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不要把偏才怪才挡在门外

2017-03-23马得清

教育家 2017年17期
关键词:罗家伦臧克家青岛大学

文|马得清

大学不要把偏才怪才挡在门外

文|马得清

日前,全国试点本科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全部公布2017年招生方案,报名工作基本结束。这个制度设计的初衷是想招那些在某个单科或领域有特长,但学习成绩可能不是特别拔尖的学生。不过,也有一些中学校长说,高校自招对“偏才怪才”的选拔还不够。而一些有学科特长但高考成绩稍低的学生,还是被挡在门槛之外。(2017年4月11日《南方日报》)

怪才偏才是特殊人才,他们的某种潜质也许更有培养价值,说不定他们中就有潜在的大师。国家对自主招生的定位,就是给有学科特长的“偏才怪才”一个进入高水平大学的通道。我国大学发展的历史上,大胆录取偏才怪才,并非孤例。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先例可以借鉴。

山东大学的发展历史上有一则“伯乐选偏才”的典故。1930年,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国文考试有两个作文题目《你为何考青岛大学》和《杂感》,两个题任选一个。当时25岁的臧克家两个题都做了,《杂感》只有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

时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兼主考的闻一多先生,对其《杂感》很赏识。他看到了臧克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文学潜质,给了98分的高分,判为第一名,而且将数学考了0分的臧克家录入青岛大学。臧克家先生在回忆录《诗与生活》中谈到过这段经历。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也就是在这一年,臧克家以一篇《老马》成名。

有意思的是,闻一多其实也是一个偏才。1912年,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全国招生,闻一多报考,虽然英文考了0分,但是他效仿梁启超风格的《多闻阙疑》一文,写得洋洋洒洒,气势不凡,老师将他破格列为备取第一名。

1929年夏天,就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次年,罗家伦校长就破格录取过“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数学15分” 的考生钱钟书。1931年初,吴晗报考北大,文史和英语都考了100分,数学却考了0分,北大按招生规则没有录取他。罗家伦校长却决定首开特例,破格录取了考生吴晗。

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话说得真好。青年时代的罗家伦也是千里马,给予他驰骋千里机会的伯乐就是蔡元培先生。1917年,罗家伦投考北大文科,胡适给他的作文打了满分,并向学校招生委员会荐才。可是他的数学成绩竟是0分,其他各科考分也平平。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破格录取了他。

招偏才怪才,需要打破常规。罗家伦以其《五四宣言》出名,吴晗后来成为著名的明史专家,钱钟书终成一代大家,臧克家成为著名诗人,而数学只考了4分的季羡林则成为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实践证明,蔡元培、罗家伦、闻一多等人当年的决定是对的。

大学不要把偏才怪才挡在门外,客观上需要考察考生突出的特殊表现和潜质,既要看分数,也要淡化用高考总分评价他们的观念,正确看待用分数评价人才的局限性。

从教育评价理论上看。早有教育测量学专家指出,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对考生能力的测量。但是这种测量,远比对长度、重量、温度的测量复杂、困难得多,测量误差也要大得多。正因为如此,考试分数的几分之差没有太大意义。

从人才成长实践中看,钱伟长高考数理化一共25分,却被清华录取,最终成为中国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15岁时,中学的生物科学是250名学生中的最后一名,其他科学的学业也都靠后。他的生物老师说,戈登想成为科学家的想法很荒谬,他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教育他是浪费时间。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恰恰是这位被老师判为“不可能成为专家”学生,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事实说明,荒谬的不是学生的想法,而是错误的唯分数评价。

从科学家对待分数的态度看,已逝的李小文院士对分数评价的有限性理解很明确。他曾经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时他在美国念研究生,满分是5分,3.5分以下要受警告,他每次都争取考试高于3.5分。这段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不要把学习目的当作分数的竞争,不要为竞争分数而浪费宝贵时间,因为单纯的分数竞争是对学习目的的扭曲,是错误的学习价值观。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研究上,为遥感领域奉献了几何光学模型,对世界遥感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哈佛化学和物理双学科正教授庄小威,曾在北京大学作报告时,用自己的实际体验提出“不考100分可能更好”的看法。在她看来,从95分到100分不是增加5%的努力就可以,而是很多很多额外的努力。做学问未必一定要追求完美,追求完美有时候会浪费时间。

我们需要从分数至上回到教育的本真,不要再被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遮蔽理性看待偏才怪才的双眼。现有的自主招生真正要面对的考生,仅仅是一小部分有特长有创新潜质的考生,而不是高考全体考生中的高分学生。用柯柄生先生的话说,自主招生制度“与99.9%以上的考生没有直接关系”。既然如此,我们就理当破除唯分数观,用好破格录取制度,选拔偏才怪才。

大学自主招生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是对统一高考招生按分数录取的一种补充。”我理解,自主招生,也就是为了让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解放思想,打破唯分数录取的局限,转变人才评价观念,不要再忙着掐尖,而应当争当伯乐,不拘一格,善于发现偏才怪才,招收到确有专业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并结合他们的潜质,用适合他们成长发展的方式,把他们培养成栋梁之材。

如果大学忘了自主招生的本义,都把自主招生搞成了唯最高分数录取,连掐带抢带许诺地搞生源大战,怎么能发现真正的千里马,怎么能“对统一高考招生按分数录取”起到一种补充作用。

希望看到更多名校能真正回归自主招生的初衷,不要再唯分数掐尖,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评价和招收偏才怪才方面,真正发现和培养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为改变单纯地唯分数评价人才的弊端做出有益的探索。

另外,朱清时先生曾说过,真正的大师都是偏才怪才,全面发展的是没有的。但中国的偏才怪才在小学、中学由于不合标准,很快就被筛选掉了,不用等到考大学。朱清时先生说得有道理,基础教育阶段用唯分数评价观扼杀偏才怪才的情况应当改变,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特长,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途径。否则,大学就没有偏才怪才可选。

总之,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全面走向深化,走向多元录取的背景下,大学既要规范自主招生制度,也要完善破格录取偏才怪才的运作机制,破除唯分数评价人才的桎梏,不要再用唯分数的标尺把偏才怪才挡在门外。

责任编辑:吴爽

猜你喜欢

罗家伦臧克家青岛大学
臧克家致刘征书信
臧克家致刘征书信
默静在晚林中
青岛大学
老马
Research 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Basic Pension Insurance Funds in China
Research on Prevention of Corruption from thePerspective of Power List
青岛大学再建始末
罗家伦:登门求贤彻夜不眠
罗家伦的倔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