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和智能制造引领制造类专业转型发展

2017-03-23王纪安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工匠转型精神

王纪安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承德 067000)



工匠精神和智能制造引领制造类专业转型发展

王纪安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承德 067000)

分析了用工匠精神和智能制造引领制造类专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释了工匠精神和智能制造的基本内涵,提出了用工匠精神和智能制造引领制造类专业转型发展的主要举措。

工匠精神;智能制造;制造类专业;高职院校;转型发展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重要文件,勾画了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这就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1,2]。向制造强国迈进,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这是我国应对新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也必将是各高等院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另一个重要事件是2016年3月,“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一提法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对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借鉴,引起各个方面的高度共鸣。

《中国制造2025》明确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指导方针,既强调产业发展,更着眼人才根本。现代制造业发展,既需要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也需要大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为主要内容的制造业转型,必将影响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对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等都会提出新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提高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积极消化和适应国家战略要求。是否能适应这一挑战,并及时抓住这一新的发展机遇,是摆在我们制造类专业面前的紧迫课题和重要任务。

1 工匠精神与智能制造的内涵认识

1.1 关于工匠精神

谈及工匠精神,首先让人想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瓷器、中国的苏绣、中国建筑的雕梁画栋等工艺制作无不蕴含着许多精益求精的风骨。我国瓷都景德镇历千年窑火不断,形成了一整套十分严谨、缜密入微的制瓷工艺,一代代出了一批批大师级人物。他们的每一套工艺都包括多项复杂的操作,以形成精美的造型、花纹和色彩,不达目的不惜销毁不用。《天工开物》记载称“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论及工匠精神,更不禁让人想到现代西方工业文明。德国制造、瑞士制造以及日本制造,这些制造业强国的共同特点,就是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的一丝不苟、用心和专心,对每一个产品、每一个品牌的精雕细刻、真心和爱心,有这样的工匠文化,才有了享誉世界的工业文明和公认的制造强国。

这样的工匠精神有着共同的、丰富的内涵,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就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续专注、质量为本”。

“爱岗敬业”是基础,没有对岗位和职业的真心之爱,甚至敬仰之情,任何工作也不可能做好,更遑论做到极致。瑞士人做钟表,一生为之、以生系之,才会有瑞士钟表的世界声誉。“精益求精”是本质,朱熹集注有这样的表述:“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精益求精”就是已经做得比较好了,还要努力完善,做得更好。“持续专注”是态度。现在浮躁之风盛行,关键是缺乏持续做好一件事的耐心和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的恒心。因此要大力倡导持之以恒、务之以专。“质量为本”是标准,也是追求。质量表征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谈起德国制造人们想到的首先是质量过硬,是把质量作为企业和产品的生命线来对待。也可以说,没有高技艺、高水准、高质量也就不会有“大国工匠”。“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续专注、质量为本”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认真体会、发扬光大。

1.2 关于智能制造

什么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作了这样的概括——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其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比如先进感知与测量技术、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可靠智能设计、建模与仿真、工业互联网安全等。二是智能制造标准的形成。三是以机器人工作站、智能制造岛为代表的离散式应用和以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为代表的集成化应用。

智能制造的先进装备包括高档数控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制造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其中由于工业机器人具有柔性好、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智能制造装备的典型代表和发展重点。此外,智能制造还特别关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制造、定制化生产,强调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一揽子产品服务。从需求、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维护,甚至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来着眼制造装备和产品的管理与服务。通过工业机器人和高端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的广泛使用,促进工业软件和控制技术为代表的智能系统、以工业网络技术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智能网络、以大数据和系统集成运用为代表的智能管理等一系列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是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通过推动智能制造,对实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一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2 用工匠精神和智能制造引领专业发展与转型的基本路经

2.1 把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之中

高校培养人的重中之重是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和良好态度的养成。最近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成人是前提、是灵魂。工匠精神是既包括人文情怀、又有职业素质在内的精神文化载体之一。我们知道,很多机构的人才工作调研,很多企业的用人要求,都特别指向品德和态度,认为这对一个大学毕业生十分重要。大学生技术技能差一点,在企业培训和工作中还可以弥补,而如果品德和态度不端正,对工作影响更大,甚至会出更大的问题。因此把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十分重要。

