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生活化阅读教学的特点浅论
2017-03-23
中学语文生活化阅读教学的特点浅论
吉林省辉南县抚民镇中学 李广慧
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曾这样讲到:教育就是生活以及生活就是教育等。可见,教育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应该在这些观念的指导下,应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教育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这样就能让初中生在有限的文字空间内体会生活的精彩和美好,进而使其能更好的理解社会生活,最终促使语文整体素养得到提升。
一、开放性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生活化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阅读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语文这门课程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并不仅限于课本,为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应该将教材看成起点,通过阅读的学习开拓视野,并将积累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当前的素质教育主要提倡的是“用教材教”,所以教师对教材的讲述仅仅只是让学生在书本知识中了解、认知语文,然后喜欢语文,最终还是促使其能将视野扩大到生活中。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只是记录鲁迅先生孩童时期的成长经历,但若想通过这篇文章了解鲁迅先生整个孩童时代的经历,则还要涉猎更多有关鲁迅的记载,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就需要学生在后期的生活中以及课外阅读中多加注意。
第二,学生阅读思维的开放性。语文是人们交际的主要工具。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就是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作用下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进而提升其交际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初中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支持多元解读,使初中生在阅读中和作品产生思维碰撞,鼓励初中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实现多种思维交流,使课堂更加开放和活泼,以此解放初中生的思维。比如在《伤仲永》这节内容的学习中,通过学习先应该让学生了解使仲永沦为平庸之人的原因,还要通过文章的例子使学生意识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发愤图强就可能会遇到淘汰的危险,此时学生的思维可能就被调动起来,同时还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和自身的关系,这对促使其在生活中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将是非常有利的。
二、灵活性
当前虽然新课改理念不断推进,但不难发现,在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能说这种教学方式没有优势,但是若教学中过分应用讲授法,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主动权,造成被动、机械学习的局面,这样学生就不能将所学知识正确应用在生活中,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生活化阅读教学强调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将传统的讲授法和演示法、讨论法、观察法及练习法等融合在一起使用,以此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比如学习《春》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结构以及学生的需求,提前准备一些生活中的照片,为学生展示四季的风景;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的朗读,以此体会文章中的盼春、绘春及颂春情感等。
三、主体性
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初中语文生活化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是指在教学中先应该体现初中生是发展的人。结合初中生的发展规律可知,初中生的发展讲究的是顺序性、阶段性以及差异性等。由于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习过程也看成发展的过程,以此促使初中生在学习中依据自身生活体验充实自己。就比如对《红楼梦》这本书,青少年阅读这本书可能就是读一个大家族的故事,读完基本没什么印象;但是中年人就能看到故事中人物的关系,进而从这种关系联系到当前生活中的复杂人际关系;而老年人可能就会看到人生的命运史,对人生产生更多的感悟。对此,读完文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和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交流,以此增加学生的人生阅历。
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正如谚语所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学习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教师在阅读中只是应该给学生一些指导和点拨,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行灌输给学生,不能用权威的解读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阅读中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思维方向进行思考,进而使学生的能通过阅读为生活注入更多的思想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