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草一木皆课程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自然角的创设

2017-03-23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盛菊影幼儿园庄苏琛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芋头课程游戏化创设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盛菊影幼儿园 庄苏琛

一草一木皆课程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自然角的创设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盛菊影幼儿园 庄苏琛

幼儿园的班级植物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幼儿熟悉自然、探索自然的窗口,也是幼儿感受自然的最佳场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要为幼儿提供接触、观察、探索自然的机会。在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大背景下,引发我们对儿童本位的教育观的思考。

一、 顺应幼儿需求,自然角创设“我能行”

班级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场所,自然角是班级环境的一部分,那么如何顺应幼儿引发他们对自然角的关注呢?

(一)关注家中的植物到关注幼儿园的自然角

1.植物种植我知道——大调查

“从生活中来”组织幼儿进行“植物种植我知道大调查”此幼儿对种植的工具、种植的植物有初步的了解。

2.种植工具大整合——大调整

起初,自然角里的工具只有浇水壶,随着调查活动的开展,幼儿了解了很多种植工具:喷雾壶可以用来喷药杀虫;小铲用来移植小苗;挑草刀可以用来除草,这些城区幼儿原本闻所未闻的种植工具带进了植物角。

(二)从关注班级自然角资源到各班级资源的融通

1.班级自然角资源库——分门别类

将幼儿带来的工具,进行分门别类的摆放,帮助幼儿梳理直接经验,在此基础上制作材料库:种子库、工具库、营养土库、饲料库、容器库,除此之外这些内容有效的和班级材料库整合在一起成为班级材料库的一部分。

2.班级自然角融通整合——资源共享

小四、小五班的自然角原本分开摆放,有一天,小四班的孩子跑到小五班门口,仔细地看着里面的小螃蟹,这个举动引发了班级两位教师的思考:自然角是否可以整合?一周后,两班的自然角进行了整合,根据幼儿想了解的内容调查,分成幼儿喜欢并且符合小班年龄特点的六大板块:饲养区、多肉区、花卉区、绿叶区、种植区、材料区、制作区,这些区的内容资源整合,可以融会贯通的使用,幼儿越来越喜欢自然角了。

顺应幼儿需求的自然角资源和内容的创设,是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境创设的核心要素,在顺应幼儿过程中,我们探寻幼儿园对自然探索的真实需求,进行直接经验的梳理,根据幼儿园年龄段发展需求,创设幼儿喜欢的、简单的、可操作的、有趣的自然角。

二、引领幼儿探究,动手实验“见真知”

自然角是幼儿探索科学的试验田。他们通过亲自种植、对比试验,在主动探索中获得科学经验。

(一) 连续观察——蛋蛋里的奥秘

在《我们在春天里》主题,前期调查,与家长聊天中,发现幼儿对各种小芽缺少认知,引发了我的思考,家长资源巧妙利用是一个很好的转变教育方式的支点。

第一步,找一颗种子,只有自己知道种的是什么种子;

第二步,制作蛋宝宝,家长和孩子们种在洗干净的蛋壳里面,装饰成自己的蛋宝宝,拍照留念;

第三步,护蛋行动,将蛋宝宝顺利护送到自然角,进行猜想、观察、记录。

第四步,猜想、观察、记录—连连看,每一个蛋宝宝仿佛就是自己的宝宝,当小芽从里面发出来的时候,找到相同的连一连,在一系列的观察后,孩子们发现麦子的长出来的生长周期是7天,豆豆发芽需要7-10天,由此在植物角中进行大讨论,最后进行了一次集体教学中的讨论,由此将此活动转变成课程。也有一些发不出来了,孩子难过,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生命教育在此刻显得适宜,大家一起分享快乐、伤心,成长和死亡。孩子们从认识芽到认识生命的过程,形成感性的认知。

(二)比较观察——芋头成长记

中班自然角的芋头在一个午后成为幼儿讨论的焦点,有的说:“长在水里的,长在土里……”选取同一种植物,提供不同的生长环境,观察它的生长行为,这次我们一起来进行比较观察。陆续投放大统计表、幼儿统计表、幼儿分别观察水、沙、泥土中芋头的生长变化,并且发动家长参与其中。

实验的初期,天气还比较冷,空气相对也是干燥的,三种环境中种植的芋头都没有变化。孩子在期盼中等待着究竟什么时候才会有发现!直到4月底,有孩子发现水中的芋头抽出白牙了,每天陆陆续续都有孩子来告诉我发现。不光是孩子,家长争先恐后的要把他们的成果拿到班级来给孩子们看。

在幼儿实践探究过程中,综合能力逐步提高,他们学会了细小事物的变化,学会用照片、图画等方式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并且学会了分享,以及在小范围内进行经验的交流。

三、助推多元自然角,课程整合“巧实施”

自然角的创设为班级的环境增添了一抹绿色,这个小小的“微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内容多元。

(一)与区角有效融合

小班幼儿:把树叶带进了数学角:比一比哪片叶子最大,把花卉带进了阅读角的桌面,看书的同时欣赏美丽的花卉;中班幼儿在美术角制作可爱的容器,利用容易敲打不同的音乐;大班在美术角写生画、把收集到的蚕豆做数学游戏,发挥想象创作趣味十足的毛豆旅行记,进行讲述。

(二)与课程有效融合

教师在观察幼儿种植活动中,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关注幼儿的核心经验,生成幼儿需要的课程在此过程中,对课程的执行力提升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自然角与课程的有效融合方面我们作了一次尝试:大班综合活动《把春天穿在身上》,带领幼儿园找找春天的花,怎么样把春天穿在身上呢?有的说印染,有的说把花摘下来贴在身上,有的说拍下来……最后,他们想出一个好注意:孩子们将自己设计的裙子,剪开,镂空部分用花卉填满,它穿上“春天的裙”拍照,在班级网站上定格。

自然角环境的创设要追随孩子,及时捕捉最有价值的问题,成为孩子的好伙伴,允许幼儿在充分了解规则的前提下尝试突破与超越规则,达到创生规则的水平,这些就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课程。

一草一木皆课程,让孩子牵着我们的手,让自然角散发迷人魅力,散发出课程生命力。

【1】斯玉玲.让主题环境散发课程魅力【J】.儿童与健康,2016(11)

【2】孙林方,立文明【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

【3】庄春梅.早期教育,2016(10)

【4】孙巍.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才智,2016(7)

【5】于冬青,管钰嫦.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班级物质环境创设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

【6】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猜你喜欢

芋头课程游戏化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这里也有乐趣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秋食芋头正当时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盛夏须防芋头疫病
烫手的芋头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