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教育智慧启迪孩子的心灵

2017-03-23江苏省丰县实验小学第一分校邵晴晴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启迪心灵读书

江苏省丰县实验小学第一分校 邵晴晴

用教育智慧启迪孩子的心灵

江苏省丰县实验小学第一分校 邵晴晴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教育智慧,叶谰先生在论述智慧教师的特征时认为:“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叶先生说出了教师的一种积极影响,而这种积极影响需要教师运用自身的教育智慧点燃孩子的智慧火花,润泽孩子的心灵。

教育智慧,我认为是教师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师要具有教育情怀和教学素养,即关爱儿童、尊重儿童、关注孩子的个性,用自身的教学素养启迪孩子的心灵。教师具有教育智慧,会让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的了解学生、把握学科特点以及灵活机智的应对课堂教学,那么,教师如何运用教育智慧启迪孩子的心灵呢?

一、教育智慧表现在教师要有教育情怀——爱,是第一智慧

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德行的老师,爱孩子,点燃孩子的智慧。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教师的教育就如同春雨,滋润每一名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著名教育名家于永正老师就是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于老师在《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中写道,对待孩子要“尊重、理解、宽容”,他时刻记在心间,事实上,他说,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爱每一位学生几乎很难,但是学生都渴望老师的关注,老师的一个赞赏的动作都会令他们欣喜半天,所以就如同书中于老师引用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所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接受。

其次,爱孩子,更要先懂孩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写道“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时刻有这样的信念,面对不同个性的孩子,我们的教育也要经常的变化,有时令人高兴,有时又令人气恼。我刚毕业曾经教过一个班,当时年轻气盛,没有任何教育经验,碰到生气的事或突发的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会在班内发火,而学生一开始理解老师,但总是发火,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敬畏老师,甚至看见老师都会唯唯诺诺,课堂上更是不敢发言,后来我跟一位班干部聊天,才得知,他们不喜欢发脾气的我,他们更喜欢幽默风趣的数学老师。后来我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控制自己的脾气,耐下性子,与学生玩耍、聊天,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去分析他们出现问题的原因,去关爱他们,慢慢的,与学生的关系竟然异常的好,孩子们很喜欢我的语文课。之所以热爱不随意发火、不悲观失望的教师,是因为他们就是一个个快乐的小天使,他们不想每天被老师的情绪而影响着自己。

所以,在我们老师遇到某某同学作业未写完,某某同学上课捣乱这种事情时要善于克制自己,多去问为什么,走进孩子的内心,不要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多去尊重、理解他们,再去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就像于老师对待迟到的学生,不去责怪,反而关怀,学生自然而然的不好意思再迟到了,我想这样的教育情怀便是一种智慧,启迪孩子的心灵!

二、教师的教育智慧,还表现在自身较高的教学素养上,只有具备较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巧妙的润泽孩子的心灵,引领孩子的成长

首先,说到教学素养,我们不得不提起那些教育名家。名家的课可以说都是充满智慧的课堂。曾经观赏张祖庆老师的绘本教学《神奇飞书》,这本书主要写了绘本的主人公莫里斯开始的人生是灰暗的,一次飓风过后,莫里斯失去了一切,飞翔的女孩送给了他一本会飞的书,这本书带着莫里斯来到了知识的殿堂,从此与书为伴,人生也充实而光亮起来,直至满头白发,拄杖而归,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莫里斯又变回了年轻的自己。在这堂课中,你会发现张老师具备极高的教育思维,教学设计更是体现了他高深的教学素养。纵观张老师的课堂,他一开始就是与学生共赏一本书,从走进图画书关注到文字,从文字到想象,从想象再回到文字中,从文字到朗读,从朗读到感悟包括小组讨论,再到启发孩子发表观点,学生的思维一次又一次被点燃,每个孩子的表达都不一样,真是一次智慧的启迪,最终,让孩子发现故事真正想告诉我们的东西——读书的意义。生命太无常,而精神是永恒的。书更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张老师选择此书作为教学内容,我认为也有颇深的教学智慧:激励学生广泛阅读。

