.中国校外教育, 2012(10)
【2】蒋建栋.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