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的老家情结

2017-03-23笑谈

家长 2017年1期
关键词:乡亲回老家情结

□笑谈

父亲的老家情结

□笑谈

淳朴的亲戚和乡亲,成了父亲晚年精神寄托的一部分,也慢慢地影响到我们。

母亲兄弟姊妹不多,加之又生活在不同城市,平常疏于联系。父亲来自山区,他排行老幺,上面有三个姐姐和两个哥哥。因为他曾是这个大家庭乃至整个乡里唯一的“学问人”,很受大家尊重,因而常有亲戚和乡亲前来探望。而对我们来说,那些带着厚重乡下口音、穿着朴素,被称为姑姑、大伯的亲戚和乡亲,颇有几分陌生。

父亲的乡土情结很重。退休后,他专门在电脑里建了份文档,通过电话和向来访亲戚询问,把这些亲戚的家庭情况分门别类地记下来,谁家老人过世了,谁家孩子在外打工或将参加高考,谁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谁出国定居,都要我帮忙不断更新。

我们一直跟父母住一起。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由二居室换成条件舒适的四室一厅。父亲叫母亲把一间房留出来,准备了干净整洁的卧具,专门用来招待老家的客人。

去年冬天,老家来了个怪老头,穿一件半旧的军大衣,个头清瘦,花白的头发蓬乱不堪,走路不稳,看样子年过七旬,有时说话我们还听不太懂,父亲要我们叫他为“二大爷”。这老爷子倔,非要抽自带的旱烟,呛得对烟味过敏的妻子直皱眉头。可能是身体不好,时不时地咳嗽,吐出一口浓痰。他还不客气,吃饭时评论这个菜炒得不好,那个菜口味太重。母亲万事都顺着父亲,也只能忍着挨“批评”。那一次,他又一次上卫生间忘记冲水后,性情急躁的妻子“婉转”地提醒了几句,父亲非要我代妻子向他道歉。

住了近一个月,二大爷终于要回老家了。父亲不但给他买了高档烟酒和车票,还要我开车去火车站,把他送进硬卧车厢安顿好。目送列车启动后,返回的路上,父亲饱含深情地对我说,别看二大爷其貌不扬,当年可是响当当的生产大队长。在我两岁多时,他还抱过我。父亲外出求学,他发动亲戚筹足了学费。文革时,父亲回老家接受劳动改造,就是他叫人翻修了两间瓦房,才使我们一家人有了避难之所。二大爷是我家的恩人。现在老了,境况不如以前,热情待他,算是情感上的一点回报吧!为此,我心里涌动出一分愧疚。

后来,我们根本记不清老家来了多少亲戚。只要有空,父亲就陪着他们说话,指导亲戚的孩子如何向高考发起冲刺。有人考上了,父亲特别高兴,一定会资助学费和生活费。

今年春节,父亲想回阔别多年的老家,因身体原因未能成行,他叹息不已。我始终难解父亲那割舍不了的老家情结。他对我们说,人不能忘本,要饮水思源。淳朴的亲戚和乡亲,成了他晚年精神寄托的一部分,也慢慢地影响到我们。善待他们,撑起一把爱的伞,就是追寻和补偿渐行渐远的亲情,就是给父亲献孝心。

(责编 李亚男)

猜你喜欢

乡亲回老家情结
我要回老家
回老家的路上
紧握乡亲的手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告别“GDP情结”
难舍难分的情结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天下乡亲
再回老家
他们是我的乡亲(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