其次,教师的教学素养还在于巧妙的运用教育机智。张祖庆老师的《神奇飞车》课件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正在老师带领孩子们欣赏神奇飞书的时候,突然停电了,舞台上一片漆黑,再精美的课件都发挥不了作用,顿时失去用武之地。遇到这种情况,很多老师可能会满心失望,可能会不知所措,也可能会临时结束课堂。可张老师丝毫没有惊慌,继续精彩的课堂,因为舞台教暗,张老师让孩子们离开课桌,面对我们台下的老师席地而坐,他也盘腿坐在孩子们面前,与孩子们探讨问题,这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课堂。孩子们也纷纷也个个勇敢的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台下掌声不断!我想,老师们鼓掌,不仅因为课堂精彩,更为拥有如此高的教育智慧的老师而喝彩。直到后来来电时,张老师依然尊重孩子们的想法,继续留在原地。看到这里,我便想起《孔子游春》这篇课文,在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我想,张老师和孩子们的这节课,师生之间的尊重、热爱,智慧的传递也分分钟的展现在课堂中,令人钦佩!

再次,教师的教育智慧还在于“顺应、陪伴、唤醒”孩子,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以孩子为本。暑假听过查晓红老师的一次讲座,两个多小时的课堂,她娓娓而谈,举止优雅,知性的气质尽散在她的课堂中,我想她本人的气质定是源自于她酷爱读书的好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浑身散发的书卷气息吸引了我们台下的每一位老师。

在她的讲座中,她强调顺应孩子的天性,陪伴孩子,唤醒孩子的生命意识,启迪孩子的智慧。这里的三个关键词“顺应、陪伴、唤醒”,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以孩子为本,尊重、关爱,以老师的博大情怀去教学,这样教育下的孩子定是积极向上、幸福成长的孩子。她爱读书,爱做研究,把她的教学理念融汇于她的课题研究中,并取得了很成功的实践。从她一开始做关注孩子的写作课题研究,再到《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的日记研究》,每一处都细致入微。她做成长日记,不单单是写,还有画儿,画与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很能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看到她的学生那一幅幅可爱的绘画作品,那流畅的话语文字,真是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很震撼,做的如此细致入微,真让我佩服!看到他的学生作品时,我想起前段时间带着儿子读的绘本《蚯蚓的日记》,每一篇日记都是蚯蚓每天的成长趣味故事,搭配着绘画及文字,句子虽简短,但很贴合小朋友的心理特点。我想,我们以后也可以在教学中多鼓励孩子去绘画,搭配文字去表达所画所想,最后的作品就是他们的成长所留下的足迹,这些日记便是他们成长绘本故事集,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查老师能巧妙的引导孩子通过绘画,从而爱上写作,给孩子的心中埋下了文学、艺术种子,启迪了孩子的智慧,真的值得我们借鉴。

三、具有教育智慧的老师,还是爱读书的老师,并且读懂内化,学以致用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能让人告别愚钝。一个爱读书的老师肯定能带动一群爱读书的学生,于漪老师说:“真正的教师他有真东西,而且能把真东西教给学生。”她的话里就包含着我们教师不仅要多读,更要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能流畅的表达出来,教给孩子,做一名“真”教师。

于永正老师的课之所以上的那么好,离不开他说话方式的简洁、朴素、明快、流畅、幽默,而这样的说话方式正是源自于他爱读书的习惯,他的语言才那么吸引了学生,也感染了学生,一个爱读书的老师肯定能带动一群爱读书的学生。他重视学生的阅读,当老师讲的很动情的时候,经典名著或段落便会融入学生的心灵。师生之间便会产生共鸣,师生对文学作品漫谈、人物特点的揣摩,对人物语言、动作的表演,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赢得了学生的喜欢与信任,这便是书的力量,也在孩子心中埋下了文学、艺术种子。

我们可能很难做到全科育人,但我们可以多学习多读书,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读书多,获取的知识多,知道的事情多,懂得的道理多,那么课自然也上的有意思,我们的视觉宽了,孩子的视野才会更宽。这样的老师又怎么不能唤醒孩子的意识,启迪他们的心灵,使他们聪慧可爱呢?这便是教育智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张白纸,我们在上面画上优美的图画,那么他便是美好的作品,而我们不小心在上面涂上了污点,那他便是一个没有用处的纸团。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让我们用教育智慧启迪孩子们的幼小心灵,引领他们更好的成长,用充满智慧的彩笔勾画出孩子美好的未来!

教育智慧 教育情怀 教学素养

猜你喜欢

启迪心灵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唤醒心灵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