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范围界定

2017-03-23李华强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信仰价值观政治

李华强

(新疆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范围界定

李华强

(新疆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正确处理信仰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水平,确定信仰教育的范围非常关键。运用经典理论分析、文献阅读归纳、现实剖析提炼的方法,揭示信仰教育的本质及其与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关系,进而明确它的形式界定和内容界定。信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为信仰形成提供知识的积累,实现主观相信,最终达到意行合一。在形式上包括教材、教师、学校、课堂、考评、日常生活等;在内容上包括知识、使命、危机、自信、修养等。因此,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分别施策,各有侧重,界清职责,不越位不缺位,才能使具体的教育行为方式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为更好地培养信仰坚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做出贡献。

信仰;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就是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信仰。它是一项长期工作、系统工程,不是一门课、一个或两个学期考试考核就能完成的任务。它涉及到学、识、意、行等方方面面。因此,做好大学生信仰教育,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各个领域,长久地抓,恒久地抓,才能在形式上全面覆盖,在内容上收获成效。

1 信仰的本质——立念笃行

信仰就其形式上的本质,就是针对一种信念而坚定地执行。信仰是一种“极度”相信的心理状态;信仰的对象可以是思想也可以是宗教;强调信仰的行为特征主要是极度相信;信仰过程注重整体性思维,把信仰看成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1]。它是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可以统领一切认识的核心意识和观念,且有意或无意地被内化在行为中,不是具体信仰对象的专有名词。

1)信仰的指向性。信仰必定指向一定的对象。可以是一种理论,一种思想,也可以是一种实际形象或形象构建,或可是一种原则、观念等。它可能是自觉的,通过学习教育形成;也可能是自发的,通过家庭、社会、风俗习惯等环境影响潜移默化形成;实际当中,这两个方面难于分割,其必定是在二者相互交织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2)信仰的普遍性。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化。参与社会的过程,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解放,达到自由状态。人要主宰自己、掌控事物、让社会有序运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或原则。个体亦表现出这种倾向性,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自己的行为寻找指导思想。信仰作为精神世界的灵魂,有时是清晰显现的,有时是隐晦不显的,有时只是一种萌芽萌懂的,但它却是普遍存在的。无信仰也是一种信仰。

3)信仰的后天性。信仰不是与生俱来、天生具有的,它是随着人的成长,在后天慢慢形成的。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2]。人的意识是在后天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信仰作为一种主观能动性,是以人的意识形成为基础的,不可能先于意识或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出现。

4)信仰的稳定性。信仰是通过意识形成思想,然后由思想指引行为,再通过行为强化意识,循环往复,在封闭的循环里强化这种意识。因此,信仰一旦形成,就不再容易改变,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5)信仰的发展性。由于信仰是后天形成的,信仰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的认识能力不断加强,最终将影响到信仰的调整、变更或是替代。

2 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3]。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任务,就是培育具有科学信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4]。信仰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第一层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信仰的知识积累。信仰不会无缘无故产生,也不会无缘无故不产生。信仰来自于人对于客观世界的根本认识和人类历史的根本看法。世界究竟是物质第一性,还是意识第一性;是可以被认识的,还是不可能被认识的;是有神的,还是无神的…等等,这些都影响着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直接决定着信仰的指向。坚持开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哲学知识和认识论、方法论知识。

第二层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信仰的主观相信。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中,大学生非常容易、非常方便地通过不同途径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同的认识论、方法论,尤其是一些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影响更大,势必在相信谁的问题上产生困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要讲理论,更要讲实践。对于当前世界发展和具体的国家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要能够科学解释,能够从本质上区别于其他哲学思想和认识论观点,能够讲清楚其他哲学思想和认识论观点的本质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在那里,在对比中相信,在实践中相信。

第三层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信仰的行为强化。明而信,信而行。实践的力量是强大的。不管是多么高深的理论,多么让人信服的说教,如果在实践中“不灵”,与实际不符,不能有效指导实践,那么它就会被弃之淘汰。相反,那些能够有效指导实践的理论,在实践中展现的强大生命力,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具体的信仰对象,循环往复,实现信与行的高度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讲授相关知识,对比优劣,更要讲授实践。而且它的实践要具有正面回馈效果。科学正确地看待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多正面强化,少负面影响,以行促信,以信坚行。

3 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形式界定

高校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但并不能、也无法实现大包大揽。在大学生信仰教育中,高校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立足于教材、教师、学校、课堂、考核、日常生活等形式要素,不缺位,不越位,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教材是信仰教育的知识载体。编好教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全讲透。发挥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作用,开发视频教材、影视教材等。选好教材,确定一至两本科学性、理论性正确、紧贴时代、与时俱进有创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科书。同时,指定一些参阅书目,确保获取信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是信仰教育的具体引领者。授道者必信道。教师首先要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言传身授,解疑释惑,模范带动,引领倡导,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大学生的观念意识。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算命迷信、歪门邪道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强化职业道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模范。正确引导大学生自我管理,以班级为平台,以制度为纽带,努力营造公平、自由、民主、和谐、团结、高效、活泼、有序的外部环境。

