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目标的多元 理念文化的凸现
——听刘小波老师执教《再见了,亲人》有感
2017-03-23
阅读目标的多元 理念文化的凸现
——听刘小波老师执教《再见了,亲人》有感
重庆市江津区向阳小学 张绍容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那么,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听了刘小波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再见了,亲人》一课,我收获颇多,于是写下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目标要点
1.写字训练
一般情况下,我们教师对高年级写字基本是让学生自学,课堂已经不再讲解写字要领,但是,刘老师没有放松对学生写字的指导,他采用的方法是,在适当的时候,巧妙地安排了书写,如板书“大嫂”的时候,就告诉学生,书写“嫂”要左窄右宽,中间要有一竖等注意事项,还让学生工工整整地在作业本上书写一遍。并且,老师的板书也字字规范,刚劲有力,且写板书时,老师也不忘让学生专注地看着老师写板书,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时间,起到了很好的范写作用。
2.字词教学
阅读课总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教学,刘老师在本课教学中,时刻不忘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如教学“阿玛妮”展示了这个“妮”的读音以及“妮”的意思:方言,女孩儿,形声字,此处表音等要领。并且,在后来的句子训练中,让学生自主批注,借助关键词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如“雪中送炭”一词,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例,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
3.文化积累
语文教学,文本只是一个借鉴,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对于许多课文以外延伸的知识等,应该作以适当的补充和积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刘老师做到了。本科教学文化积累表现在:对“阿妈妮”的“妮”的音译,让学生猜猜为什么翻译过来是“妮”,还引出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艾力斯漫游奇境记》进行区别。老师还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能够反映朝鲜民族文化的词语如:金达莱花、打糕、捣米谣。给学生补充许多课外知识。另外,老师让学生课外收集关于抗美援朝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播放关于这个时代背景的事情,培养了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能力。这些教学过程,让学生积累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概括能力
中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因为本课写的是四件事,条理很清楚的,刘老师让同学们找出这几件事很容易,他在此基础上,先给学生一个概括的示范:送打糕,如此小标题的形式,另外三件事由学生来概括,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5.表达方法
篇章结构是高年级学习的重点,刘老师注重了句子的表达方式训练,如:反问句和请求句,还注重了段落结构的分子整理,如:请求——回忆——反问的结构模式的分析,这些知识点都是在老师的点拨下由学生自己发现的,在此基础上,刘老师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更进一步思考:文中有几处这样的段落,这样写是不是重复?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事情不一样,不算重复,而且这样写,感情更加强烈。
6.朗读指导
这是一篇饱含深厚感情的文章,抒情性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刘老师自己的朗读功底非常深厚,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启发引领和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有坡度,融情融景,读出了感激之情。
二、理念文化
1.自主学习
本课教学充分表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四件事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批注勾画,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老师再带着大家交流,适时点拨提高。
2.发现探究
任何一个学习重点,刘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如:为什么翻译成阿妈妮(nī)?金达莱又叫什么花?浏览第一自然段,作者是用怎样的结构来写的?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样写是不是重复?我认为这些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体现了学生为学习主体和学习知识内化的过程。
3.教师引领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探究的过程,都是在老师巧妙不露痕迹的引领下进行的。充分展示了教师备课备文本、备学生,非常游刃有余,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收获也很大。
听了特级教师刘小波老师的课,我收获了很多,我知道我们需要学习的还很多,以后必定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借助文本,借助课堂,目标多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放眼未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后,引用几句话与大家共勉:
逐鹿的猎人,
眼里只有鹿。
捕鱼的渔夫,
眼里只有鱼。
他们永远看不到真正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