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推荐成为“只读”

2017-03-23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华志刚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读物考查课外阅读

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华志刚

当推荐成为“只读”

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华志刚

把阅读纳入考试范围,通过评价杠杆推进阅读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无奈中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受由于功利思想作祟,受应试思维束缚,以及放任作风的影响,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只读推荐书,阅读的范围被窄化为考试的书目;二是只读课本,公然推行假读。解决问题需要标本兼治,改进试题命制,建设阅读课程。

一、阅读入试:无奈积极并存

为推广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和各地教研部门纷纷向中小学生推荐各学段适合阅读的书目,为学生指明了阅读的方向。有些地区还在期末检测中加入课外阅读内容,考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把阅读纳入考试范围,期望通过评价杠杆推进阅读,这无疑是一种无奈之举,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有其积极意义。

二、只读假读:窄化虚假日盛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家长只准许孩子阅读推荐的书,老师只规定学生读所谓的“必读书”,学生书包里再难找除“必读书”以外的优秀读物。书店受利益驱使,只经销教辅书和“必读书,其它书籍难觅芳踪。学生阅读的范围被窄化为考试的书目。

为了让学生记得牢固,在考试中搏取高分,有的教师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断章取义的记忆,或是划重点部分押题。更有甚者,完全将原著抛弃,临考试前,从网络上找一些跟“必读书”相关的试题、内容提要、知识点等,让学生死记硬背,公然引导学生假读。

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一学期,学生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一本薄薄的语文书和一两本推荐读物上,那样的语文学习是多么枯寂和可怕。

三、原因探究:多种因素影响

1.应试思维束缚

受应试教育积弊的影响,部分家长和教师眼中只有分数,不能放眼长远,不能立足于终身发展。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分数的事就做,对于提高分数不明显的活动就不开展。他们不明白“一时成败在做题,十年成败在读书”的道理,不明白“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 在大量的阅读中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更不明白只要走上了高品位的阅读路子,别说语文,所有功课的学习都将如同远航的帆船,拥有持久强劲的顺风。

2.功利思想作祟

功利性阅读冲淡了孩子们的阅读热情。从阅读内容选择上,必读书、教辅书成为家长、教师共同认定的“合法”读物;成人文学名著成为超前的读物给学生阅读带来阅读困难。还有些家长和老师把提高习作水平看作阅读的唯一目的,课外阅读变成了写作阅读。学生书包里充斥着作文选之类的快餐式、毫无营养的出版物。

3.放任作风使然

教师的阅读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有的教师认为阅读是“课外”的学习活动,疏于阅读的指导和交流,有的教师只负责推荐,至于学生有没有读、读的效果如何,统统不过问,基本处于放任状态。很多教师没有和学生共同阅读,没有提供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扎扎实实地推进阅读活动。

四、解决之道,家庭学校共进

1.建设阅读课程

课标提出了九年阅读400万字只是保底要求,实际操作中,应勇于超越这一要求。努力压缩教材教学时间,改变课堂教学结构,课内外结合,让阅读成为语文学习的主阵地。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做了很好的榜样。

唤醒、点燃学生和家长的热情,通过家长会、书信等途径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以“书香学生”“书香家庭”评比鼓励孩子建立自己的私人藏书,促进“亲子阅读”的开展。

2.改进试题命制

教研部门应改变单纯以考试推动阅读的做法,从多维度、多角度来评价学校阅读活动的开展情况。在试卷命制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使之更加科学化。

(1)考查具体内容。经常见到有这样的题目:本学期,我阅读了一本课外书——《 》,我最喜欢书中的 ,因为 。这类题目即使学生不读书,也能答对,起不到考查的作用。应考查书中具体内容,但不能把阅读考查当作精读训练,不宜把整本书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更要防止“钻牛角尖式”地考查零散的知识点。

(2)加大整合力度。为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增加试题容量,把几本书放要一起考:下列情节不属于“四大名著”的是( )。A.三借芭蕉扇;B.三顾茅庐;C.三过家门而不入;D.三打祝家庄。这道题,涉及到三本名著和一个民间传说。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了许多历史事件。胯下受辱, 破釜沉舟,他们都是江淮大地上广为传颂的英雄。韩信和项羽都是本地人们引以为傲的英雄,挑选出这一考查内容,不仅考查学生《上下五千年》的阅读情况,还可以增强学生爱家乡的自豪感。

(3)关注核心问题。“如果海伦·凯勒有三天的光明,这三天,她将分别干什么?”“鲁滨孙流落荒岛后,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与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这样做有何意义?”“《青铜葵花》内容提要写道,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请联系本书内容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三个问题,都是理解书中最关键的问题,阅读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4)增强语用意识。“洛阳亲友如相问, ”出自唐代诗人 的《芙蓉楼送辛渐》,《繁星·春水》的作者谢婉莹奶奶就根据这句诗取了笔名“ ”。古代诗歌的考查与现代文学常识的考查有机结合。又如:小孩子一说谎就会长出长鼻子。这种说法跟《 》这本书有关。追溯这一说法的源头,把学生引向《木偶奇遇记》的阅读。

(5)鼓励阅读原著。儿童阅读应多读整本的书,已成为共识。改编过的图书带有改编者鲜明的个性特征,不再原汁原味,一些质量低劣的名著改编读物充斥市场,所以,应鼓励学生多读原著。“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尸魔”指 。答案“白骨精”是学生课本中接触的人物,但是如果不读原著,学生很难知道。

(6)链接课堂内外。苏教版教材每单元都有“读读背背”这一内容,结合本单元教学主题、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成语或古诗文,可以融进课外阅读考查中,一举多得:许多英雄好汉因为 上梁山,他们希望能够 (填成语)。

(7)落实语言品味。新老经典读物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其形象鲜明,情节生动,语言描写颇具特色。小学中高年级的试卷可以直接从作品中截取精彩片段,作为课外阅读题,设置语言训练点,让学生细心品读,加深理解和体验。

(8)内容形式多样。上述各例中,出现填空、选择、问答等多种题型,连线、判断等题型也可灵活采用。这样,减少学生畏难情绪,降低答题难度。在考查“必读书”的同时,加大教材中推荐的图书的考查力度,使学生阅读既博且精,点面结合。

总之,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争取家长积极支持,科学命制试题,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多维评价活动开展情况,定能有效提升阅读品质。

【1】薛瑞萍.我们班的阅读日志【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周益民.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M】.长春出版社,2009

课外阅读 推进 考查 策略

猜你喜欢

读物考查课外阅读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