学校是信仰教育的孕育场。高校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区域性群体生活空间,它是大学生践行信仰的第一场所。学校环境氛围对大学生信仰形成速度和信仰坚定程度影响重大。学校制定的规章准则,要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管理要公平公正透明,尤其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奖学金、考试推荐等方面更要高标准、严要求。高校必须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优秀“练兵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诚执行地,被广大大学生所信任,大学生的信仰才能形成并不断强化。

课堂是信仰教育的主渠道。用新的理论或新的实践讲课。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影响和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同时,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思想政治课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保持理论发展与形势发展同步,用马克思主义解释当前世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社会实践,用不同理论体系佐证马克思主义。允许大学生接触不同的信仰理论,允许大学生因不同信仰视角下对于特定事物或事件观点而出现困惑,以解疑释惑强化认知。用实践的方法讲理论,最大程度地让大学生的信仰知识来自于实践,或是来自于具体的事件或现象,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接地气,有亲和度。

考核是信仰教育的试金石。统筹进行信仰知识考核、信仰相信度考核、信仰行为度考核,避免思想政治课考高分,实际行为却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信仰知识考核作为基础,引入心理分析、心理测量、心理实验、行为统计、日常观察等方法,实行重大事件一票否决,逐步开展相信度考核、行为度考核等。

日常生活是信仰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包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自我管理的最真实、最现实的表达。在课余时间抓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巩固课堂教育的成果。做好活动引导,组织开展积极向上、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大学生的休闲娱乐在内容上丰富、在形式上多样。重视兴趣培养,支持倡导组建多种兴趣社团等,把课余时间变成信仰教育的实践途径。组织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公益、志愿者等活动,用正向思维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走入社会。多途径建立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渠道,及时掌握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婚姻观、恋爱观,正确处理师生、同学、亲朋、同事等人际关系。以人文活动和健康情趣构筑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基调,让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

4 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容界定

形式界定决定了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发力的重点范围,而内容界定则是要在大学生信仰教育中抓住牛鼻子,从知识教育、使命教育、危机教育、对比教育、修养教育等方面,占据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

知识教育是信仰教育的基础。用好思想政治课堂,讲授马列主义和马列主义中国化,系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深刻理解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从哲学高度和认识论、方法论上,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传统哲学思想,汲取古人智慧,在一脉相承中扩大哲学知识的纵深面。学习不同文明的哲学思想,借鉴参考,博采众长,扩大哲学知识的横切面。

使命教育是信仰教育的目的。树立远大理想,在“两个一百年”目标、中华复兴和中国梦里寻找事业定位,把个人的奋斗目标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中。突出职业意识教育,从具体岗位着手,提升业务技能,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好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结合。

危机教育是信仰教育的关键。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其天然带有的顽疾,周而复始,直到灭亡。而经济危机最终深化为战争的可能性非常大。改革开放以来,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国际形势依旧严峻,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从不止息,社会主义事业始终难于摆脱“和平演变”的伴随;对外经济贸易受制于“双重标准”、“颜色标准”,民族企业走向国际难于取得公平地位。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内部问题逐步显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自信教育是信仰教育的发展。首先,分清是非,辨别真伪,谁是科学,谁是非科学,实现文化自信;其次,借鉴吸收,对于其中有益的成份,拿来用之,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实现理论自信。第三,培养世界眼光,把握世界发展前沿动态,回答好时代命题,实现道路和制度自信。

修养教育是信仰教育的补充。注意文学素养的培育,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弘扬优良道德风尚,借鉴不同文明的先进因素,培育健康、向上、文明、乐观、自信等积极的心理意识。注重艺术修养的培育,培养健康向上的爱好情趣,陶冶心灵情操。注重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有助于从不同侧面认识人类社会,自信面对生活和挫折。

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5]。做好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必须找准主战场、主阵地,牢牢把思想政治工作抓在日常,抓在具体,贯穿于每一环节,打好持久战,打好争夺战,始终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努力培养方向正确、信仰科学、信念坚定、才能高超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 胡乃岩.论信仰[D].杭州:浙江大学,2014.

[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3]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16-12-1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09/c1001-28936072.html.

[4] 张梅.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5] 朱水龙.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初探[D].上海:复旦大学,2010.

Scope Defin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aith Education

LI Hua-qiang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7, Xinjiang, China)

In order to do a better job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rasp the core and fundamenta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h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rtinence and operability,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we must correctly handle the belief educa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o determine the scope of the belief education is essential. Using the classic theory analysis, induction, literature reading, reality analysis refining method, the paper reveals the essence of belief educ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thought education, and then gives clear definition of its form and content. Faith in form is aimed at a kind of faith and firmly implemented, and it is a kind of extreme belief that has the directivity, universality, acquired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etc. It is the central task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provide th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to belief, realize the subjective trust, finally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In form it includes teaching material, classroom teachers, school, examination, and daily life, etc; in content it includes knowledge, mission, crisis, confidence, accomplishment, etc. Therefore,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must consider two aspects of content and form in order to make specific education behavior more pertinent and easy to operate, eventuallyto better cultivate faith and all-rou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talents.

faith;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6-11-11

李华强(1978-),男,河北石家庄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理论与实践方向的研究,E-mail:zfblhq@126.com。

G641

A

1008-9446(2017)02-0071-04

猜你喜欢

信仰价值观政治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论信仰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铁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