把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首先是各级领导、专业带头人、教师和辅导员要统一认识、形成共识,要深刻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对大学生积极引导。其二就是融会在课程中、实践中、活动中,在人才培养的具体过程中积极化成工匠精神。其三要借用外力和环境濡染。比如请企业技术技能大师言传身教,在实训场所形成先进工业文化、优秀企业文化、现代管理文化,让工匠精神看得见、摸得着。

2.2 用智能制造推动专业发展和转型

专业必需紧跟产业发展、企业发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要引领企业技术发展。传统制造类专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但现在的产业和技术已逐步形成新的态势,不跟上就会落伍、不创新就会被淘汰。要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过程中,引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用智能制造推动专业的发展和转型,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从事制造类产业人才培养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

用智能制造推动专业发展和转型,首先是改革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那种以传统制造技术为引领的课程体系亟需变革。其二是改革教学内容,要积极删减不适用的课程内容,学习领会并增加新的内容,融会贯通,形成新的基于智能制造职业岗位的课程内容体系。其三要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用与智能制造相适应的手段,实现教与学的任务要求。其四要着眼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此外,要重视把服务制造、绿色制造等融于其中。

2.3 传统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升级改造

要充分利用产教融合项目、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资金载体,加强传统实践教学基地的升级改造。要深入研究工程技术基础训练的内容变革,在注重基本技能、技术素养训练之本的同时,研究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的调整创新。一般制造类专业实验实训,也要瞄准现代工业和职业岗位要求,加快升级换代。以此为基础,集中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以先进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为目标,以服务中小型企业的智能化改造为培养落脚点,形成比较完整的智能制造生产体系,让老师会用,让学生见识、体验并初步掌握。基地建设既要满足共性的、基本的技术装备,也要有特色;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追求单台数量,而关注种类和流程。要从一开始就要瞄准企业需求、引入具体产品,努力形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并为科技研发、社会服务打好基础。同时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工业文化、现代制造文化、6S文化等的落地,软硬交融,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

2.4 干部教师的培训提升是专业发展转型的前提保证

智能制造的专业转型提升和实践基地建设都需要人来完成,人是关键要素,干部教师的培训提升是重要的前提。首要的是观念的转变。要全面学习、领会智能制造的内涵、要求,学习《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第二是加大培训力度。走出去、请进来,参加会议,走进先进工厂,接受专门培训,和企业一起研讨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需求,形成改革的顶层设计思路和具体变革举措。第三是激发内在动力,结合干部岗位工作、结合专业工作、结合教师所任课程,全方面探讨智能制造的落地和实施,用改革的精神推进工作。第四是政策引导。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为依据,控制办学规模,多方引进人才,使教师有精力参加智能制造改革创新。另外要建立激励与压力并重的机制,引导干部教师提升专业技术技能,特别是智能制造装备操作技能,鼓励教师肯于投入精力参加智能制造改革创新。

2.5 构建协同创新工作机制

制造类专业几乎占据我校办学的半壁江山,要统筹资源,实现校内人才共享、设备共用。有关制造类系部教学单位和工业中心要实质性建立协同创新工作机制,防止各自为战、各行其是。要定期共同研究设计思想、协调推进工作、解决具体问题。工业中心要主动服务制造类专业发展,制造类专业教研室要主动深入实训基地寻求合作。要在具体工作推进中尝试实施跨系别的项目团队制,团队目标制,让资源最大程度利用起来。同时更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智能制造离不开与区域企业的合作,离不开我们所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要与合作密切的先进制造企业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善借外力,实现校企合作发展、合作育人。要有国际化视野,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基础上,瞄准国际化专业标准和职业标准,推动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一流制造类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领先型技术技能人才。

[1] 中国制造2025[EB/OL].[2015-5-19],http://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50519/19710486.html.

[2]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EB/OL].[2016-12-14]http://www.mlr.gov.cn/xwdt/kyxw/201612/t20161214_1424236.htm.

[3]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6-3-5]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3/05/c_128775704.htm.

Craftsman Spirit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Leading Manufacturing Specialty’s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WANG Ji’an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Chengde 067000, Hebei,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craftsman spirit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leading manufacturing specialty’s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Then the paper stat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before proposing the key measures of leading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craftsman spirit;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intelligent special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2016-11-29

王纪安(1960-),男,辽宁锦州人,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和院校研究,E-mail:wangjian@cdpc.edu.cn。

G642

A

1008-9446(2017)02-0001-03

猜你喜欢

工匠转型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