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积极而教:心理学视域下的积极职业教育范式*

2017-03-23崔景贵

江苏教育 2017年56期
关键词:职校范式心理学

崔景贵

为积极而教:心理学视域下的积极职业教育范式*

崔景贵

追寻积极、建构积极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希望之路和必由选择,积极心理学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思想基础和专业视域。积极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基于积极、倡导积极和实现积极的现代职业教育,职校教师要树立为积极而教的现代教育信念,全面把握积极职业教育的基本意蕴和思想精髓,在理念、目标、内容、队伍、过程等方面,科学系统建构积极职业教育范式。

积极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积极心理学

改革创新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现代职业教育才能真正赢得希望无限的未来。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是专业化的科学行动,是有思想的理性实践。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有新思想、新范式,在培养现代人的探索进程中反思理论基础,在职教改革创新实践中审视科学依据,在育人的观念转变、过程转换和方式转型等方面追寻积极取向,着力从消极教育实践误区走向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现代职业教育就是要追求积极的变化与发展,追寻积极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希望之路。本文从现代心理学专业视域来探究积极职业教育范式建构的科学依据和行动策略。

一、追寻积极:积极职业教育范式建构的心理依据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呼唤心理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当今心理学领域的诸多新成果、新理论能够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专业支撑。现代职业教育走向积极、实现积极的心理科学依据何在?

1.积极基因:生物心理学的依据。

“当今是个心理学的时代,心理学的新趋势是注重如何帮助健康的人发挥潜能。”脑科学研究表明,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人的心理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类已经挖掘的潜能仅占全部潜能的5%左右。有研究认为,人生而有积极基因: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积累、遗传了大量包括积极心理因素在内的“积极基因”。人类积极的心理特征、心理品质就是由积极的心理因素(基因)发展而来。而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人都存在不同于他人的智力优势和潜能,不存在单纯的某种智力和达到目标的唯一方法,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发掘各自的大脑资源,这种为达到目的所发挥的各种个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造就了人与人的不同。与其说是心理学帮助人实现人的潜能,不如说是以心理学技术为基础的教育能帮助人发挥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固有的心理潜能和智能优势,促进他们自身能力的积极发展,必将成为未来社会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而现代社会是需要各种人才的时代,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优势智力充分发展,让个性特长得到自主发展和完善。

2.积极人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依据。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肯定人的价值、尊严与人文关怀,突出人性中积极向上的一面,彰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在心理学史上是一大创举。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心理学在表现人类消极方面获得的成功一直比它表现人类积极方面大得多,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大量的缺点、疾病、罪恶,但很少揭示人类的潜力、美德、可能的抱负,或者可能达到的心理高度。”人性是积极与消极两面的结合,心理学应该关注人性的优点,而不只是他们的弱点,而教育只有把握住人性,才能走进人类心理世界的殿堂。人本主义强调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追根究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所能达到的发展最高度,即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现代职业教育工作者要回到以人为本的原点,以积极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与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积极面,为发展和提升积极的人性提供更多机会与支持。

3.积极超越:精神心理学的依据。

人是有语言、能思维的存在物,是有精神属性的高贵存在物。这种精神的一个特性就是要有远大的生活目标、坚定的人生信念。人生在世,总是要有精神需求和精神生活的,总是要寻求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精神生活的另一个特性是超越。超越是一种素质,这种素质把人置于超越其本能的欲望之上的位置,使他成为自己生活与生命的主人。精神生活是一种永远有目标感的积极过程,它的目标是成长、发展和超越。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得以实现?这些问题困扰着不少学生。教育应使学生获得存在价值感,应该挖掘、激发学生的内在价值,使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意义。现代职业教育应提供一种崇尚宁静、和谐,追求自我超越和卓越的精神生活模式,引导职校学生通过积极自主的理性思考和精神追求,获得更多的积极素养和更好的自我修养,去努力成为精神健全而高尚的现代人。

4.积极学习: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依据。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心理的积极运作,而不是对教学的被动接受,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内容很丰富,但核心观念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者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建构主义的教育实验说明,只有自主建构的积极学习才最符合学习的本质,最有利于开发人脑的潜力,最能促进人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5.积极发展:积极心理学的依据。

积极心理学以积极的价值观来解读人的心理,试图激发人类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个体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美好的生活。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应着眼于心理疾病的矫正,更应该研究与培养积极的品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还发现:幸福、发展、快乐、满足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人类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发展的核心要素。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实际上,发展人性的优点比修复病症更有价值。时刻关注并发展事物的积极面,这是积极心理学的一项基本法则,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法则,现代职业教育就是为了促进和实现人的自主和谐发展,充分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科学的发展观不是强求心理的同步发展,不是追求心理机能的均衡发展,不是机械的缓慢发展,这就需要建构积极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念: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地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相同的规格。

积极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基于积极、倡导积极和实现积极的现代职业教育。积极是现代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当坚持坚守的理念、立场、智慧和策略。00后职校生是一个个性特殊、自我意识特强的青年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职校教师要把握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变革发展的大势,理性把握积极心理学的优势视角,凭借睿智的教育思想、博大的教育胸怀及高超的教育艺术、深邃的教育智慧,走进00后的心理世界,读懂00后的心理需求,积极理解和包容每个00后学生,求同存异、和谐相处、因时而化、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潜质和潜力,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二、为积极而教:积极职业教育范式建构的主旋律

建构积极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范式,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由选择,也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创新工程,现实存在的问题决定或预示着今后积极职业教育行动的着力点和新方向。职校教师要秉承为积极而教的职业教育信念,多维立体建构积极职业教育的实践范式,追寻幸福卓越的积极职业教育人生,真正唱响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主旋律。

