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盲目”与“滞后”共在
2017-03-23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
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 吕 薇
群文阅读:“盲目”与“滞后”共在
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 吕 薇
群文阅读其实是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之前,就悄然出现的一种阅读教学的突破性尝试。而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正式提出后,因其迎合了对于学生阅读量、阅读方式、阅读评价的增补作用而名气大增。它不仅帮助学生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了相对无限的阅读弥漫,而更在无形之中扩大了阅读范畴,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功力,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内涵。从而实现文本、学段、课内外之间相互联系,聚沙成塔、螺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
群文阅读理想是这样的: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而现实却有时是这样的:阅读功能不够明确,文章之间的组合目的,实现目标不够统一,意义建构一团模糊;阅读文章相关度不够紧化,更无体系结构之说,甚至杂乱无章;阅读指导方式单一,结构固化,训练目标的达成受文本选择,引导方式,时间控制等多方因素牵制,僵化了学生阅读思维;群文阅读后期研究滞后,整合、比较、甄别、筛选、判断、评价体系跟进力度不足。
1. 回放教学
正因为有了这样间隙,现实,有时却是这个样子!(某位特级教师范本引领!)
《学会看病》教学片段:
①师:请同学们阅读《学会看病》《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两篇文章,读完之后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默读课文。
师:请有发现的同学站起来。
生甲:老师我发现这两篇文章,都是关于孩子的,都有母爱的影子。
生乙:老师我发现这两篇文章都是毕淑敏的,都挺让人感动的……
师:是的,这都是我国作家毕淑敏……(介绍毕淑敏),那有没有同学发现她的文章为何有如此打动人心的力量呢?
生丙:我发现了两篇文章中都有感人的动作、心理描写!
生丁:还有环境衬托也很出彩呢!
……
师:是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进《学会看病》,去感受那些细节描写的魅力。
(文章学完即止,来再阅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2. 点击瑕疵
这一片段中,教者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文本组读,让学生经历对比、质疑、求同、查异的过程,充分地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与多篇文本之间对话。既提高学生阅读质素,也让学生在文本之间挖掘了潜在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愿望。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1)偏离了群文阅读目的,为群文阅读而群文阅读。群文阅读首先要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思考。最好能做到边读、边想、边画、边批注。这个目的性问题范围可以很大,但必须有一定的指向性、目标性,不能空洞。而我们今天所见的问题:读完两篇文章有什么发现?表面上放飞了学生的阅读领域,思维广度,但实际上这样游离而没有指向性的目标,反而让学生天马行空,神游太虚,无疑于是虚晃一招!
(3)阅读中忽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生长点的生成。在这个片段中,群文阅读无非成了几个孩子交流平台,大多孩子观而不言,无动于衷,这不仅是因为目标问题不够准确而致,也是因为时间及学生常规学习方式力所不及而致。同时,这样的群文阅读与单文阅读相比,学生更优质的生长点在哪里?无异也是一个让人唏嘘的问题了!
3. 反思矫正
①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中国作家毕淑敏的文章。有同学知道毕淑敏吗?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师:作为这样一位特殊的作家,她的作品有何特殊的魅力呢?请同学打开文章,细细品读,想一想这两篇文章为何打动你?
学生细细品读。
②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这篇文章打动了你?
同时,大多数合作社依托的基地或龙头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条短,抗衡市场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偏弱,对产业融合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生甲:这两篇文章都是写孩子和母亲之间故事,细节之处显真情!
生乙:这两篇文章题目都让人心疼。
生丙:作者对于文章动作——描写细致入微,让人仿佛看到一个个故事。
生丁:作者对于自己的心理变化描写也很细腻,让人心疼!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短短的时间之内,就有了这么多的阅读收获。那你们认为在刚刚提到的那几个方面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呢?
生甲:是文本中那深入人心的动作描写!
生乙:还有作者的心理刻画!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看病》,体会人物动作与心理的魅力描写!
(抓住动作、心理两部分,学习文本。)
③师:刚才,我们用抓动作及心理变化的方式认识了那个独立的毕淑敏,那个矛盾的毕淑敏,那个可爱的儿子,那个坚强的儿子。体会了他们之间那份坚毅而动人的亲情。那我们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再去读一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看一看不同文章,同样的表达方式是不是同样打动人呢?
(学生用刚才学习到的方法,进入文本,认识另一个毕淑敏,另一个儿子,体会另一种深沉而无私的爱。)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一种认识人物的阅读方式——抓动作。又用学会的阅读方式,先进了另一篇文章,认识了另一种亲情。其实,毕淑敏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如《一厘米》《不会变形的金刚》等,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
④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亲情流露,也感人至深。回忆一下,你和家人之间打动你的那个瞬间。用抓动作的方式,把它细细地写下来,那将是另一个让人回味的画卷。
(生写,师评价。)
4. 启示重建
(1)目标明确是前提。一方面,其中一文确有其法可以习得,而另一文亦通此文,可以让学生对其法进行巩固和延伸。在类同点上做文章,在通用法上下功夫。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用习得的这种方法,在另一文中展示自我、验证自我,同时更完善自我,提升了自我。而在寻访类同点通用法上,切不可面面俱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之。一瓢之点选好、选实、抓牢,为延伸打下基础。而延伸的价值,恰恰是群文阅读的意义所在。以一带类,举一反三。否则,群文阅读便失去了生存的目的与价值。而在片段①教学中,要求我们要群文阅读,我们必须群文阅读。
(2)拓展、延伸、创新是根基。在单文阅读中,我们需要充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发现问题,习得方法,积蓄情感。将这篇文章的类同点、切入点,打透、穿实。这为另一文本的引入埋下了种子,打下了智力背景。正所谓互有才能接通,互有才能互通,互有才能畅通,而互有也才能生无。而片段③我们正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交流分享→建构意义→习得方法→自我检测中,实现了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3)教学相长,互惠共生是目标。群文阅读的宗旨与目的应使学生在不同文本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生成、相互成长。用一篇文章打通一组文章的类同点,用一组文章发现每篇的个性点。而这些类同点和个性点,学生在欣赏、甄别、发现中有更多的体悟与经历。这样的洗礼,让不同的文本背景,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用相同的构建点的打开发式来形成视界之间的有效融合。并在融合过程中思考能力、比较能力、批判能力,形象思维、探究思维、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在这样的发展中得到历练和升华。片段④正是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4)见招拆招,有的放矢是方向。在群文阅读课堂上,所有的内容都不是一层不变的。它需要老师根据课堂需要以及学生的反馈,在教学中不断地改变提问,调整环节,变化策略,更换教学方案,完成了教学目标。如此一来,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逐步构建了“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高林生编著.小学语文教学新思维新策略.海南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