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亮战火中的那抹烛光

2017-03-23卜庆振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中学

教育家 2017年43期
关键词:反法西斯瑞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文 / 卜庆振 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中学

点亮战火中的那抹烛光

文 / 卜庆振 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中学

这个学年的开始,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学期的开始,似乎注定要与“战争”相遇。

我翻开崭新的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都是关于战争的。在这些“战争篇章”中,一篇《蜡烛》吸引住了我,那荧荧的烛光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决定从这里,为孩子们点亮用心感知战争的那抹烛光。

开学第一课,我问学生,知道最近的纪念活动叫什么名称吗?有的孩子说是纪念抗日战争,有的孩子说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有一个孩子说出了完整的名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然后在“法西斯”几个字上画了一个圈。

我问,大家知道什么是法西斯吗?孩子们有些茫然。我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猜一下。有的孩子猜是日本人,有的孩子猜是侵略……于是,我从法西斯是古代罗马高级长官的一种权力标志讲起,讲到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的法西斯党,再讲到希特勒改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自任国家元首,废除德国的民主共和制,建立了比意大利更加专制和残暴的法西斯专政,一直讲到具有军事专制独裁色彩的日本法西斯主义——“日本军国主义”。

讲完这些,我再问学生,你觉得法西斯是什么?有的孩子说是暴力,有的说是残酷,有的说是血腥,有的说是权力,还有的说是专制……

当孩子们懂得了这些,我问他们:知道我们为什么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放在一起吗?学生说,因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反法西斯,追求自由与和平,不仅是中国人的心愿,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心愿。

我追问: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反法西斯呢?有的孩子说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有的孩子说,亲手杀敌,保卫祖国……孩子们热血沸腾,我却沉吟了下来。我问他们,如果你只是一个孩子,或者是一个柔弱的老人呢?难道只有上战场杀敌才是真正的反法西斯吗?

孩子们沉默了。我“顺水推舟”:请大家翻到课本20页,阅读《蜡烛》一文,看看文中的这位老妇人做了什么,算不算反法西斯?

看完文章,有孩子说,老妇人所做的这件微小的事也是反法西斯。“为什么这样也算呢?”我问他们。他们却不知道如何回答了。于是,我追问:“她做的这件事有没有意义?她,一个在瓦砾之下的地窖中艰难存活下来的南斯拉夫老妇人,在德军的枪林弹雨中去埋葬一名苏联红军士兵的尸体,这样做极有可能丢掉自己苟存下来的生命,她这样做,有没有必要,有没有价值?”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有必要,有价值。我继续追问:“那么价值又是什么呢?”孩子们再次沉默。我启发他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苏联红军,看到老妇人的这个举动,会有怎样的感觉呢?有的孩子说感动,有的孩子说温暖,有的孩子说受到鼓舞,继续战斗……

于是,我们又聊起人类对死亡的认知: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最终要死亡的时候,他最渴望什么?这些战士,知道自己随时有可能死在战场上,也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死。从老妇人这个举动中,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是死亡后生命的尊严——他们从未渴求过的,死亡后的生命的尊严。这份尊严,是老妇人不顾自己生死的无言壮举,是老妇人点亮在战士坟头的那枝珍藏了四十五年的结婚喜烛发出的微弱之光。

了解到这些,你该知道战争中残酷的真实,平凡的温暖了吧?于是,我请孩子们写一篇《如果有一天,我遇到了战争》。从一个最平凡的生命出发,想一想:战争有可能发生吗?在哪里发生?为什么发生?发生后自己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去应对?

我没有急于点评孩子们的文章,我约他们继续阅读一篇课外的选文《圣诞夜休战》——

1944年,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一位德国母亲先是救济了三位受伤的美国士兵——自己的敌兵。接着,迎来了几名德国士兵。这位普通的母亲用自己的平静,使当时敌对的美、德士兵放下武器,和平共处,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圣诞夜。

我问学生,这个故事里,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有的孩子说,母亲的平静慈爱;有的孩子说,士兵们的友好……我说,在战争中,敌我双方往往要争个你死我活,每时每刻都想置对方于死地。可是,这些普通的士兵,他们愿意白白牺牲自己的生命吗?愿意看着眼前的生命消失吗?如果他们洞悉了战争的真相,愿意让生命消失得没有价值吗?

我问学生,还记得电视剧《雪豹》吗?那里面就有一个日本人,他和别的日本人不一样。尽管他也参与了战争,但他并不想着非要置对方于死地。因为他明白战争的真相,他知道日本对中国的战争不是国家宣传的那样,而是独裁者们妄图实现霸权的暴力与血腥。所以,当明白了战争的真相的时候,自己的生命和敌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我们中国人,本性中有一种仁爱。所以,抗日战争中我们善待俘虏,被日本人杀死了自己儿女的中国妈妈抚养日本孤儿。这,就是战争中的善良。这,更是战争中生命的涓涓暖流。

我打开学生的文字,请学生朗读自己想象中的战争。当孩子读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时,我看到了孩子们眼里的深沉。我说,我们写这些文字在阅读《圣诞夜休战》之前,我没有想到,同学们面对战争时竟然已经有了这样的情怀——把想象中的敌国士兵当作自己的兄弟,给他们留一条生路。我想,这是我们民族与生俱来的仁爱天性使然。有了这些,我就不用担心,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遇到了战争,大家会变成杀人的机器,变成血腥的恶魔了。因为我们的内心之中,总有那么一份柔软,我们的眼睛里,总有那么一抹烛光。那烛光,照亮我们,看到生的美好与和平的希望。所以,在面对战争的时候,我们不会懦弱,也不会畏惧;不会残忍,更不会残酷。

还有一些同学,在自己的文字里没有触摸到战争的脉搏,没有把自己真正置身于真实的战争环境中。于是,我们又看了一段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在异常艰难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因为一位妈妈已经收到了三个儿子战亡的通知,所以军方派出八人的小分队去拯救战争中的第四个儿子瑞恩。

这些士兵深入到敌人的阵地,遭遇到了各种危险。当他们遇到战火中的小女孩时,没有放弃对她的保护;当他们看到后面的队伍有可能遇到危险时,从战争的大局出发选择了积极排除。豪沃斯与鲁宾在与德国小股溃军的遭遇战中相继牺牲,剩下的队员开始质疑为什么瑞恩的生命比他们的更有价值。尽管有怨言,但他们依然从战争的成败对个人未来的影响出发,继续寻找瑞恩。当他们找到瑞恩时,却被瑞恩拒绝退出战争的话语震惊,于是开始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最终,他们选择了留下来与瑞恩并肩作战,用生命赢得最后的胜利。

这些战争中真实的痛苦与纠结,这些战争中无奈的抉择与坚持,这些战争中平凡生命的坚硬与柔软,开始缓缓流进我们的血液。这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在战争中颤动的心灵,变得安静下来。

于是,新学期从这里开始了,从点燃战火中那抹微弱的烛光开始,从修炼战争中那颗柔和安静的心开始……

猜你喜欢

反法西斯瑞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治愈不开心
失落的国军
《天·水》《时空》
论将西班牙内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合理性
瑞恩·高斯林 他很性感!更有才华!
从自卑到自信 瑞恩·高斯林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重大贡献
被挤压的个人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七七”全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