1.幸福主线:积极职业教育理念的价值取向。

为职校生幸福人生奠基是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积极职业教育就是促进和引导职校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和“幸福工程”。职业院校应当创造适合00后职校学生的现代职业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或适应现行职业教育的学生,转变以往强制式、纠错式或者指责式的负向、消极职业教育,以给00后职校学生植入一种积极精神的方式进行激励式、扬长式或引导式的正向、积极职业教育,让职校学生拥有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生命状态,注重培养00后职校学生认识幸福、感受幸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职校教师要坚定现代职业教育的积极价值取向,着力真正做追寻积极的现代职业教育,积极地做实做优现代职业教育,用心把现代职业教育做得更加积极。

2.人格主导:积极职业教育目标的心理基础。

健康、快乐、和谐与希望的积极人格是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的心理意蕴。健康健全的心理素养是引导和促进职校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基础。教育的价值除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更在于发展和解放人本身。现代职业教育要以发掘学生固有的积极潜力、优势和品质为出发点、立足点,增强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系统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职业院校要倡导人本与心本的积极职业教育,注重积极心态教育、积极心力教育、积极心智教育和积极心灵教育,理性认识职校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全面提高职校生的心理资本和心理素质,把职校生培养成为素养积极、人格积极,自我超越、追求卓越的“现代心理人”。现代职业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最优的自己,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心态阳光、个性健康的自我,让每一个学生养成好习惯、负责任、爱运动的品质,让每一个学生在职业院校能够有尊严地快乐学习、幸福生活。

3.育人主旨:积极职业教育内容的逻辑架构。

助人自助、育人为本是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的逻辑主旨。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完善,更加强调育人为本、特色办学、内涵提升、质量提高。当今消极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手中丢“人”、心中缺“人”、目中无“人”。顺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潮流,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的实践架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人为善、对人负责,而不能急功近利、过于追求实用。潜能与优势、特长与个性、习惯与责任、技能与精神、生活与生命,理应成为积极职业教育的基本内容。积极职业教育必将高扬“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大旗,整合积极德育、积极心理教育、积极生命教育、积极创新教育、积极人格教育和积极情感教育等,为职校学生人性和谐、人格健全、人生幸福和职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提供服务。

4.卓越主体:积极职业教育队伍的专业发展。

具有积极教育素养的教师是积极职业教育范式建构的主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更加呼唤专业、敬业和乐业的积极职教实践者、思想者与研究者。职校教师要树立积极职业生涯与生命发展意识,潜心教学、静心研究、精心育人,用心实现专业积极出彩、教育卓越光彩和人生幸福精彩。一要坚持学习导向,加快教育思想观念与知识技能更新,加强教育思想基础和教学基本功建设,防止教育教学本领恐慌,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服务能力;二要坚持专业导向,善于把心思心智放在专业发展上,把精力用在做好教学管理上,自觉把服务学生发展作为最大担当,始终把学生幸福期盼放在最高位置;三要坚持发展导向,积极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发展目标、师生反映迫切的心理需求,着力创造最优化的“最近发展区”,打通开展积极职业教育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5.行动主张:积极职业教育过程的实践策略。

从心出发、心动行动,用心而为、走心实践,是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的基本过程。懂学生是现代职业教育实践的“基本功”,有思想是现代职业教育行动的“指南针”,善研究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助推器”。建构积极职业教育范式,职业院校不应该只是原地踏步转圈般 “吹喇叭”“喊口号”和“谈设想”,更不能采用错误的方法解决虚假的教育教学问题。职校教师要深刻把握积极职业教育实践的基本策略,以积极的教育理念、积极的师生关系、积极的教育语言、积极的教育方式和积极的教育评价,努力打造民主和谐、向上向善的积极班级课堂和校园文化,尊重智能差异、激励职业优势,倡导和引导学生实现个性独立自主、专业多元发展。要协同积极职校教育、积极家庭教育、积极社会教育、积极网络教育和积极自我教育,“五位一体”协作协力,形成积极职业教育行动的有效合力,让每一个职教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当今中国职业教育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变革,“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学习借鉴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话语体系解读现代职教发展的中国实践与道路,不断概括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规范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理念、新信念,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理论风格与实践气派的积极职业教育范式,是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1]崔景贵.积极职业教育范式导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2]崔景贵.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的基本理念与建构策略[J].教育研究,2015(06):64-69.

[3]崔景贵.追寻积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内涵与范式[J].江苏社会科学,2015(05):242-247.

[4]崔景贵.培育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与战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80-183.

[5]崔景贵.职校问题学生心理与积极职业教育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53-59+68.

[6]崔景贵,姚莹.职校生心理发展与积极职业教育的心理策略[J].职教论坛,2015(01):4-8.

[7]崔景贵,杨治菁.职校生专业学习心理与职校积极课堂教学的建构 [J].职教论坛,2015(07):15-19.

[8]崔景贵,姚莹.工匠精神与现代职业教育:一种积极心理学的视角[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6(39):22-28.

[9]崔景贵.为积极而教: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蕴与范式[J].职教通讯,2016(34):1-7+25.

[10]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36-337.

G441

A

1005-6009(2017)56-0007-04

崔景贵,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副校长、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教育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兼),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

*本文为2016年度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资助科研项目“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的建构研究——以江苏为例”(项目编号:BRA2016394)阶段性研究成果,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资助。

猜你喜欢

职校范式心理学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配合学校做好职校生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